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5-6-18 21:34:16
龚民 发表于 2015-6-18 07:02
人类生产分工,各自劳动成果交换须补偿耗费掉的各自劳动量,交换中也许会发生偏移,但只要交换并 ...
谢谢关注。若是商品交换只着眼于代价补偿问题,那都只能原地踏步或团团转,如何能解释人类经济不断的高速发展的现实?上述思维是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守恒定律在某些经济学家头脑中的反映。商品交换的比较利益原则才是普遍适用的原则,这在本(27)中已初步谈到,后续文章将会继续讨论商品交换的比较利益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9 05:53: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9 06:14:18
zhengyr 发表于 2015-6-18 21:34
谢谢关注。若是商品交换只着眼于代价补偿问题,那都只能原地踏步或团团转,如何能解释人类经济不断的高速 ...
插个话。
郑先生对经济的理解很对。
物质能量守恒定律这个热力学第一定律,并不涉及热力学系统的组织化问题,在人类社会来讲,就是无法说明人类的合作、分工和互助关系,无法说明经济增长和发展。
只有热力学第二定律,才是说明热力学系统组织化的理论基础。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形成了耗散结构理论。而耗散结构理论是解释人类社会演化的物理学基础。
比较优势原理合于子系统间的正反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2 10:11:26
2、我解读斯密对“价值”一词进行界定的本意仅仅在于要表明物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只是“价值一般”在经济学中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表现(直接使用和间接使用——用于交换),而他后面要研究的仅仅是“价值一般”在经济学的两个方面表现中的用于交换这一个方面的表现——商品交换价值(商品价值),即他要研究的商品“价值”指的就是商品“交换价值”。对于斯密劳动价值论的解读我原计划在本(63)、(64)以及(65)中进行一些讨论,恕我在此先暂不讨论,而这并不妨碍其他问题的讨论,但调整写作计划对我来说麻烦则较大。
--------------------------------------------------------------
这里容我对阁下的理解做出否定。
斯密在谈所谓“价值一般”是在第四章,在这一章,斯密无非是沿用了人们在日常中的“价值”概念的含义。日常中,人们说一物有价值,在具体的谈话场景中,是不会会错意的。当某人病了,严重缺乏维生素,医生推荐他多食用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的蔬果,这时,医生说:西红柿有价值,人们会会错意吗?不会。医生说的“价值”所指是西红柿有使用价值。而另一场景中,比如一个卖西红柿的人,来到市场上,卖出了他的西红柿,换回了其他东西,或者货币,那么,他说:西红柿有价值,人们会会错意吗?不会。卖西红柿的人说的“价值”所指是西红柿有交换价值。斯密在第四章,只是指出了人们日常使用“价值”概念的差异,有时是指使用价值,有时又是指交换价值。在这里,阁下的理解还没有偏离斯密的原意。
但是,是不是像阁下理解的那样,斯密只是研究“价值一般”的某个方面,即只研究交换价值,进而他所指的价值只是交换价值呢?我认为,阁下错误理解斯密了。
斯密在第五章,白纸黑字写着他所定义的价值,已经不是“价值一般”里“交换价值”了。
他说:一货物的价值,是它可换购的或可支配的劳动量。
他没有说:一货物的价值,是它可换购的或可支配的其他货物量。(如果这样说了,才能理解斯密所说的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但是,他没有这样说。)
所以,可以看出,斯密在第五章定义的价值,不是第四章中的”价值一般“,而是第三个新概念,由他定义的新概念。
那么,我们就要问一下,斯密定义新概念,是为了什么?谜底在第四章末尾。斯密要找到决定交换价值大小的因素,也就是他所说的找到”支配商品交换价值的原则“,而且还要”殚精竭虑“。
斯密在第五章、第六章定义的”价值“,肯定不是指”价值一般“,当然更不可能是指其中的交换价值了。
我要指出的是,斯密在第六章给出的”一货物可换购的或支配的劳动量,由生产此货物的劳动量决定。“就是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2 10:27:22
3、我在回复tsp8001网友时谈到,在本(28)指出,人们常常闹不清楚物品到底是因为预先就存在着静止的先验的“价值”,所以才能进行交换,抑或是因为进行交换,物品(此时已得到需求方的认可转化为商品)才表现出一定量的商品价值!把商品价值看成是人们在交换领域中交换所拥有的不同质的劳动的“关系”,则是重生再造的劳动价值论有效解释现实以及化解人们对劳动价值论产生各种误解与曲解的关键所在。我否定“等价交换原则”或“等量劳动交换原则”是基于否定预先就存在静止的先验的商品价值。因为只有预先存在商品价值,才有所谓的“等价交换原则”或“等量劳动交换原则”。我的观点则是因为进行交换,物品(此时已得到需求方的认可转化为商品)才表现出一定量的相等的商品价值!没有交换,就没有商品价值出现。正如力只出现在物体的相互作用之中。流行观点是事先(交换前)就存在着“等价交换原则”或“等量劳动交换原则”。我的观点则是事后(交换后)要表现此一定量相等的商品价值,完全可以使用全社会统一的有效社会劳动作为表现或衡量商品价值的一种标准尺度。我的前后两种说法不存在矛盾!前一种批评和后一种说法是一致的!
-----------------------------------------------------------------------------------------
我同意你对事前价值存在的批评和否定。对你的事后宏观等价表示怀疑。
因为,你在否定了事前价值存在性及由此推出的等价交换原则,并没有给出事后的价值是什么,即你的价值概念是什么。从每一次交换这个微观层面,价值指什么都不清楚的话,我们如何推论出宏观的”等价交换“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2 10:38:07
4、可以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例子帮助理解上面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因为甲、乙两个物体内都预先存在有等量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实体,所以两个物体才能发生相互作用,而且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另一种观点认为,正是因为甲、乙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所以就出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数值相等,甲、乙物体内根本就找不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实体来。至于力的大小,可以统一用受力物体状态的变化来衡量。两种观点都认为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但前一种预先就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后一种观点是我认同的观点。
=====================================
这种力学观点在解释交换时,是无效的。不论是否存在事前还是事后的”力的相等“。
交换不是机械的力学问题,而是热力学问题。而且不是热力学中的守恒问题,而是组织化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2 10:44:52
5、我从本(2)抽象人类劳动是变成的结果开始就致力于批评静止的先验的思维,强调市场交换的作用,遗憾的是人们习惯于认可静止的先验的思维,回应冷淡(也可能是我的表达不够清晰)。有关商品价值的讨论马上在本(36)—(39)就开始进行,欢迎挑错、补漏。
================================
反应冷淡是必然的。因为在中国,大多数人习惯于燃素说(虽然他们自己不承认),他们还没有登入科学的殿堂。
阁下已经很接近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运用(见您在31楼的回帖),但是,我的感觉是,您还是在热力学第一定律里,因为您在强调”宏观守恒“,而没有换角度看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3 20:20:59
罗鹏 发表于 2015-6-22 10:11
2、我解读斯密对“价值”一词进行界定的本意仅仅在于要表明物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只是“价值一般 ...
谢谢关注。对于斯密劳动价值论的解读我已说过,原计划在本(63)、(64)以及(65)中进行一些讨论,到时我会认真与你讨论,望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3 20:22:23
罗鹏 发表于 2015-6-22 10:27
3、我在回复tsp8001网友时谈到,在本(28)指出,人们常常闹不清楚物品到底是因为预先就存在着静止的先验的 ...
谢谢关注。我对商品价值的认识在即将发布的本(37)中有明确的表达,在这里就不回复了,望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3 20:23:21
罗鹏 发表于 2015-6-22 10:38
4、可以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例子帮助理解上面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因为甲、乙两个物体内都预 ...
谢谢关注。请注意:我说的是可以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例子帮助理解上面两种不同的观点,而不是说可以用力学观点解释交换。我刚刚在本(34)人类劳动不仅仅是做功的过程一文中指出,把复杂的高级的人类劳动还原成简单的低级的机械运动,用机械力学的规律和观点去研究劳动,这是流行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最为先天不足的认知缺陷。我想我的表达不至于是你理解的那样!一般读者也不会像你那样理解我的表达。我后面的文章还会继续用力学的例子帮助理解商品价值不是“实体”范畴,而是“关系”范畴。但用简单的低级的运动规律去说明复杂的高级的经济运动是行不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3 20:24:18
罗鹏 发表于 2015-6-22 10:44
5、我从本(2)抽象人类劳动是变成的结果开始就致力于批评静止的先验的思维,强调市场交换的作用,遗憾的是 ...
谢谢关注。我在本(38)中会再次批评人们类似于“燃素论”的价值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3 22:10:01
zhengyr 发表于 2015-6-23 20:23
谢谢关注。请注意:我说的是可以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例子帮助理解上面两种不同的观点,而不是说可 ...
嗯。我表达的可能不够严谨。
我要说的是,用力学来理解交换,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力学问题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相等,但是在交换时,微观层面是没有交换双方劳动量相等这件事,无论事前事后。
阁下曾经谈到过比较利益学说,正说明这件事。交换是各方中至少有一个主体境况得到改善的正和博弈。无论微观的等价还是宏观的等价,都无法描述交易的互利性,也就无从描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4 21:35:44
罗鹏 发表于 2015-6-23 22:10
嗯。我表达的可能不够严谨。
我要说的是,用力学来理解交换,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力学问题中,作用 ...
谢谢关注。问题在于对劳动量的理解。我所说的劳动量并非是指脱离市场交换的单方面的生产商品的起点形态的劳动耗费量,或有人指着手表说的劳动时间,而是指包含在商品中的经过社会评价后的终点形态的有效社会劳动量。“用全社会统一的有效社会劳动作为表现或衡量商品价值的一种标准尺度”说白了就是货币,不过,今年我不打算讨论货币问题,凡是提到了劳动量与货币关系问题,我均不回复,望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9-28 00:51:38
一笔交易的收支分属两人,当然相等。
但是一人的两笔交易,买进和卖出的并不必然相等。这是比较优势原理决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