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 有100件事情,一个人都做了,那只能叫做勤劳。有100件事情,主事的人自己一件也不做,手下的人就帮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而且回过头来还要感谢他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这就是管理!
所以,领导者可以不必擅长某些专业领域的工作,只要能调动那些专业人士为自己工作就可以了。
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当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庸人”当领导。比如,唐三藏、刘备、宋江这样的人领导孙悟空、诸葛亮、武松这样的人。这些看起来很平庸的人到底采取了什么方式方法当上了领导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领导是什么?领导就是影响其他人,使之自愿为实现设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这个过程中有四个关键词。
(1)影响。领导者在影响他人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手段。既要借助制度的权威和组织的资源,又要充分发挥个人的魅力。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领导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2)自愿。卓越的领导可以点燃下属心中的火种,使下属自觉自愿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再高明的制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再严密的控制也不可能一览无余,必须靠下属自身的责任感、投入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才能提高业绩。促进下属自愿承担任务的过程就是激励,卓越的领导必须具备激励人心的技巧和敏感性。
(3)目标。是否能设计一个足以让大家认可、足以鼓舞众人前进的目标,是对一个领导的挑战。好的目标,能够统一思想,弥合分歧,促进团结,激发干劲。一个出色的领导,应该是一个可以给下属提出远大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分解成眼前的行动、下达给众人的人。要设置远大的目标,就需要领导用心去思考未来,同时还要把思考的结果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呈现给众人。让大家看到希望,看到前景,并在那个前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4)努力。一个领导的领导水平体现在下属的努力程度上。如果下属不努力,只有领导自己努力,那么领导干得越多就越不合格。相反,如果领导自己比较清闲,但是下属们个个干劲十足、勇挑重担,那么这个领导的领导水平就是比较高的。
庸人当领导,奥妙在于找到比自己强的下属,让这些能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为实现领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简单讲就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如汉高祖刘邦使用汉初三杰的萧何、张良和韩信。
如果领导找不到能人或者找到了不肯用,或者用了不知道如何激励其干劲,那这种领导就是不合格的,这个职能算是管理而非领导。如梁山的第一任领导王伦,不敢任用能人,结果死得很惨。
卓越的领导,从来不把注意力放在跟下属攀比某一项工作技能上,相反,他会尽力去寻找在某个专业领域比自己强的人,把他们安排在自己的队伍做事情。这种心甘情愿比下属“差”的平庸恰恰是领导力的真正体现。
当然,当领导的“庸人”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提升领导力:
首先,应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成为专家,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指导下属;
第二,应增长标杆权,营造团队扩大影响力,说白了就是收买人心,解决下属的职业发展问题、待遇问题、个人问题等;
第三,日常管理工作中,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最后,应确定共同的发展目标或使命,即上下同欲,也就是做群众工作,积极交流,发动基层员工,是的大家团结在共同的目标或使命下,共同发展,利益共享。
整理自赵玉平《青梅煮酒论管理》和《水浒是本管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