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or工作
不要盲目跟风地考研,要知道自己考研究竟想要什么。
如果你处在一个大部分人都在考研的学校,推测至少你不是名校毕业的,很多非名校毕业的人都想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出身。
我想告诉你的是,
进更好的学校是为了学到更好的东西,甚至是为了加强具体的某个想学的方面,
目标一定是进步本身。
如果是指望学校本身的地位能对你的前途有帮助,我保证,这个改变是有限的。你无法声称自己是来自研究生的学校而不让人知道本科所在的学校。而
业内更倾向于用一个人的本科来判断他的出身。即使你在华工、哈工大、重大读了研,人们照样说你是从你本科的学校出来的。能力如果变化有限,就更会是这样子了。并且,如果一个人需要学校本身的影响力来作为自己的筹码,这个人本身的影响力一定少得可怜。我确实以自己待到第六年的学校为傲,可是我自信自己的能力是盖过了出身和学位对我的帮助的。
如果是指望通过新的学校建立品质更高的人脉,我保证,
人脉的建立程度,有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你必须是一个有能力有价值的、值得结交的人,因为你是什么程度的人,你就只能留住什么程度的朋友,于是这和平台就无关了。时间越久,你越能感受到人脉的功利性。它确实是有帮助的东西,但无论如何都不是可以单方面获取的。
无论如何,
你必须得到能力本身,得到属于你自己的、无法夺走的事物。问题在于,更好的学校是获得进步的一个来源,就像一个有水平的单位、一系列有价值的学术资料、一群值得学习的朋友一样,它只是来源,不是方法本身,变强必须靠自己的苦练、自己的努力。
你可以认为我是名校的本硕,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我认为英雄莫问出处,就看你能不能成为英雄。你也许会说没有一个好的平台再努力也没有用。不过你审视一下自己的本科几年,你努力把你的学校可以给你的东西都拿尽了吗?知乎有一句名言是,
我们努力得如此之少,远远不到拼天赋的地步。我要补充的是,你的努力之少,很可能不足以让你有资格指责你原先的平台。一个努力的人,努力考研待三年时间也是进步,努力在相关岗位做三年也是进步,找一个学校租房子住三年旁听三年课程也是进步。后面两样进步方式甚至都没有什么门槛可言,问题是,你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将来想做什么,以及你是不是努力的。
最后,关于实际项目经验对考研重不重要这个问题,我觉得无所谓。有了工作经验项目经验再去读研很好,也许能在复试时得到老师的青睐;没有经验直接读研则占据了读研的绝大多数。考研成功与否也跟你有没有在外面工作过没有必然联系。我的一个学生出来工作了多年,第一次考研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是有经验的规划师,心高气傲,不把专业课放在眼里,结果一败涂地,终于知道了天高地厚。个人观点:我是学建筑学的,我自己从本科的时候就对工作这回事是很不以为然的,我觉得它是一样迟早都会获得的东西,而一旦读研不就是没完没了地做实际项目吗?所以我本科根本没有去外面实习过,直到读了研才开始做实际项目的。我不觉得自己损失了什么东西,因为我用去实习的时间得到了别的东西,甚至足以拥兵自重。说穿了,还是你有没有办法把时间变成足够多的能力,因为
术业有专攻,技能之间未必有贵贱高下,只有能力才有价值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