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价格战、物流战之后,平台开放逐渐成为国内电商巨头竞争的主要阵地。随着京东商城、当当网开放平台,苏宁易购也宣布开放自身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不断扩展产品品类,加速去电器化,以期实现2012年度200亿的业绩目标。至此,国内几大B2C电子商务巨头都已实现平台领域的开放,其中天猫商城是平台开放最早、市场份额最大的B2C电商。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指出,目前,九成电子商务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平台开放或许能助力电商企业摆脱亏损实现盈利。电商价格战如火如荼,实力强劲的电商企业通过扩充品类增加盈利点,以保持自身竞争实力。在部分产品并未实现规模效应的情况下,通过平台的开放,收取服务费用,减少进销差价等销售压力和风险,进而实现盈利。
另一方面,电商企业开放平台也会带来物流、配送和客户服务等问题。以天猫商城为例,厂家负责商品的摆放、销售和售后服务,不但削弱了电商企业对产品的控制,也降低了优质服务的保证。同时,外包第三方物流,客户体验风险也相应加大。为了避免平台开放下的物流、服务短板,不少电商企业加强物流体系、信息系统建设,京东商城巨额的亏损主要在于物流仓储的大额资金支出。
此外,各大电商巨头加速平台开放,将对厂家造成一定的运营压力。随着电商平台的不断丰富,厂家为了扩大销售额保持市场竞争力,必然需要入驻不同的电商平台,实现多渠道的销售,这就提升了厂家的运营成本。在线上产品价格低的情况下,电商平台服务费的扣取,必然压榨厂家的利润,低毛利的产品将让厂家持续亏损。
中投顾问行业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加速平台开放是电商企业扩充产品品类,降低经营风险,实现盈利的不错选择。然而平台的开放,提升了电商企业“招商”能力的要求,深化平台服务内容,是电商企业保持与厂家友好合作的必要前提。电商企业可以通过资源位置、活动版面和提供后台数据等方式提高平台竞争力,吸引优质厂家。
本文来源:http://www.ocn.com.cn/info/201208/lingshou0311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