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854 1
2015-05-26
高中地理知识:自然灾害救助常识_灾害救助

(一)自然灾害救助: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的两个方面: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ZF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



(二)自然灾害救助:灾中应急:


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自然灾害救助:灾害应急的范围:


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5.救灾应急预案——ZF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


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自然灾害救助: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


2.救济灾民的形式:ZF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


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ZF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5-26 15:03:59
灾害救助是国家或社会对因遭遇各种灾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灾民进行抢救和援助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其目的是通过救助,使灾民摆脱生存危机,同时使灾区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