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政策、市场和经济新常态等因素显着影响产业结构:预计未来至少在10到20年内,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和产业规模都将持续增长。促进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很多,一是中国工业结构升级加快步伐,国家政策重点支持。
科技部先后从工业机器人高附加关键功能部件进行部署,工信部重点扶持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等;二是提升批量产品质量均一性和生产效率。今后企业将对生产线提出更多的柔性和敏捷性要求,而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正好可以满足;三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理论研究积累深厚,装备生产初具规模。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研究机构和企业,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等,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及零部件;四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已覆盖到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低压电器、电力、IC装备、军工、烟草、金融、医药、冶金及印刷出版等众多行业,发展潜力无限;五是中国人口红利不在影响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国工业经济增速放缓,新型工业化道路大趋势逐渐清晰,原先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产品制造要求逐渐提高,若继续坚持走原先的粗犷型发展道路已经越来越不划算了;六是工业机器人的历史使命。工业机器人可实现人所不及或精密可靠产品生产的要求,完成“超越人”使命,可应用于对人类存在较大风险的危险、恶劣环境中,完成“代替人”使命,可将人类从简单、重复、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使人类从事更高级脑力劳动的工作,完成“解放人”的最终使命。
华东、华南区域将引领应用,汽车、电子领域继续保持优势地位:短期来看,由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大方针不断被落实,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将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并借助其在汽车领域中的良好应用逐步拓展到其他行业。
预计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增长到15140台,2017年达23620台。从区域结构变化趋势来看,预计2015-2017年,华东与华南区域应用工业机器人数量仍占据较高比例,而东北、华北区域占比将逐渐增高。
从行业结构变化趋势来看,预计2015-2017年,汽车、电子工业仍是国内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在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等领域的占比将增加。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