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严重依赖上游,波动频繁的国家战略行业,竟然不做期货对冲,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油价降了,但中国石油巨头却似乎高兴不起来,原因深埋在几年前。
10月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6.07美元,收于每桶87.
81美元,创8个月来新低。中国炼油行业本月终有望扭亏为盈。
但中石化却传出大幅减产消息,关于石化双雄屡次战略部署失误的效果浮出水面。
原油暴涨猛增库存
路透社在9月19日的报道,亚洲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600028)(600028.SH)一位高层人士
表示,“为减少库存量,自9月份开始,公司原油月进口量将较原计划削减8-10%,减少约100
万吨,同时减少原油加工量以消化成品油库存。”
与此相反,在七月份的时候,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增加库存以免影响奥运会的顺利召
开,两大石油巨头在今年夏季进口了创纪录数量的原油、柴油,还首次成为汽油净进口国。
当时的美国原油期货正在创出每桶逾147美元的纪录新高,而目前已经回落至100美元下
方。
这的确是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低买高卖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我国两大石油企
业偏偏在国际油价最高的时候购买了最大量的原油作为库存,而在价格回落到低位的时候,
却有大项目快要投产。
据行业统计数据,中国的原油进口量随着油价攀升也在节节上升,从2004年进口量约为
1.2亿吨,2007年增加至1.5亿吨。对饱受油价之痛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由于中国政府不公布成品油库存,因此记者无法进一步获取确切的数据。但不少分析师
都表示怀疑,这两家石油公司在此前原油价格暴涨之际一直在增加库存供应,而罔顾经济增
长放缓蚕食需求,而在油价见顶回落的时候,两大石油公司却纷纷宣布减少进口,这种做法
显示出两个巨头在价格预测方面的薄弱。
从历年财务报表存货一项看,中石化原材料价值从06、07年的707.56亿元一直上升到20
08年上半年的1100.07亿元,涨幅达55.47% 。由此而见,在高价购入的巨大库存将会在今后
油价回落的一段时间对利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中石油情况也类似。原油及其它原材料价
值在2006、2007年底分别为241.43亿元、303.08亿元,而08年半年报则显示此数据上升到40
2.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