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考想必大家都清楚,不能说不好,但是说中国比较死板相信都没什么意见吧。不过国内高考基本上是最为公平的了,这也使得中国的高考成为人生的重大转折之一,不同于中国,国外有些国家高考虽然也十分重要,但基本没有像中国高考这样重要。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国外高考的一些奇葩事吧!
英国高考:考前学生放假两周
据悉,英国中学生初中毕业后就要参加一个重要的GCSE考试(类似于中国目前的会考),即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通常要考8至10门课程,在规定的时间全国统考。希望继续进大学深造的学生,则还要继续在高中学习两年,专门为进入大学的高考做准备。这种教育在英国也叫做延续教育。
高中二年级的考试称为A-LEVEL,即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考试课程有英语语言、文学、数学、经济等课程。学生选修的课目也要考试。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只有在A-LEVEL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才能被一流大学录取。 A-LEVEL考试前两周,学校放假,让学生回家自己复习,学校教师不搞什么猜题或复习提要等活动。考试评分标准分8挡,零分用U表示。
法国高考大幕拉开高中毕业生力求“评语”
如今的法国高中毕业生已经不再像他们父辈那样,仅仅满足于通过业士考试取得高中毕业证,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取得“评语”(les mentions)。法国考试推行20分制,平均成绩达到及格分数10/20或以上为通过考试。如果超过12分可以获得评语:12-14分为比较好,14-16分为好,16分以上为非常好,获得评语对学生进入某些高等学校有决定性作用。
法国一位议员说:“如今业士考试成绩就能拉开等级,只看评语是好还是非常好,高下立判。”
高中毕业生的申请大学的材料已经寄出几周,第一批录取通知书即将发放。获得“评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荣誉,是对未来的投资,也是高等教育阶段获得成功的筹码。获得“好”或者“非常好”的评语,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在选拔性的课程中。比如,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如果不能在业士考试中获得评语,他第一年的成绩几乎注定不及格。
对于7月5日就要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高中生来说,获得“评语”能够为他们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方向奠定基础。
印度作弊招数多多狼狗警犬齐监考
电视播出的画面中,考场内的学生交头接耳、乱传纸条,甚至还有考生家长爬楼翻窗户,给孩子传递答案。更加夸张的是,有100多位家长呆在考场外,将写有考题答案的纸折成飞机扔进考场。
印度考试作弊现象泛滥,每年升学考试期间,五花八门的作弊手段令教育管理者们十分头痛。
除因考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不得不铤而走险去作弊外,政府监管与整治不力、学校腐败和作弊利益链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作弊行为。
更为奇特的是,印度社会中,对作弊这种欺骗行为还有着独特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宽容。
集体作弊的闹剧
在新西兰大学任教的周教授在个人博客上不无感慨地写到:“现在系里开会,我再也不会那么脸红和心虚了。因为学校印度学生数量增多,考试作弊现象也多起来。”
在海外高校,学生作弊是极个别现象。在周教授的任教学校,一到考试就抄袭的学生华人居多,这让在他同事中有点没面子。但是印度学生同样喜欢作弊,他们的到来,多少“缓解”了周教授在学校的尴尬。
在印度,无论是发达的大城市,还是受宗教和种姓制度影响的封闭乡村,各种考场作弊行为屡见不鲜。
在贫穷的印度农村,做小抄甚至更加明目张胆地传递答案是最常见的作弊手段。
2013年3月,在印度最穷的比哈尔邦就上演了一场集体作弊的闹剧。
当时,比哈尔邦的一所中学正进行十年级考试。在印度,十年级考试是作为全国统考的中学考试,对有志进入大学的印度学生来说,这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十年级考试,才有资格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因此,家长和学生对此极为看重。
电视播出的画面中,考场内的学生交头接耳、乱传纸条,甚至还有考生家长爬楼翻窗户,给孩子传递答案。更加夸张的是,有100多位家长呆在考场外,将写有考题答案的纸折成飞机扔进考场。
最终,印度考试部门证实,这次考试舞弊情况严重,超过1600名考生被当场逐出考场,那100多位帮着学生作弊的家长也被警方逮捕。
尽管比哈尔邦的考试部门在考场四周布设了经特殊训练的狼狗,仍没能打消这些考生及家长的作弊念头。
作弊滋生的利益链条
而在印度最现代化的城市孟买,考试作弊的手段要显得高明得多,且花费不菲。
孟买大学的大三学生桑贾伊告诉《环球》杂志记者,现在使用无线耳机和手机等便携设备作弊的学生大有人在。
按照桑贾伊的说法,每到考试季,都有中介在网上兜售作弊耳机。通常情况下,电话那头的卖家都会自信满满地说,他们的作弊工具从来没被发现过。
这种所谓的“万能作弊工具”,其实就是一个仅比针头大一点的无线耳机与手机的结合。
桑贾伊向记者介绍了使用方法。考试时,考场内的枪手把试题拍成照片通过彩信发给考场外的朋友,由他做答案,再经由手机传回给中介。中介再通过手机向考场发送信号,戴无线耳机的考生就能听到试题的答案。
这种无线耳机多半是从海外买来的便宜货,在eBay上却售价不菲,每个40美元。卖家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尽管价格不低,但销路不错,一周就能卖出3到4个。
正因如此,帮人作弊在印度成了一桩“好买卖”。在高考、公务员考试等大考中,“偷题贼”一般能赚取5000万卢比(相当于100多万美元)。金钱的诱惑让不少人选择了铤而走险。
据统计,在印度,过去5年间,几乎每所名牌大学每年至少发生一次入学考试试题被盗事件。2004年,一所医学院发生的非法入学考试事件中,学生为考试作弊支付的金额最高竟达到1.5万美元。
印度警方犯罪调查局警官拉文德拉·亚达夫说,在很多重要考试前,会出现大量非法作弊交易,一些基层学校雇员为赚钱,会把试题和答案提前泄露出去,此外一些黑帮和犯罪组织也会卷入其中。今年3月,阿拉哈巴德的两名工作人员就因抓住学生作弊而遭到了炸弹袭击的恶性报复。
韩国考生不吃海带怕落榜
韩国高考的当天,有的低年级的学生会给参加高考的学长们跪地叩拜行大礼,以表示衷心的祝福。此外,周围亲朋好友们也会送礼物给考生,这个礼物主要是年糕和巧克力,就是为了祈愿考生能向年糕一样榜上有名。最忌讳的就是海带了,考生绝对不吃海带,因为这个海带比较油腻,吃了有落榜之嫌。
偷走轿车“S”标志
高考前一晚,还会有不少胆大或者无望的考生偷走一些韩国现代索纳塔轿车或者三洋卡车上的金属标志牌,这两种车的标志上都有字母“S”,而“S”在韩国的高考季节,标志着韩国的顶尖大学首尔国立大学。
高考对于韩国人也非常重要,在大部分韩国人眼里,高考的结果一般会左右一个人的一辈子。因为大学在哪上,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乃至一家子的名誉,而且企业招聘的时候,也会非常重视应聘者毕业于哪所大学。因此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做父母的从小学开始就为孩子做铺垫,让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有的小学生甚至一天要上六个补习班,到了晚上9、10点钟才能回家,非常的辛苦。
一旦进入高中就进入战备状态了,韩国考生当中就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你想每天睡4个小时,你就别想上大学了”。韩国的高三生基本上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的觉,剩下时间都是在学习,但是事实上韩国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超过了80%。
韩国高考录取方式近些年做了非常大的改革,不是一次大考定终身的办法,采取很多人灵活的录取方式,比如说有一种叫内审的录取方法,就是看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以这种办法录取学生。
此外还有很多非常特殊、灵活的录取形式,如社会活动、早期留学、残疾人等很多特殊的录取方法,因此学生基本上从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初期开始,按照自己的强项忙于去扣响大学的小门了。近年来这种灵活录取的比例是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的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的学生都是通过灵活的录取方法进行录取的,因为大学也相信以平时的学习成绩和表现来录取的学生才是货真价实的。
日本高考考前互赠考拉粪便 寓意坚韧
考拉可以长时间挂在树上,即使睡觉也不会掉下来。许多日本考生认为考拉粪便能够传递这种坚韧精神,因此这成为了考前最好的礼物。
在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之前,许多学生互送考拉粪便作为考前礼物。这种怪异礼物非常受欢迎。
巴勒斯坦高考20天考12门 全过才能上大学
与短短数日的中国高考不同,6月7日开始的巴勒斯坦高考可谓漫漫征程——考生需在20天内考完12门科目。
一半考生无法通过
据悉,巴勒斯坦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小学6年、中学6年。高考科目则有12门,包括数学、阿拉伯语、英语、巴勒斯坦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宗教、应用科学(工业和农业)、管理课程等。高考每门科目均安排在上午,结束后学生能有半天至两天的时间准备下一门科目。
高考通过率约为50%,考生只有一门不及格也无法通过,因此也无法去上大学。但每名考生最多可以参加5次高考。
所有学生分数均会公布
放榜当天早上,该国教育部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及格线和通过率,报纸则会公布所有学生的姓名和分数,因此曾有考生不堪压力轻生。2013年7月25日巴勒斯坦高考放榜当天,就有两名没有通过考试的学生自杀。
另一方面看,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巴勒斯坦以学生成绩高而著称。
这是自2007年巴勒斯坦内部分裂以来,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学生首次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巴勒斯坦联合政府教育部发言人阿布·贾穆斯说,共有8.5万学生参加了第一天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