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078 0
2015-05-22
  • 选文:卜庆宽 审稿:王策 编辑:李依珊


   由廉永辉和张琳撰写的《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4期论文《流动性冲击、银行结构流动性和信贷供给》指出,商业银行的结构流动性综合了银行融资稳定性和资产流动性两方面信息,从而可以更全面地反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状况。结构流动性具有减弱流动性冲击对银行信贷供给负向影响的调节效应。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和业务模式的变化,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加强流动性风险监管已成为银行业监管的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考察结构流动性对银行贷款稳定性的影响,可以为完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提供经验。

   已有研究表明,银行资产流动性越高或负债越稳定,流动性冲击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越小(Cornett et al.,2011;Jung和Kim,2013),但鲜有文献探讨银行信贷对流动性冲击的反应如何受结构流动性的影响。本文首次从结构流动性的视角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稳定性。

   本文采用我国85家商业银行2006-201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净稳定资金比率、核心融资比率和存贷比三类结构流动性指标对降低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作用。研究发现,结构流动性较高的银行在流动性冲击下信贷下降较少,且当结构流动性高于某一阈值后,流动性冲击对信贷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对融资能力较差的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或者资本充足水平较高的银行而言,较高的结构流动性可以更为显著或更大幅度地减小流动性冲击对贷款供给的负面影响。此外,比较三类结构流动性指标发现,仅把存款作为稳定融资来源的存贷比指标在实证中表现不够稳健,意味着存贷比指标不能很好地衡量银行的结构流动性水平。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其实意义。监管部门不但应从结构流动性角度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还应注意资本充足率监管和流动性监管的配合,在严格实施资本监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流动性风险监管。

原文:

廉永辉、张琳,2015:《流动性冲击、银行结构流动性和信贷供给》,《国际金融研究》第4期。

来源:金融学前沿论文速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