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及香港基金互认的规定在5月22日拍板,规定将在香港回归祖国18周年纪念日7月1日起实施。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昨5月24日发表网志,认为基金互认等措施,有助加强香港的金融优势。“我们可以想像在不久将来,(中港)两地投资者能够有更多的基金产品选择之余,对于世界各地的基金同业,只要落户香港就拥有一个可以打入13亿人市场的黄金机会,吸引力可想而知。”曾俊华更提醒投资者要留意伊斯兰债券发展。香港将来有望在传统股市之外,建成人民币离岸中心,伊斯兰金融及基金中心。
《星岛日报》报导,曾俊华认为,香港的资产管理公司在去年已增加了8%,至1070家,可见业界已早占先机,在香港开通基金互认平台之前,已率先部署。他说,“沪港通”和正在筹备的“深港通”与普罗大众关系较为直接,令“基金互认”一向欠缺市民关注,但他认为基金互认就好像“基金的CEPA”,对香港金融市场有长远的影响,绝不下于其余两者,特别是从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角度,基金互认对香港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具有标志意义。
曾俊华认为5月是金融界“丰收”的日子,除了22日公布基金互认,港府的第二批10亿美金的伊斯兰债券(Sukuk),亦已在6月3日在全球发行。他说,特区ZF去年9月首次发行伊斯兰债券,证实香港的法律框架和金融基建,可以成为发行伊斯兰债券集资的平台。这个平台非常灵活,去年发行的首批债券采用了租赁安排结构,发行金额全数以实体资产作为支持;这次发行债券采用的结构,需要的实体资产部分大幅减少至1/3。他认为运用较少实体资产的结构发行这批债券,较符合私营机构情况,为有意发行伊斯兰债券的私营机构树立示范作用。

香港《明报》报导,由于香港同时已经营规模逾1万亿元的人民币存款、基金、债券及股票市场(约1.25万亿港元),加上新的中港基金互认平台,以及经港交所涉足金属市场,香港市场不再纯依赖股市。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陈家强表示,香港表面不乏基金产品,然而现时大部分获认可的基金都不在港注册,亦缺乏支持基金营运的中后台配套。以建立香港为资产管理枢纽的战略角度而言,最重要一步正是基金互认安排。至于互认安排会否令相当炽热的股市更加亢奋,他认为刚好相反,“随着基金管理的规模扩大,专业管理的参与增强,会令市场变得更理性化,长远有助市场稳定发展。”
君阳证券行政总裁邓声兴称,基金互认与深港通、沪港通不同,对股市的作用较间接,长线则有利港股。基金互认促使国际投资者涌入香港注册基金,届时其中相当一部分基金可能会直接投资港股,并推高港股估值。
Endnot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or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CEPA) :为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共同繁荣与发展,2003年6月29日,中国中央ZF与香港特区ZF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英文为Closer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简称 CEPA),内容主要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便利化三个方面。

Source: Reuters & 明报
(编译:Ali Zhang)
特别声明:本文为伊斯兰金融学会创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