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710 4
2005-08-09
陈锡文:农业“利好”出尽之后
陈锡文/文 《财经》杂志/总139期 2005.08.08 18:29

  中国农业在持续了数年的低迷之后,终于在2004年出现了转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农业的增长曾迎来过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1996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万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达到9%。此后几年,粮食仍保持高水平产出,1996年-1999年四年年均产量达10097亿斤,但农民收入的增幅则节节下降,到1999年已降到只增长3.8%。   于是农民作出调整,使2000年的粮食产量猛降了9.1%,即减产924亿多斤;农民收入却仍不见好转,是年的增幅只及2.1%。   如此局面持续到2003年,终于使粮食产量降到了8164亿斤,为14年来最低水平。该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4.3%,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则达9%,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到了3.23∶1,不仅为改革以来之最,也远超了改革前1978年2.57∶1的水平。   据有关部门分析,2003年国内粮食消费总量约9700亿斤,产需缺口约1100亿斤,于是市场粮价在2003年秋粮上市之际开始上涨。政府乘势推出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政策措施。   2003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中,最为农民称道的是“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即农业税降低税率及部分地区全面免除农业税共减征234亿元,除烟叶免征农业特产税68亿元,对种粮农民给予直接补贴116亿元,对农民购买良种补贴28亿元,对部分地区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5亿元,合计使农民得到实惠451亿元。由中央政府安排全部免征农业税的有黑龙江、吉林和西藏(早已实行)三个省区,由地方自主全部或基本免征的还有京津沪浙闽等五省市。   由此,中央政府宣布的取消农业税的改革试点进程正式启动。这一年,距春秋时期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开始实行“初税亩”,已有2598年。   在促进农业增收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下,再加上市场粮食供求关系的转变和气候比较有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出现了明显的转机。   这突出反映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上。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389亿斤,比上年增加755亿斤,一年增产的数量为有史以来之最;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314元,达到2936元,增长6.8%,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今年上半年粮食生产和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形势也不错。夏粮总产2125亿斤,比去年增产102亿斤,增长5.1%;早稻预计总产650亿斤,增产10亿斤;秋粮面积也比去年有所增加。如果后期气候不出大问题,全年粮食总产有望达到9500亿斤。   此外,农民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1586亿元,同比增加24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比去年同期的增幅高1.6个百分点。   但农业面临的形势仍然很严峻。当前来看有几大因素在起作用。   一是粮价的拉动力在下降。去年全年的粮食生产者价格上涨了28.1%(其中小麦涨31.2%,稻谷涨36.3%,玉米涨16.9%),农民增收的314元中,有165元来自粮价的上涨。今年粮价能维持现有水平就不错。   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与去年底相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均涨幅在15%左右,按此计算,全年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将多支出300多亿元,相当于人均增加支出约40元。   三是今年的气候总体上不如去年,后期还存在不确定性。   四是政策直接使农民得到实惠的增量比上年减少。虽然今年全部免征农业税的省区市增加到了27个,但免征的农业税总额为220亿元,加上新增加的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农机具补贴31.4亿元,政策直接给予农民的实惠为251.4亿元,只相当于上年的56%。况且,农业税到明年就将全部免征,农民的收入也总不能年年都靠国家大幅度增加补贴来增长。因此,对下半年乃至今年全年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形势的估量,还是不容乐观。   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今后靠什么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还需要认真研究新的政策措施。因此,对出现转机后的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能否保持继续发展的好势头,显然不能掉以轻心;而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更必须有足够的估计。

■作者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今后靠什么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9 17:20:00

给予农民国民待遇,让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千方百计地建立起“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9 18:07:00
让农民成为现代农场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9 22:41:00
以下是引用zwh7059在2005-8-9 18:07:49的发言: 让农民成为现代农场主。

精辟!

可是国土有限,能安排几个农场主呢?

过去,现在还是以一亩三分地作为最大人群(农民)的生活保障,以后应该改以国家货币保障为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0 10:28:00

当然是用价格来调动农民积极性了。提高并维持粮价。

实行西方国家的补贴政策,鼓励部分农民抛荒,国家全额补贴损失,以此维持高粮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