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jackma在2008-10-25 13:37:00的发言:你要是说“ 货币学, 银行学, 国际外汇,支付这些这些都是金融研究的方向,”用中文的“金融”来打马虎眼,也勉强能狡辩过关。可是你糟糕的是在前个帖子你用的finance这个词——对不起,这些确实不是finance的范围。finance就是一个很微观领域。告诉你,国外finance系的phd学生都不用修宏观经济学的!至于international finance, public finance,当然可以放在商学院,但却不是放在商学院下的finance系——你这里很狡猾,用商学院来打马虎眼。经济系隶属于商学院没啥奇怪的,因为有些大学没有另外的经济系,经济系就是在商学院下的——我念书的大学就是如此,你不会就此得出economics 隶属于finance的结论吧?
一个学者研究多个领域有什么奇怪的?这就意味着两个学科是一个领域?居里夫人分别得过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奖,难道物理化学就是一门学科?
另外再教教你,国外的finance 的研究方向主要就是两大块,corporate finance 和asset pricing,不是什么micro /macro finance。NYU的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倒是有几个人在真正研究把finance方法引入macro领域,比如把经济增长看成一种asset。project领头人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Thomas J. Sargent,不过他们的工作还远不完善,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术框架。
国外实际情况我肯定比你了解,因为我就是从国外回来的!
这些大学没有额外的经济系. 你敢说LSE没有自己的经济系吗? 就算是我自己大学的都有分了. 是你自己读的大学太菜了吧. 还有别以为只有你一个是在国外读书的.
至于你说国外FINANCE PHD不需要读宏观经济. 人家本科就已经读完, 普遍都是读入门水平,之后有一些会读国内叫的中级宏观和微观.这也基本够FINANCE 的学生用了.
corporate finance 和asset pricing在国外是属于最严格意义上的FINANCE. 这点你是绝对对的.
问题放回中国的语境,那就已经不一样了,随便找本字典看看FINANCE的翻译,你看看? 甚至你把这个语境放到香港,日本, 和欧洲都说不准. 不信你去看看法国的一些高商. 而且货币,汇率对于FINANCE的影响这方面. 比如我做INTREST SWAP, 这明显是FINANCE的范畴,但是到底什么影响到这些. MARO FINANCE主要是你所说的很微观的FINANCE的自然延伸, 比如放到国际上的资产定价. 国际金融中介等等.
至于回最初的. 我倒想问问有多少搞corporate finance 是会去搞 CAPM, EVENT STUDY 这类用来做investment的东西. 起码我知道 郎是不会的.
至于国内对于财务的定义还比较清晰, 对于金融的定义就很混乱了,或者说是投资学可能是比较容易和国际接轨吧.
但是LZ 把CAPM,EVENT STUDY 这些扯到郎的领域, 这不是搞笑吗? 这明显是属于投资的领域而不是郎的领域. 中国人在这方面比较有名气的好象就是 王江. 陈志武我不太了解.
他所说的那些国内讨论金融的,都在严格定义上,根本就不FINANCE. 比如讨论金融稳定(或者叫错FINANCE MARKET STUDY),利率,银行,资本市场, 严格定义都不是FINANCE.
还有那个能在那里发表三篇论文就是终身教授, 我还没有看见过拿所大学评价金融和经济方面的终身教授 是用这个作为标准的. 那什么叫一般规定啊,国内最早看到这个说法,好象就是在 公司治理这本书里面.
引用次数是只是一个参考, 一个学术地位的参考, 但是不是绝对的权威.
怎么样叫引用次数的权威. 还是用会郎的吧. 我第一次看他论文, 是对于 托宾Q值和收购的效益方面的, 准确的论文名字我就不记得了. 那篇论文是在专门的公司财务方面专业方面引用次数非常高的. 这更能说明白郎的权威. 还有他那篇 对于企业破产的研究(这文章我没有看过,因为主要是针对美国破产制度的,对于国内和世界其他地方应用不大), 但是最近一些在美国当律师的朋友告诉我,这篇文章都成为他们必读的内容(这侧面也更好说明了郎的权威).
这些都更好的说明白的权威性, 比单纯的就是去统计引用次数多少, 对于领域细分之后的统计,或者被教科书引用的比例,更加具有权威性。
而单纯的引用总统计次数,不特别好说明白问题, 或者从概率上,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标准静态分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6 0:47:1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