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622 8
2008-10-24
259370.ppt
大小:(1.3 MB)

只需: 3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24 09:41:00
 
五大投行彻底洗牌,美国政府无动于衷,
为什么各国政府出巨资挽救保险企业?
 
保险业是国计民生的根基,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各国政府的保护!保险行业是最安全的金融行业,保险产品是最安全的理财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4 09:42:00
 
毫无节制的超前消费,不顾一切的透支未来,漠视财务风险,只图短期回报华尔街神话的破灭,本质上标志着美国式理财哲学的失败!稳健安全、平衡理财正在回归成主流生活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4 09:42:00

QDII泪汪汪的眼里 满是悲伤与哀怨

时间:2008年10月24日 07:34:08 中财网
  9月16日至10月22日9只QDII基金净值平均跌幅超过国内基金,分散风险的作用失效
  QDII基金遭遇出海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创与困境,系统性风险使QDII基金丧失分散投资避险优势。7只QDII基金三季度亏损159亿元,10月波动更大。对于国际经济形势,QDII基金普遍表达了悲观情绪,恐面临最严峻寒冬,未来仍是一段难挨的日子。
  QDII基金大幅折损
  全球经济饱受金融海啸折磨,QDII基金损失严重。截至昨日,7只QDII基金三季报面世。数据显示,7只基金三季度共亏损159亿元。
  亏损额度惊人,基金净值也在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不断创出成立以来新低。数据显示,整个三季度,嘉实海外基金净值下跌21.66%,华夏全球净值下跌16.94%,跌幅最大的是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下跌22.77%,不过以上基金均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QDII三季度的表现没有太好也没有太坏",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卞晓宁分析,三季度新兴市场指数下跌27%,QDII净值跌幅大体与市场指数持平。
  不过,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全球股市暴跌不止,9月16日至今,QDII基金的波动更大。据统计,9只QDII基金净值平均下跌超过14.5%,下跌幅度超过国内基金。"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系统性风险已经让QDII分散风险的作用失效",渤海证券研究员谢富华分析,只有在不同区域经济体有涨有跌的情况下,QDII才具有规避单一市场风险的作用。目前全球经济体都在下滑,预计短期内QDII很难判断哪里才安全。
  市场风险估计不足
  谢富华认为,QDII基金普遍没有预料到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性,沿用做多思路导致损失较大。三季报显示,不少QDII基金在三季度仓位下降幅度不大。事实上,较早开始运作的5只QDII基金,在半年报中普遍认为"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本轮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比市场预计的要严重且深远,下半年的国际市场依旧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可见QDII基金对三季度全球性下跌是有一定预期的。但显然,极端的振荡下跌走势超出了管理人的判断。5只QDII基金三季度仓位较中报数据下降幅度不大,上投摩根亚太优势还保留79%以上的仓位,较上半年减仓10%.这5只QDII基金跌幅居前列。
  此外,对金融行业难以割舍也导致较大亏损。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金融股票受到重创成为受伤最深的领域。季报显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产配置中,商业银行以占净值资产9%的规模,成为第一重配领域。华宝兴业海外中国基金配置金融行业达到19.2%,也是最大配置行业。而2008年二季度开始运作的4只QDII基金,对国际市场较谨慎,没急于建仓,仓位控制在较低水平,在三季度净值下跌幅度较小。
  后市保持谨慎
  对于未来形势,QDII基金经理普遍在季报中表达谨慎态度,港股可能是下一个避风港。
  南方全球基金经理谢伟鸿认为,着眼全球市场,全球金融状况依然十分困难,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难以乐观。全球经济减速的担忧依然是资本市场走出阴霾的最大障碍。银华全球则预计世界经济将于2009年进一步放缓。美国和欧元区会在衰退边缘挣扎。金融市场于第四季将持续波动,有关信贷危机及宏观经济转坏的顾虑,将令投资气氛持续脆弱。
  全球经济下滑,未来的安全地区在哪里?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员卞晓宁表示,欧美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新兴市场将会拉动经济增长。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QDII可能会加大港股的比例,购买国内上市公司的股票。据她观察,华夏、南方已经作了准备,增加了对港股的投资。
  QDII三季报中也出现上述观点,上投亚太认为,从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角度看,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因为稳健的资产负债情况,国际收支盈余支撑应对短期资金流的防御能力,将依然保持适度增长,和其他新兴市场共同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
  对于QDII基金,投资者感情复杂,7只QDII基金三季度均遭遇净赎回,份额共减少49.3亿份。但理柏中国区研究主管冯志源认为,QDII基金自推出以来,由于出海时机欠佳,加上海外投资能力及境外合作伙伴选择迥异,在产品结构设计、产品开发能力方面,与国际投资机构相比,未来仍有相当的成长与发展空间。然而其分散风险及接轨国际的良好本意不可抹灭,QDII基金面临出海以来最严峻的寒冬,投资者更须耐心以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4 09:45:00

对当前热点的看法

虚拟经济:金融、虚拟经济的实质就是风险和财富转移的过程。现在美国一些金融机构把财富转移了,风险留下来。看看现在谁有能力把这风险换成财富。

中国救助:中国出手要先谈好条件,拿到需要的资源、技术等(不要犯市场换技术的老毛病了)。主导经济、金融、政治秩序的重建;加强价值观、政治制度等文化思想等方面影响力。打折打七寸。也有人说落井下石,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如果美国欧洲等经济严重衰退,战争的危险就出来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是否出手,如何出手还需综合判断。

影响中国: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会起推动作用,代价可能很大。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全球布局的极好机会,对负债率低的企业是个机会。

中国股市:目前救市的可能较小。1、因为大小非的问题,强硬购买只会导致股票的大批量转手,很难推高股市; 2、重要的是目前推高股市没有必要。目前关注重点是实体经济,所以中央强调维稳。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融资和心态等方面。融资通过债券等解决。心态目前很难通过推高股市改变。3、中央也知道现金为王,不会轻易出手,出手必须达到效果,否则风险更大。


也说巴菲特:在这种危难时刻,他必须出手。出手2种结果,成功则名利双收;失败,对其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现在金钱对其只是符号,他现在的这些钱本来就是要做善事的。目前出手并不意味着他认为具有投资价值,这一点是要分清楚的;如果不出手,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好混。这时候不要说是因为价值投资!除了钱,还有很多追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4 09:49:00

一位普通股东写给马云的七条建议

 

尊敬的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阿里巴巴的股民,去年在股价22块左右时买进的阿里巴巴,本以为能够赚上一笔,结果是看着你们的股价一路狂跌,到现在的四块多,真是不知道,我这笔投资还有没有能回本的一天。更让我非常不安的是,面对B2B股价和业绩的一泻千里,整个阿里巴巴和您都没有任何表示,反倒是抽调资金大力去发展C2C业务淘宝,仿佛已经决定了要放弃B2B

  其实我一直很看好阿里巴巴,也非常佩服您个人的能力,在我看来,虽然现在整个世界的经济环境都不好,但阿里巴巴所代表的B2B电子商务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能熬过这个冬天,一切都会好起来。

  在这里,我想代表千千万万被阿里股票套住、期望阿里巴巴B2B业务能重振雄风的股东,给您提出几条建议,不敢奢望您全部采纳,就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阿里巴巴的明天会更好。

  一、抽调资金,回购救市

  目前摆在阿里巴巴面前的最难堪问题,就是股价的一路狂跌了,而且股价越跌,股民越恐慌,就会继续抛售,从而造成股价的进一步暴跌。而这也会使得投资人、客户等对阿里巴巴失去信心。所以面对现在的股市颓势,阿里巴巴应当抽调资金回购一部分股票,就像很多国际企业做的那样,来通过自己的回购,提升业界的信心,挽救股市下滑趋势。

  当然,马总和公司高层们对股票的增持,也是一个好办法。

  二、撤换卫哲

  首先要说的是,我对卫哲这个人本身并没有恶意,但不能不承认,一个基础本来不错的企业越做越差,领头人应该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阿里巴巴B2BCEO,几年下来,卫哲的表现似乎并不突出,在业务及市场开拓方面,也显得过于保守,没有什么魄力,我想,不破不立,阿里巴巴的B2B业务要想有大的起色,或许应该换个更懂电子商务、更加雷厉风行的CEO

  三、缩减开支,高层降薪

  既然是过冬,咱就得缩衣节食,省着点过日子。我听说阿里巴巴的花销很大,无论是高管的奖金、员工的薪酬,还是市场费用、推广费用等,在互联网圈子里都是数一数二地高。根据阿里巴巴2007年年报显示,仅仅一个卫哲,年薪连股票相关奖励的价值就高达3532万元,令人咋舌。人家苹果的乔布斯、思科的钱伯斯等牛人都一美元年薪了,阿里巴巴的高层们却在市值缩水九成后的现在还享受这样的富豪级待遇,有点说不过去,还是降薪吧,不用一美元,现在的高薪砍掉一半就成--能省点是点,再者说,这也体现出领导人与公司的休戚与共嘛。当然,这一点,必须马总您亲自带头执行才好。

  另外,招聘些成本较低的应届毕业学生,来替换一部分高薪员工,也是个节省人力开支的好办法。

  四、少说多做

  经常听到阿里巴巴和您抛出各种豪言壮语,例如“每天纳税多少多少”,“解决了多少多少人的就业问题”,又例如“全球经济越低迷,阿里巴巴越景气”,这样的话,虽然好听,但总感觉太虚,作为股东,我们更关心的是阿里巴巴怎样提升自己的业绩,具体措施是什么,而不是虚幻的远景描绘。所以,在这一方面,希望阿里巴巴能更加务实,更踏踏实实地专注于业务,不要总是口号连天,给外界造成“阿里巴巴喜欢吹牛”的印象,引发不必要的关注和攻击。

  五、拓展渠道,强化增值服务

  说到具体的提升业务,别的我也不是很懂,但是在我看来,阿里巴巴B2B的客户主要是外贸出口型企业,虽说现在全球经济萧条,但中国产品在价格、质量方面还是很有口碑的,阿里巴巴不应该就这么放弃广阔的外贸市场,转而一味强调淘宝的内贸,而是应该想办法拓展更多的买方渠道,同时开发更多有效的增值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帮助企业用户们度过寒冬,也就是帮助了自己。

  六、不要放弃雅虎搜索

  近来我经常看到新闻说阿里巴巴和百度在打口水仗,不管孰是孰非,搜索引擎对于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是不应该忽视的。当初阿里巴巴收购雅虎,真的是非常令人感到振奋,现在雅虎的业绩不好,正在逐渐剥离搜索业务,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没有了搜索,只依靠阿里巴巴自己的平台,太过于故步自封,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花大价钱买来的雅虎搜索,一定不应该就这么放弃掉。

  七、展开收购,弥补短板

  在去年阿里巴巴上市之初,您就曾经表示过,上市募集到的资金主要将用于B2B业务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其中主要一部分将用来收购,但是一年过去了,阿里巴巴在并购方面非但没有任何好消息传出,却传出您要抽调一半资金转投尚未盈利的关联公司淘宝--这样做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会使得本已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元气大伤的B2B业务濒临绝境。

  反观B2B市场,近几年阿里巴巴的会员数激增,对于会员的服务项目并没有太多增加,竞价更加激烈,交易机会被稀释,会员都在抱怨阿里巴巴的询盘数量相比早期减少,成交量更是大幅缩水,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创新或许很难,收购则是个好办法,无论是网盛还是慧聪,在电子商务市场上都各有所长,与其抽调资金给淘宝,倒不如抽出来一部分进行收购,一旦成功,既弥补了业务短板,又去除一个竞争对手,还激励了股市,岂不是三赢的美事。

  好了,就啰嗦这么多吧,希望马云先生能够认真看完这封信,并能用实际行动给我们这些被套牢的阿里巴巴股东们重生的希望。

  此致,敬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