自2008年9月份三鹿乳业被爆出在婴儿乳制品中添加化工产品—三聚氰氨导致食用该奶粉的婴儿患肾结石后,在中国乳制品行业内产生连锁反应,在质检总局的检查下蒙牛﹑伊犁等国内乳制品行业名牌企业﹑国家免检产品品牌也相继检出三聚氰氨,国内乳制品行业集体沦陷。作为国家食品监管部门的国家质检总局一时也成为众矢之地,三聚氰氨事件导致国内外公众对国货的信任危机和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本文以三鹿公司为例集中探讨国内乳制品企业添加三聚氰氨的经济学动机和在国内乳制品行业中纠正政府失灵现象的方法分析。
一﹑国内乳制品行业添加三聚氰氨的经济学动机
牛奶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鲜牛奶的含蛋白质的国家标准要求100毫升≥2.95克,生鲜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以上,所以原奶想要不达标准除非兑水,目前国家检测牛奶蛋白质用的是凯氏定氮法,通过测定样品奶中的氮的含量来推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这个办法在通常状况下不会出问题,因为牛奶中的主要成分只有蛋白质含有氮,不过如果人为往牛奶中添加像三聚氰氨这样的含氮的物质,那么兑水的牛奶就能通过检测。
把三聚氰氨加入牛奶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由奶站加到原奶中。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因为三聚氰胺微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3.1克/升。也就是说,100毫升水可以溶解0.31克三聚氰胺,含氮0.2克,相当于1.27克蛋白质,由此可以算出,要达到100毫升≥2.95克蛋白质的要求,100毫升牛奶最多只能兑75毫升水(并加入0.54克三聚氰胺)[1]。另一种途径是在奶粉制造过程中加入三聚氰胺,这就不受溶解度限制了,想加多少都可以。这样随着不同含量的三聚氰氨的加入,厂商也就相应的降低了自己的原料成本。
下图为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乳制品企业三聚氰氨的检测情况
序号
品牌
生产商
抽样数
不合格数/批次
每公斤三聚氰胺含量
1
三鹿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
11
2563毫克
2
熊猫
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
5
3
619毫克
3
圣元
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
17
8
150毫克
4
古城
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
13
4
141.6毫克
5
英雄
江西光明英雄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2
2
98.6毫克
6
惠民
宝鸡惠民乳品集团有限公司
7
7
79.17毫克
7
蒙牛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8
3/批次
68.2毫克
8
可琪
中澳合资多加多乳业天津有限公司
11
11
67.94毫克
9
广东雅士利
广东雅士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0
8/批次
53.4毫克
10
南山倍益
湖南培益乳业有限公司
3
1
53.4毫克
11
齐宁
黑龙江省齐宁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1
1
31.74毫克
12
山西雅士利
山西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
4
2
26.3毫克
13
金必氏
深圳金必氏乳业有限公司
2
2
18毫克
14
施恩
施恩广州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
20
4/批次
17毫克
15
金鼎
广州金鼎乳制品厂
3
1
16.2毫克
16
伊利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5
1/批次
12毫克
17
奥美多
烟台奥美多营养品有限公司
16
6
10.7毫克
18
爱可丁
青岛速康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12
1
4.8毫克
19
御宝
西安市阎良区百跃乳业有限公司
3
1/批次
3.73毫克
20
磊磊
烟台磊磊乳品有限公司
3
3
1.2毫克
21
宝安力
上海宝安利乳品有限公司
1
1
0.21毫克
22
聪尔壮
福鼎市成灌乳业有限公司
1
1
0.09毫克
以国内乳制品行业为经济模型进行分析,按照需求价格的弹性理论,在国内众多的乳制品品牌影响下,单一的品牌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需求的弹性系数e>1,所以降低售价,会增加厂商相应的利润。以三鹿公司为例,每公斤牛奶含三聚氰氨为2563毫克,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含量的前提下,相当于每千克鲜牛奶中可多加入356克的水,相应的可使三鹿公司的原材料成本降低了35.6%。
由于我国的乳制品企业都是地方企业,三鹿公司的工厂都局限在河北省内, 2005年后中国乳品业竞争加剧,各大乳企纷纷在全国抢夺市场,河北省内也陆续新开了众多其它乳制品公司的工厂,各家企业的总产能严重超过了河北省的奶源总量,开始出现企业抢奶源的现象。此时奶源由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由于政府的不加限制造成了国内乳制品行业的过度无序竞争, 导致企业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乳制品企业争相争夺奶源,使得源奶价格升高,再受到CPI上涨,工人工资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乳制品行业利润不断降低,三鹿乳制品生产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而添加三聚氰胺可以虚假的提高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同时可以减少原奶的用量,根据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而当添加三聚氰氨成了乳制品行业内的潜规则的时候,国内的乳制品企业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囚徒困境的博弈,根据劣币驱逐优币的市场规则,各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壮大最终必然采用[添加,添加]的纯战略纳什均衡。
二﹑政府监管乳制品行业的对策分析
政府经济学把政府失灵现象的原因定位为: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政府获取的信息不充分﹑政府机构本身缺乏竞争力﹑政府的投入与产出非市场性等四方面原因,相应的在这次“三聚氰氨”事件中由于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国内乳制品行业的行业性欺诈,造成6244名婴儿患病,3名婴儿夭折的悲惨下场[2],Made In China 和中国政府都在面临着国内外公众的信任危机。
(一)我国乳制品行业内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1.监管机构重叠交叉,监管漏洞多,权责不明确
纵观食品生产,监管的各环节涉及农业﹑工商﹑质检﹑卫生﹑商务﹑药品监督等多个监管部门,被戏称为“九龙治水”的管理体制。 在此体制下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多头监管,集中监管,重复监管,监管不到位,监管无力。
2.在利益的驱使下使得监管效果差, 处罚力度薄弱
地方政府常常存在着错误的政绩观,在经济建设中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公众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辨正关系,政府官员更多的关注招商引资,而对引进的企业的资质,产品质量则少精力去关注.另外由于政府也是经济人,也具有逐利性,在执行监管的过程中受利益驱使往往更多的关注“有利”环节, 三鹿奶粉在2004年安徽阜阳的“大头婴儿”事件中已进入过黑名单,但三鹿经过与相关部门的斡旋,竟把自己从黑名单中消除了,可以借鉴国外处罚违规企业的经验,对违规的企业实施致命性的处罚,加大其违规成本。
(二)发展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对策分析
1.成立奶农联合的专业合作组织代表其利益,由其管理奶站
目前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奶站基本都是个体经营,奶站的管理混乱,奶源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要解决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问题,需建立奶农联合的专业合作组织,代表农民利益,由农民来管理奶站,增强农民的谈判力量使利益链条简化为企业与农民,这是成本最低、最容易操作的方法。
2.完善市场中介组织体系(NGO),建立乳制品行业的第三方的检测机构,以市场机制来完善对乳制品行业的监管
借鉴上市公司的审计经验,上市公司自己完成的财务报表是没有人相信的,政府担保也没有用,必须要聘请专业的而且是独立的审计公司为其出具审计合格证明,才能为社会和投资人接受。借鉴这一经验,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打破政府对产品质检的专断权利,引入第三方质检机构,利用他们的人员、技术与资本,形成自由进入和退出、充分竞争的质检认证格局,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形成多元化的外部监管体系,每家质检机构相互独立,可以非是赢利性也可以是赢利性的。质检能力一般、信誉普通的质检机构为中小公司出具信誉程度一般的质检认证,收取普通价格的认证费用;质检能力强、信誉高的质检机构出具最有信誉的质检认证,向大公司收取高额认证费用。用NGO所具有的良好信誉和专业技术来恢复国民对国产食品的信心,恢复国际民众对Made in China的信任。
结束语
诸多公共危机事件包括最近的“三聚氰氨”事件都是在悲剧性造成后才暴露问题原因的,国家所有事前管理环节都最终失灵,没有预警。长此以往,在公共危机中政府将永远承担“消防员”的角色,公众的生命健康因此将支付无休止的“学费”。市场经济中需要对政府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合理的划分政府活动范围,最大程度上达到市场化运作则可矫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失灵现象。
注释: [1] 查阅三聚氰氨溶解度得到.
[2] 国务院新闻办9月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李郁芳《政府经济学与体制转型经济发展》福建教育出版社
[2]《食品分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李翠霞 吕裔良 《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结构优化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