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泪汪汪的眼里 满是悲伤与哀怨
| 时间:2008年10月24日 07:34:08 中财网 | |
9月16日至10月22日9只QDII基金净值平均跌幅超过国内基金,分散风险的作用失效
QDII基金遭遇出海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创与困境,系统性风险使QDII基金丧失分散
投资避险优势。7只QDII基金三季度亏损159亿元,10月波动更大。对于国际经济形势,QDII基金普遍表达了悲观情绪,恐面临最严峻寒冬,未来仍是一段难挨的日子。
QDII基金大幅折损
全球经济饱受金融海啸折磨,QDII基金损失严重。截至昨日,7只QDII基金三季报面世。数据
显示,7只基金三季度共亏损159亿元。
亏损额度惊人,基金净值也在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不断创出成立以来新低。数据显示,整个三季度,嘉实海外基金净值下跌21.66%,华夏全球净值下跌16.94%,跌幅最大的是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下跌22.77%,不过以上基金均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QDII三季度的表现没有太好也没有太坏",
银河证券基金
研究中心研究员卞晓宁分析,三季度新兴市场指数下跌27%,QDII净值跌幅大体与市场指数持平。
不过,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全球股市暴跌不止,9月16日至今,QDII基金的波动更大。据统计,9只QDII基金净值平均下跌超过14.5%,下跌幅度超过国内基金。"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系统性风险已经让QDII分散风险的作用失效",渤海证券研究员谢富华分析,只有在不同区域经济体有涨有跌的情况下,QDII才具有规避单一市场风险的作用。目前全球经济体都在下滑,预计短期内QDII很难判断哪里才安全。
市场风险估计不足
谢富华认为,QDII基金普遍没有预料到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性,沿用做多思路导致损失较大。三季报显示,不少QDII基金在三季度仓位下降幅度不大。事实上,较早开始运作的5只QDII基金,在半年报中普遍认为"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本轮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比市场预计的要严重且深远,下半年的国际市场依旧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可见QDII基金对三季度全球性下跌是有一定预期的。但显然,极端的振荡下跌走势超出了管理人的判断。5只QDII基金三季度仓位较中报数据下降幅度不大,上投摩根亚太优势还保留79%以上的仓位,较上半年减仓10%.这5只QDII基金跌幅居前列。
此外,对金融行业难以割舍也导致较大亏损。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金融股票受到重创成为受伤最深的领域。季报显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产配置中,商业银行以占净值资产9%的规模,成为第一重配领域。华宝兴业海外中国基金配置金融行业达到19.2%,也是最大配置行业。而2008年二季度开始运作的4只QDII基金,对国际市场较谨慎,没急于建仓,仓位控制在较低水平,在三季度净值下跌幅度较小。
后市保持谨慎
对于未来形势,QDII基金经理普遍在季报中表达谨慎态度,港股可能是下一个避风港。
南方全球基金经理谢伟鸿认为,着眼全球市场,全球金融状况依然十分困难,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难以乐观。全球经济减速的担忧依然是
资本市场走出阴霾的最大障碍。银华全球则预计世界经济将于2009年进一步放缓。美国和欧元区会在衰退边缘挣扎。金融市场于第四季将持续波动,有关信贷危机及宏观经济转坏的顾虑,将令投资气氛持续脆弱。
全球经济下滑,未来的安全地区在哪里?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员卞晓宁表示,欧美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新兴市场将会拉动经济增长。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QDII可能会加大港股的比例,购买国内上市公司的股票。据她观察,华夏、南方已经作了准备,增加了对港股的投资。
QDII三季报中也出现上述观点,上投亚太认为,从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角度看,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因为稳健的资产负债情况,国际收支盈余支撑应对短期
资金流的防御能力,将依然保持适度增长,和其他新兴市场共同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
对于QDII基金,投资者感情复杂,7只QDII基金三季度均遭遇净赎回,份额共减少49.3亿份。但理柏中国区研究主管冯志源认为,QDII基金自推出以来,由于出海时机欠佳,加上海外投资能力及境外合作伙伴选择迥异,在产品结构设计、产品开发能力方面,与国际
投资机构相比,未来仍有相当的成长与发展空间。然而其分散风险及接轨国际的良好本意不可抹灭,QDII基金面临出海以来最严峻的寒冬,投资者更须耐心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