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701 2
2008-10-20
257773.pdf
大小:(1.13 MB)

只需: 3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20 00:08:00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认为:市场随时可能迎来V 型反转
  目前市场情绪一片悲观,管理层利好连出营造的大好氛围在外围股市下跌的带动下荡然无存。但是如果以理性的角度去分析,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并不非常严重。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影响主要有:1)欧美需求下降,影响中国出口。但NDF 市场显示人民币已经有贬值的趋势,如果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出口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2)外资流出带来的货币紧缩的压力。但相比较大多数国家,中国的基本面仍较不错,外资不可能大规模撤离。3)对市场估值的影响。港股对A 股的估值构成较大的资金面压力,可以看好港股的投资价值。从美国的历史上来看,系统性熊市的跌幅不超过50%,目前已经非常接近。综合来看,外围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实质影响不大,中国的经济和流动性都相对独立,而且市场也早已经历大幅下跌。随着美股的企稳和国内市场政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陆续出台,市场随时可能迎来V型 反转,外围市场的下跌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较好的买入机会,投资者应分批建仓、逐步买入。
海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四季度行情维持弱势整理趋势
  目前市场对估值的担忧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速如何;二是产业资本和虚拟资本对股票估值的博弈在什么位置才能达成一致;三是外围市场估值重心的不断降低对A 股形成再次的反压,美国的问题困扰之下全球股市的重心何在?也成为所有投资者的疑虑。对于全部A 股公司整体2009 年业绩增速,在中性预期下,预计A股整体2008 年与2009 年净利润增速分别约为18.3%与8.0%。对于四季度A 股趋势的总体判断是弱势整理,是否能够出现反弹要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或者说对未来经济增速的判断。四季度资产配置策略总结起来就是:(1)可持续的增长+合理的估值;(2)政策利好公司。第一类中首选必须消费品行业,包括商业贸易、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传媒旅游、公用事业、公路港口机场等,以及产业景气度持续增长的行业如铁路设备、电气设备和通信运营设备制造等;第二类又可细分为改善经济基本面的政策如降息、放松信贷之类的货币政策和减税、扩大投资的财政政策受益的行业,以及非价值型救市政策受益者如直接入市增持或回购板块以及市场制度完善举措受益者如券商板块。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周期主导大方向 政策影响小波段
  金融危机在全球性房地产泡沫破灭中愈演愈烈,目前已经渗透到金融体系的核心--银行间市场。当下是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全球主要国家协调、果断地通过以国家信用填补私人信用暂时缺失的方式来救市将不可避免。中国的出口和投资都存在低于预期的风险,金融危机加深了国际经济的调整,全球经济09年将整体处在衰退的边缘,历史上国际金融危机和美国衰退曾经导致中国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全球在动用大规模及创新方案应对当前信贷危机时,中国也一如预期,在三中全会前已经做出多项支撑证券市场信心及放宽流动性的措施,保增长的决心与方向明确,A股市场从估值上离历史底部还有20%左右的空间。建议投资者在四季度仍谨慎控制仓位,在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股市阶段性上涨中减持,在宏观数据或企业业绩走弱带来的进一步下跌中增持。资产配置上继续偏好盈利确定性高,财务及现金流状况稳健,但是估值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历史底部的行业和个股。我们相对看好交通基础设施和消费必需品板块;回避风险更高的投资品和可选消费品板块;对于金融、房地产、能源、基建、农业等相关板块则视政策预期的变化采取波段性交易策略。

 东方证券研究报告认为:经济面转好会改变市场预期
  市场的大幅下跌过程也是风险释放的过程,投资者需要做的不是跟随国际金融市场无休止地恐慌,而需要对于目前企业盈利以及市场运行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首先,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强劲,不论1998 年的金融危机还是2003 年SARS 时期,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都成为抵御经济下行风险的强有力后盾,而中国政府不仅2007 年采取了错峰调控的政策,也很好地进行了金融体系的监控,对于外部金融风险进行了很好地隔离。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前景完全是可以预期的。从上市公司盈利角度看,全部上市公司的盈利出现了较大的下滑,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受到石化行业盈利的拖累,而由于今年的低基数以及国际油价的大幅回落,石化行业对于A 股盈利的贡献将由负转正。其次,非流通股被作为产业资本的代表,一方面大小非减持的动力很弱;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集团宣布增持所持上市公司的股份,目前沪深300 2008 年的动态市盈利率仅12 倍,具有极高的安全边际。随着救市政策累计效应的出现以及后续可能出台的例如出口退税 增值税返还等一系列就经济措施的出台,经济面的转好会逐渐改变市场的预期。

 银河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国际市场动荡加大A股波动
  虽然各国政府已经采取国有化、注资等多种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但是短期内危机还难言结束:一是由于市场信心崩溃引发的资产抛售、去杠杆化和信用收缩还将继续,在这个过程中损失的流动性无法计算;二是美国大部分投资银行的损失已经体现,但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中小规模的社区银行,以及欧洲银行受到的影响还未体现;三是次贷危机势必会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冲击,是其对消费层面的影响还未完全显现。在弱势格局下,A股难以独善其身,势必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但是,国内宏观调控已经全面放松,监管层不断推出有利于市场的政策,这些措施有利于逐渐恢复投资者对后市的信心,A股的波动会小于国际市场。由于实体经济的下滑趋势还没有见底,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还将继续放松,市场的悲观情绪有望得到改善,如果市场进一步下跌,长线投资者可适当介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0 00:09:00
 为应对金融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诸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惜以走社会主义国有化的路子,以资金不封顶注入的方法来尽一切能量救市,把政府救市的手段运用到极致。相比之下,我们虽然也运用了降息、降税、动员回购等政策性举措,但这些举措更多带有市场化属性,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不明显。救市举措能量的不同,维稳方法性质的不同,是最近欧美市场大幅反弹而A股市场疲弱依旧的原因所在。

  A股市场积弱的另一个原因是,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在即,三季度的公司报表正在陆续披露。基于同比与环比基数的原因、三季度原材料成本仍高居但销售形势已滑落的原因、宏观调控刚刚松动在微观面还未起效等原因,不少专业机构也据此再度调低经济增长预期和公司盈利预期,从而使得市场在外部危机、差劲数据、预期降低的多重冲击波下达到信心的谷底,进而使行情在危机最剧烈的时刻、信心最低落的时刻、数据最差劲的时刻再次探底。

  现在的形势是,欧美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经济衰退的信心危机,我国宏调政策已迅速转向全方位地服务于“保增长”,经济重心正极力向内需经济转移。这带来的一个新命题是:我国早已过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道而驶的阶段,两者之间的兴衰关系已经密不可分,在股市融资功能搁浅、投资功能丧失的情形下,若要提振内需经济,股市不好怎么行?

  提振内需经济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加大投资规模,二是刺激内需消费。加大投资规模的前提是增大融资规模与拓展融资渠道,除了放松货币控制和增加信贷规模之外,股市直接融资渠道是否顺畅是至为关键的。目前的情况是,34家已过会公司发不出,178家已确定了增发价的待增发公司跌破了拟定增发价。显然,股市好不起来,直接融资的渠道不可能畅通,并且还会造成“不能融资就减持大小非套现”的恶性循环,形成虚拟资本转化不了实体资本,导致出现双输的局面。

  今年6月底行情跌到3000点附近时,某著名国际投行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作出测算:A股50%的跌幅使投资者损失了相当于年收入76%的名义财富,降低了城镇居民消费2.2个百分点,使得全国居民消费增长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并造成GDP增速下降了0.5个百分点。目前指数已跌到2000点以下,这对社会消费的折损不是减法而应是乘数效应。被股市消灭财富的是最有消费能力的社会群体,在6124点一周年时,沪深两市流通市值蒸发了10万亿,假如其中有30%能转化为社会的购买力,就能占2007年GDP总量的12%,超过了2007年GDP的同比增长额。

  因此,要提振内需经济,必须要让股市好起来!在欧美金融危机已开始演变为经济危机之际,在我国经济重心向内需经济转移之际,十分有必要在当前的非常时期通过更有力、更有效、更直接的非常规政策来恢复股市的活力,恢复股市的投资与融资功能,恢复股市的财富效应,让“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作为提振内需经济的重要手段。A股市场本来就有着政策市的“光荣传统”,在当前市场机制失灵的时候,市场高度关注也高度期待更有力的利好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