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提高沟通技能
际关系能力是指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很多人往往把沟通能力等同于人缘好,等同于人际关系能力,这是不对的。壳牌公司是这样阐述人际关系能力的:人际关系能力是指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在与人沟通时,能有效地倾听,并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意见不一致时,能把不同意见综合,然后得到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结果;能说服他人,同时说服自己;在一个小团队里面能够成为管理者,能跨越自己影响他人等。这与沟通协调能力是不同的。人际关系能力更倾向于强调人的品质和魅力,而沟通能力则倾向于人的沟通技巧。衡量前者的标准是他的朋友有多少,而衡量后者的标准则在于他能否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志。所以,有很多朋友、人际关系能力强的人,沟通能力不一定强,如果在此方面有所欠缺,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和提高。
安利公司在面试求职人员时,往往会问求职者“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求职者回答“最开心的事就是和朋友聚在一起,做好吃的与朋友一起分享”,那么,这个人的求职过程就会变得简单且容易。安利公司认为做出这一回答的人,一定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而且喜欢和大家一起做事情。
为什么要重视沟通
美国著名学府普林斯顿大学对1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决定于良好的沟通能力。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199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500名被解职的男女中,因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82%。因此,沟通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被他人所理解、得到工作必要的信息并获得他人的鼎力相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而这一切的实现有赖于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双方可以通过交谈来确定相互间共同的需求,并探讨怎样满足这一种需求。沟通可以让相互之间更加了解,让情绪得到表达并且变得更真诚,也能让彼此的关系更牢固。
沟通不良,几乎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的老毛病,企业的机构越是复杂,其沟通越是困难。基层的许多建设性意见往往是还没有反馈到高层决策者,便已被层层扼杀;而高层决策的传达,常常被不正确的沟通方式所曲解。
“钢铁大王”施瓦布说,他愿意付给有演说和表达能力的人较多的报酬。能够有效地沟通,意味着能够清楚地说明一个构想,并说服对方接受或赞成这一构想,这是一种杰出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更是提高自己绩效的保证,因此,企业十分注重员工的沟通能力。优秀的沟通者,永远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把适当的信息传达给他人,这就是影响力的重要内容。
好的员工都具有好的沟通能力。他们不论在语言沟通还是书面报告中,总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总能清楚地向下属传达公司的决策。良好的沟通能力保证了团队拥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具备快捷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从而保证了积极的情绪和组织的高绩效。
沟通的基本原则
•讲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哪怕是痛苦和无奈;
•不批评,不抱怨。批评和抱怨是沟通的刽子手,只会使事情恶化;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即使在对方不尊重你的时候,也要适当地请求对方尊重;
•有情绪的时候不能下决定;
•适时说声“对不起”,这是沟通的软化剂;
•当事情陷入僵局时,要耐心等待转机。
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企业的情况虽然千差万别,但导致沟通不良的关键还是在于观念与体制。当企业开始为沟通不良所苦恼时,就应该采取不同于以往的沟通方式进行改良。比如,沟通效率过低,就应考虑设立专司沟通的部门;如沟通欠缺建设性,就应该反省企业内部教育是否滞后不前。很多企业都相当重视对员工的协调、沟通能力的培养。例如,通用电气公司要求经理人参加一门被称为“有效的表达能力”的课程;克莱斯勒公司也有专门提供给销售人员的类似课程。一般来说,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二是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等距离沟通
高质量的沟通,应建立在平等的根基之上,如果沟通者之间无法做到等距离,尤其是主管层对下属员工不能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期间所进行的沟通一定会产生相当大的副作用:获得上司宠爱者自是心花怒放、怨言渐少,但与此同时,其余的员工会产生对抗、猜疑和放弃沟通的消极情绪,沟通工作就会遭遇很大的抵抗力。保持同等的工作距离,不要和你的直接上司、下属产生私人感情,将是沟通平等化、公开化的重要所在。
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
企业与员工的立场难免有不能共通之处,只有善用沟通的力量,及时调整双方利益,才能够使双方更好地发展,互相推动。许多企业,沟通只是单向的,只是领导向下传达命令,下属只是象征地反馈意见,这样的沟通不仅无助于决策层的监督与管理,时间一长,必然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及归属感。双向沟通中,领导要尊重员工的意见表达,切忌公开批评,即使员工所提的建议不能被采纳,也要肯定其主动性。如果建议可行,则要公开表扬,以示鼓励。
重视沟通效率
沟通是处理管理不当所引起的矛盾的主要工具。提高沟通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明确沟通方向,这关系到企业内部部门职能的清晰与否,如果企业职能清晰明确,那么所有内部沟通便有相应的针对对象,而不至于如皮球般被东踢西扔,最终不了了之。为避免在沟通过程中因为利益冲突而导致的恶性沟通,企业还有必要设立一个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以外的监督部门,直属决策者,负责协调内部的沟通工作。只有沟通效率提高了,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的问题和员工之间的冲突。
沟通方式因人而异
对有能力而放任的人:以信任和放权为沟通的基础,激发其责任感,促使其在责任感的驱使下改善沟通方式。
对能力平平而纪律性很好的人:主动指导,尤其是针对其薄弱之处,多鼓励,适当批评,让其发现自身的优缺点而主动沟通。
对能力平平而纪律性较差的人:批评与奖励并重,积极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帮助其化解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对个人能力的自信心。
沟通方式因场合而异
不同场合对沟通的要求不一样,在聚会中与在会议室中同客户进行交流,就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第六枚戒指
美国《读者文摘》上刊登过一篇名为《第六枚戒指》的故事,很值得人回味。
那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姑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个30岁左右的顾客,他穿着破旧,满脸哀愁,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姑娘在接电话时,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6枚精美绝伦的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去捡,却只捡到了5枚,第6枚戒指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她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意识到戒指被他拿去了。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把手时,她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有几十秒。“什么事?”男人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
“先生,这是我头一份工作,现在找个工作很难,想必您也深有体会,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男子久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微笑浮现在他的脸上,他说:“是的,确实如此。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你祝福吗?”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姑娘。姑娘也伸出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男子转过身,走向门口。姑娘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到柜台前,把手中的第6枚戒指放回原处。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沟通方式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而选择不同的方式。
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在沟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肢体语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样的肢体语言,如果是由不同性格的人做出的,它的意义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另外,同样的肢体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但要了解肢体语言的意义,而且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善于从对方不自觉的姿势、表情或神态中发现对方的真实想法,千万不要武断地下结论;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可能给别人带来误解。在使用肢体语言的时候,要注意肢体语言使用的情境是否合适,是否与自己的角色相一致,要少做无意义的动作,以免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影响沟通效果。
学会倾听
所有与良好沟通相关的技巧中,倾听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据说,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在《金玉良言》(The Golden Sayings)中说:“大自然给了人类一张嘴,两个耳朵,就是想让人们多听少说。”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听的能力有多差,听懂别人所说的并不容易。员工不仅要听上级说什么,还要听出上级没说什么。
倾听技巧强调主动倾听和反应性倾听。主动倾听,是指聆听信号的全部意思,不预加判断或诠释,或者想着接下来我该说什么来响应。反应性倾听是建立在移情基础上的一种沟通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体验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不是为他人承担责任,不是自己说而是让他人说;不用评价、判断或给出建议,而只是略做表示。可以在谈话结束后,再来纠正谈话者的错误。
反应性倾听者擅长“开放式问句”,如“你能告诉我更多情况吗”或“那时你的感受如何”——应避免评论式、事实性或否定的问句。反应性倾听不是直接告诉,不应打断对方,而应帮助谈话者从中去发现问题。经验表明,这一技巧的回报极高。
受字数限制,全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f74b50102w8c9.html
(www.earm.cn/田成杰/ 2015-5-17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编自《员工情绪管理》,余玲艳/著,东方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我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