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所大学都有自己的长短之处,大家尽可不必互相贬低或者羡慕。即来之,则安之。。。学校当然是自己的最好。
然仁者见仁,此乃一家之言也:
北京区:
清华大学——中国大学之中清华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近几年来已有压超北大之势。清华的优势在于现代的高校发展逐渐取决于投资与财力,清华的工科优势使她拥有得天独厚的经济条件,科研经费一直雄居第一,这使清华在引进人才方面远胜其它高校,而且生源择校近年来也逐渐趋于现实,工科专业比较受青睐,因此清华多年来生源也超过北大。清华拥有最多的院士、最大的博士生规模、最庞大的留学生数目,这使她能保持相当高的学术声望。但是清华在国外的名声远不及北大,这是因为中国的工程学科落后发达国家太远,导致清华在国际上地位较低,所以清华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为方向是相当正确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跻身于国际知名学府之列。
北京大学——北大以雄厚的文科实力、坚实的理科基础、严谨的治学风气、活跃的民主氛围多年来一直以中国最高学府自居,而且在国外北大也长期是中国老大,但是近年来北大理科渐被南大赶上,而文科又不及人大,工科几乎空白,这使她逐渐有难于服众之感。最近北大并掉了北医,又有重归龙座之力,只要清华没有什么大动作,第一学府还应当是北大。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航在航空领域的优势已逐渐被哈工和西工赶上,但是北航拥有西工和哈工无法比拟的地域优势,因此,北航在其他领域发展比较快,在国防科工委下属高校中将保持老二的地位,西工难以超过她。风闻北航将并入北大,这是有点可惜的,但这样的话北大又将如虎添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北理在北京的地位是很尴尬的,上不上下不下,又不归教育部管,在国防科工委也进不了前三。要是她处于别的城市,还是可以称雄一时的。
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在医科大学中师资最强,学术声望也不在北医之下,可惜规模偏小,有点象一所研究院,否则协和必定压住北医,成为医科老大。
上海区:
复旦大学——复旦素有江南第一学府之称,但如今这个光荣称号已颇难名实相符,最多能称之为上海第一。不过复旦地理位置好,基础也比较坚实,上海又是中国未来二十年发展龙头,复旦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远大的。以上海市的支持力度看,复旦有可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加之又兼并了实力极强的上海医科大学,实力又更上一层楼,稍微过份一点,江南第一学府也勉强称得上了。
上海交通大学——上交大是国家投入产出比最不相称的学校,以近几年巨大的投入相比,上交大所取得的成绩是很令交大人汗颜的。以上海的地理位置和工科学校面临的机遇而言,上交大理当迈入工科前三,但她现在连前五都难了,实在应当好好反思一下。只要上交大好好调整政策,还是很有机会的。
同济大学——同济是中国土木工程超级巨头,土木相关学科既全且强,中国各地的雄伟建筑写满了同济的名字。但是,这也限制了同济其它学科的发展,在同济兼并了上海铁道大学后,这一点将更加明显。总的说来,同济在中国高校的定位在今后二十年之内不会有太多改变。
天津区:
南开大学——南开在中国高校中是属于比较优雅的学校,这里的优雅不是说她的风景,而是说她的氛围和气质。但是,南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相当缓慢,兼并天大又未成功,最近又被国家排在重点九所扶持的高校之外,这次院校合并分毫未得,只怕前景不容乐观。以南开这种纯文理科大学而言,若不提高工科方面的水平,发展前景不会太好。
天津大学——天大历史之久在工科院校中并不多见,因此,天大的历史底蕴比起华工这样的学校来深厚得多。但是,天津的人文与地理使之注定不可能成为发展最快的学校,也注定天大超过南开还不是近期的事。不过,天大这几年产学结合搞得不错,这使她有了发展的物质基础,总的说来,天大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
黑龙江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在五六十年代可谓雄镇东北,东北人大(今吉大)和大工都只能俯首称臣,当时的哈工大连清华也不遑多让。可惜如今物是人非,哈工大已不复往日辉煌。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哈工大还是被国家列入了九所重点扶持高校之列。平心而论,哈工大还是一所很出色的大学,再许多领域都有其过人之处,在兼并了哈建工之后,国防科工委下属院校老大的位置得到巩固。虽然哈尔滨位置不算太好,但一个学校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办学方针和领导气度,哈工大只要能抓住时机上台阶,东北第一还是问题不大的。
吉林区:
吉林大学——吉大挟老东北大学余威,文理科在东北都是无可匹敌。以前只由于工科缺损,发展后劲不足,现在兼并了长春科大、白求恩医大和长春邮院,形成了一种非常合理的学科布局,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应该说东北老大的最有力竞争者是吉大,哈工大颇难压服她。不过吉大给人一种比较老土的感觉,没有明星风范,这对于?所名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形象损失,吉大应该对此稍加注意。
辽宁区:
大连理工大学——大工是一所实力在名气之上的学校,虽然偏居一隅,还是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可以毫无愧色地跻身于一流院校行列。不过大连虽然风景优美,但是文化基础并不深厚,这决定了大工难以更上一层楼。这次院校合并,大工只能看着实力比自己强不了太多的同僚们收获颇丰,而大连实在已无可罗之兵,这使大工在工科院校中的地位将有所下降。
东北大学——沈阳作为全国特大城市,东北大学理当是一流名校。不过东北工学院基础太差,再怎么也难于一蹴而就,因此东北大学虽然发展势头快,但还不足以名列一流。这几年东北大学校企办得不错,又有一些朝阳学科,照此下去,二十年后东北大学可能赶上大工。
山东区:
山东大学——山大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土鳖的感觉,其实山大实力不弱,比起任何一所一流综合性大学并不逊色。山东自古多豪杰,几千年前就出了个孔老夫子流芳百世泽及华夏。如今山大的文科除了人大和北大外,犹在武大和复旦之上。理科稍逊,但也不可小视。听说山大最近将兼并山医大和山工大,考虑到山医的强劲实力和山工对山大的互补性,山大理当名列一流名校之林。
江苏区:
南京大学——南大是中国高校发展之楷模。二十年南大的发展轨迹足以让清华北大汗颜不已。南大远没有清华北大那么多优惠条件、那么多中央扶持,也没有北京的地域优势,可如今南大已是理科天下第一,文科也迎头赶上,不让列强。在南大,至少有十个以上学科笑傲芸芸,北大瞠乎其后。在国外,南大是北大的第一挑战者,名列中科大、复旦、清华之前。在江南,正是南大让复旦不敢再提江南第一学府这六个字。蓬勃的南大,理当成为蜗行的各综合性名校的学习榜样,无工科基础、缺经济条件照样可以超英赶美。可惜这次院校合并,南大没有动静,若能并掉东大,则新南大足以把北大逼入墙角,将清华挤到路边,恢恢礴礴,成一世霸业。
东南大学——东大与南大相似,发展也非常快。这可能得益于南京城古有的忧郁和沉稳,不沾浮躁。东大的一些朝阳学科和夕阳学科都建得非常出色,科研成果也相当骄人,只可惜学校规模偏小,否则其潜力当在华工之上。最近并了两所垃圾学校,学术上毫无可进之处,多两块地盘罢了,如能撇下面子归入南大,当可称得上功德之举。
浙江区:
浙江大学——浙大拥有巨大的人气,校友力量和群众威望都很超群。在成功地磨合了杭大、浙医和浙农之后,实力和规模都上了一个大台阶。须知杭大实力原就相当出色,浙医与浙农也不弱,现在浙大门类齐整无比、规模也庞然之极,理当有坐居前五的资格。不过浙大全国第一的学科并不太多,长久以往将给人一种以大取胜的感觉,这是值得注意的。浙江地方不大,杭州城里除浙大之外,余子碌碌不值一提,然而浙江人杰地灵,若举一省之人才物力扶持浙大,则浙大必有无量前景。
安徽区:
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在中国有点象加州理工学院在美国。规模不大、精英辈出、学风严谨、享誉海外,中科大在这几点上当之无愧。以美国《科学》杂志评估,中科大仅次于北大和南大,犹在清华之前。但是中科大的精英教育已走到尽头,若要再进一步,当求工、文并进。无论如何,仅有尖端的理科是不可能跻身超一流之列的,更何况南大的理科已凌驾于中科大之上,中科大已无可恃之傲。幸有中科院为后盾,中科大要发展还是有很多优势和机会的。
湖北区:
武汉大学——武大幽雅怡人的校园、氤氲深厚的人文底蕴、遍及五洲的珞珈校友是武大人具有强烈认同感的主要原因。只要想一想在梅樱桂枫四园度过的日子、想一想仲春四月的樱花烂漫、游人如织,没有人能够不纷忆如潮。但是武大除了在国际上声誉未减之外,在国内已有下滑之势,如今的武大,只有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化学学院尚可在全国排上前几,其余都在前五以后。加上思想保守、工科缺乏,后劲不足的迹象已见端倪。最近武大兼并了武水和武测,获得了宝贵的工科基础,前途大放光明。可惜最肥的同济医大被华工枪了去,否则新武大非进前五不可。
华中理工大学——华工也许是理工类高校中发展最快的。十年以前华工还只有规模,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质量,但今天华工已拥有一大批相当出色的学科和发展方向,许多连清华也必须佩服。而且华工非常善于造声势、搞包装,办有多种关于高教的杂志,且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在这一点上华工远远超过了同城的武汉大学。不过华工的优势学科中基本没有一项是全国第一的,加之华工的历史底蕴浅薄,快速的发展造成华工人比较自以为是,有时甚至连清华也不放在眼里,这是值得检讨的。最近华工兼并了同济医科大学和另两所学校,实力较浙大也不遑多让,要是能收敛一点,是一所极不错的大学。
湖南区:
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大是名副其实的军中清华,计算机、通讯、电子、军用火器和材料都非常出色,可以说解放军的现代化离不开国防科大的点点滴滴。去年国防科大的成立标志军事科技最高学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按当今国际风云变化趋势,国防科大仍有继续发展的巨大机遇和空间。
湖南大学——湖大起源于976年建立的岳麓书院,素有千年学府之称,论历史北大、武大、天大这些百年名校都是她孙子辈了。岳麓书院为湖湘文化发源地,历史上真可谓翰墨飘香、弦歌绕梁,即便是三十年代湖大也是十二所国立大学之一,可惜解放初院系调整湖大支离破碎、一蹶不振,沦为二流院校。今日湖大出土木和分析外,其它学科都不算非常强,不过湖大在湖南仍算工科门类最齐、理科实力最强的高校。若地方政府能着力扶持、学校领导能以贤为亲,湖大在教育部进前二十位还是有希望的。
中南工业大学——中南工大原称中南矿冶学院,主要由湖大和武大矿冶系组成。多年来中南工大发展较快,在粉末冶金、地质采矿方面很有优势,有几个颇有造诣的工程院院士,另有几个挂名的院士,声势不小。最近又出人意料地兼并了实力不遑多让的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规模暴增一倍以上,改名为中南大学。
广东区:
中山大学——中大地处繁华之地,虽然没有工科基础,资金却并不匮乏。也许中大环境过于繁华,老师学生都比较浮躁,沉不下心来搞学术,因此中大作为一所名校地位每况愈下。不过广东省整体来说重视教育重视科技,中大作为广东第一高校扩展机会还是很多的,珠海分校就是一个例子。中大海外基础深厚,如能厉行严谨、端正学风,仍可为一方雄强。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在广东也称华工,但比华中理工还是差了一截。华南理工有些轻工方面的学科很出色,因此专利数特别多,单华南理工基础学科相当弱,文科更不值一提,要想挤入一流还须时日。不过华南理工资金充裕,后劲应当较足。
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医大是南方医大中唯一重点,而不仅是在重点类挂靠招生。但中山医大连续几年按科研排名都在百名以后,虽然这个排名法并不妥当,也还是能说明中山医大颇有走下坡路的趋势,若不警醒,离大去之日不远矣。
福建区:
厦门大学——厦大有“南方之强”之称,在福建人心目中,厦大并不在中大之下。厦大有几个学科全国领先,在国际上也很有名,不过厦大毕竟已不及往日风采,虽然也还能在东南称雄,已逐渐滑入一流之末了。
陕西区:
西安交通大学——西交大是非常强的工科院校,西交大的学生多以工科榜眼自居,除了清华外谁都不在话下.不过近几年来有几匹发展快的工科黑马已距西交大不远,且浙大虽改为综合性大学,仍以工科最强,西交大此言未免夸大.当然西交大的老家底还是厚实之极,又名列九所重点扶持高校之位和恰逢西部大开发良机,前途远大,这是华工这样的后起之秀颇难企及的。
西北工业大学——西工大在国防科工委一直坐三望二,发展也相当不慢,在航天航空的许多领域甚至超过了北航.陕西为西部文化中心,西工大也很得益于陕西深厚的文化泽被,发展在西部高校是最快的,若能抓住西部开发契机更上一层楼,在国防科工委踩二进一也未尝不可能.
甘肃区:
兰州大学——兰大是一所容易被人忘记的学校,其实兰大在国外声望很高,历年来都进了前十,甚至紧跟清华之后,在南开和武大之前.这是因为兰大有许多希奇古怪的专业是世界领先的,比如防风治沙,敦煌学什么的.外国人比较看重领先领域而中国人比较看重实用领域,因此兰大往往在国内排名三十位以后,生源也比较差,不知西部大开发能否带给兰大好运气.
四川区:
四川大学——川大在兼并成都科大以前实力相当弱,在教育部下属综合性大学中估计只有敬陪末座的份,兼并成都科大后实力骤涨一倍,实力已可当之无愧地与一流并肩.巴蜀之地物华天宝,若全力扶持川大,又借西部开发之东风,川大前景光明.
重庆区:
重庆大学——重大在许多条件上与一流院校相差不远,但排名时总是在四十位左右,按说重大这样的工科学校在国内排名应当较高才对,估计是重大的新兴学科不多或不强,学术难以上水平.在重大兼并重建工之后(听说还有西南政法大学),理当向一流迈进.
全国重点大学名录 -------------------------------------------------------------------------------- 重点综合大学(17) 北京大学 内蒙古大学 新疆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湘潭大学 南开大学 西北大学 云南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大学 重点理工院校(52) 清华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南工业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重庆建筑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西北轻工业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东北大学 石油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燕山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河海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东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江苏理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中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长春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工业大学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重点农业院校(9) 中国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重点医药院校(6)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 重点林业院校(1) 北京林业大学 重点财经院校(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重点艺术院校(1) 中央音乐学院 重点体育院校(1) 北京体育大学 重点民族院校(1) 中央民族大学 重点外语院校(2)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点政法院校(2) 国际关系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重点师范院校(2)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和哈尔 滨工业大学. 本来就是这9所精英学校的
“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为了忌嫌,不谈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