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大型数据”还有“元数据”,这些都是企业行话的流行语,企业说起它们的时候,就像一堆高中男生在更衣室里吹牛。但是,“大数据”如果没有数据天才们的加工利用,可能沦为一堆垃圾。这一新现象,对于大多数普通人好像也没什么,但对于那些靠分析数据吃饭的极客们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例如,沃尔玛可能拥有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数据库之一,里面有产品、价格、竞争者、顾客等信息,总之你能说得出来的他们都有。他们可能每年花费超过十亿美元在我称之为 “元数据”的东西上。但他们的收入并没有增长。这是为什么?我甚至不认为他们自己会知道原因。那么,如果这个庞大的数据库不能够帮他们增长销售额,这个数据库还有什么价值呢?
第二个例子是百思买。他们花了很多钱在大数据上,可是他们的收入还在下降,因为他们的网站过于复杂,他们被亚马逊的卓越技术活活吃掉。那么,这样的大数据又有什么用呢?
第三个例子是我们自己的ZF,它具有全国最大的数据库。他们窃听电话,查看邮件,但他们无法阻止波士顿马拉松赛的爆炸案。因此,我们不禁怀疑,这样的大数据有什么价值呢?
几个月前,我跟一个大型零售和电子商务企业的CEO交谈,他向我解释他们是如何利用大数据来接触他们的客户,找到他们,即使他们走在一个商场里面。
他向我吹嘘,他们已经花费了数百万美元,购买软件,雇用所谓数据挖掘专家来识别高价值客户,并利用社会媒体来制造轰鸣效应,从这些客户身上谋取利益。
我接着问,为什么他的公司的收入并没有增长。事实上,它在减少。他给了我关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变化的客户心理和奥巴马医改的效果等等啰嗦的答案。事实上是,他们花了很多钱在大数据分析和昂贵的数据挖掘上,但他们没有什么可利用它。我尝试了他们的网站,真是可怕,没有客户服务是。我不认为他们的CEO会从他们自己的网站上买他们自己做的饭。他太忙着吹自己的分析师有多牛了。
“大数据”是当下的流行语。每一个软件或分析公司正试图出售高效营销和最先进的软件。很多专家都提供他们的服务,专业的数据挖掘师,比如旧金山的数据挖掘师。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徒劳,除非人聪明地分析大数据,找到掘金。这些人很难找到。优秀的人都已经在自己的企业赚大钱了。
大数据就像一个大垃圾场。你必须知道哪些能变废为宝。
公司正在从许多不同的来源,例如从销售点收集他们的产品,他们的客户,以及客户的购买习惯数据,这些数据还可能来自网上调查,供应商和社会化媒体。只要你能说得出来名字,他们就能搞得到数据。一旦他们拥有所有这些数据,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深入分析、挖掘数据价值的天才极客。这才算轮胎挨着了马路—走上道了。大多数时候,这些公司并没有这些天才对其进行分析并获取其中的价值。这些数据只是坐在那里变旧,然后变得一文不值。公司花费数百万美元来分析毫无价值的数据,得出毫无价值的结果。这些昂贵的,傲慢的数据挖掘者将给你一份大报告,提供复杂的分析。但是当你去看盈利增长的时候,一无所获。
当我在很多年前在商学院读书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信奉“少即是多”的教授。收集的数据虽然较少,但收集相关度很高。跟你的客户好好面对面谈一谈。看看谁离开你,并试图找出为什么客户离开你。少而相关度高的数据,将帮助你改善你的产品和客户服务,帮你制定恰当的定价策略。
我的建议是,企业家和CEO不要让大数据心态催眠了,浪费钱,因为这不过是能给那些数据呆子们提供一份工作罢了。收集的数据少一些,相关度高一些,可以极大程度改善你的商业模式。
在大多数情况下,问题是很简单,答案很简单,像一个活生生的人接听电话,然后像家人一样帮助客户一样简单。
最后,在一天结束时,你必须看到你的销售和利润的增长与否。如果你的销售增长,这意味着你做了正确的事情。如果不是,那么你的大数据是毫无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