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6960 11
2004-06-16

就全球华人经济学家而言,对中国的政治变迁和经济改革有切身体验和真知灼见者,是少数;能对现代经济学做出理论性贡献或挑战现有理论体系者,是极少数;而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者,更是稀缺得如凤毛麟角。杨小凯,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华裔经济学家,却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杨小凯现任澳大利亚莫纳什(Monash)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递增报酬和经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他的论文见诸于《美国经济评论》(AER)、《政治经济学杂志》(JPE)、《发展经济学杂志》(JDE)、《经济行为与组织杂志》(JEBO)等国际一流的学报,已出版了《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原理》等多部中英文专著。

关于杨小凯教授的更多论文,请访问超边际经济学网站http://www.inframarginal.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6-16 21:48:00

although i knew what you said long long ago,but thank you !Do you like inframarginal analysis ?i like very much,so i want to communicate it with somebody.in morden economy,the demanding means the supplying,at some point,which are complex with each other.the property of the moment economy is separation and specialization.so the trend for economics ,as i think,will be towards separation and specialization.this is a tend.but as a basical strenthe,supplying or demanding will keep in use ,too.but the methods of economics analysis will be much mor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Thank you very much!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6-16 23:55:00
不明白三石一号在说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6-17 15:09:00
好象关键在说最后两句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7 15:10:0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6-17 16:11:00
偶还是觉得杨小凯的超边际分析太特殊,同样的模型可以很容易用其它主流方法做出来。这也是这种方法无法普及的原因。经济学模型是竞争的,而不是歧视的,没有普及,引用率低,并不说明人们对这种模型的排斥,而是有更好的模型可供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6-17 22:46:00

转贴杨小凯先生的文章,有如下几个理由:

1、他的所作所为,身体力行地回答了我提出的那些疑惑,国内有谁真正理解了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在一次高端会议上,法学界权威江平,经济学界权威吴敬琏、茅于轼都不认为自己了解中国的复杂现实。从这个角度讲,学者自己更需要团结、交流、提高,“怀才不遇”不是办法。

2、杨小凯先生多次针对中国的表面的繁荣提出了批评,对中国学者的粉饰太平提出批评,有几个人做得到?

3、杨小凯先生传奇的经历和杰出的业绩,是吾辈经济学人永远的动力。

4、我们不能夸大杨小凯的超边际经济学的力量,但是重要的是,他代表华人向国际学术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我相信,这对提升中国经济学界的声誉,激励更多学人奋勇前行,劳苦功高。

转贴一段话:

总有一些事让我们无比感动,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无比折服。关于杨小凯的故事,也许很多人并不陌生。我写下上面的话,不是想以此为杨小凯建碑立传,而是希望带给更多的人以鼓舞和激励。特别是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时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受到良好的经济学教育,还要直面社会的各种世俗压力。可是,我们所遭遇到的这些,跟杨小凯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绝大多数人也许一辈子注定成不了像杨小凯那么宏大的事业,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把杨小凯作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榜样,在小有所成时不要沾沾自喜,在遭遇困顿时不要萎靡不振。——《杨小凯:华人经济学界的“骄杨”》(白鲨在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