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423 2
2008-10-24
259437.pdf
大小:(256.5 KB)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24 11:59:00
A股市场缘何一地黄金无人捡
  从曾经高达20倍、30倍的A股上市公司股价市盈率,到现今的纷纷跌破净资产值,A股市场已经进入了遍地黄金的时代,然而,面对这"一地黄金",真正愿意去"捡"的投资者却不多。虽然上市公司纷纷发起在二级市场上回购等利好行为,但惨淡的业绩报告却让投资者们望而却步。
  三季度业绩明显下滑
  虽然A股市场政策面暖风阵阵,但上市公司三季度的业绩报告却并不配合。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两市共有75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0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计向好(预增和预盈)的公司占发布业绩预告公司总数的52.59%。与此同时,数据显示,753家公司中可比公司共699家,预计这699家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约392.3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7.97%。此外,统计还显示,699家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394.31亿元,较去年同期实际数约下降3.42%。
  "这些并不好看的数据让投资者对未来前景感到担忧,因为我们按现在的宏观经济状况,还难以看到转折点在何方。"齐鲁证券分析师提醒投资者,"目前两市大盘仍然处于下降通道内,投资者应该保持谨慎态度。"
  多股跌破净值
  在至今看不见底的A股市场中,已经有超过百只曾经如雷贯耳的股票跌破了净资产值,其中包括上海汽车(600104)、华电能源(600726)(600726)、上海电力(600021)(600021)、邯郸钢铁(600001)(600001)等,有些还是一些大盘蓝筹股,这些曾经是牛市中的行业顶梁柱,如今成为了机构抛售的主力,股价一路下滑,目前的股价比净资产下滑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不等。
  相比牛市时期30倍的A股市盈率,按上周收盘价格计算,目前沪深300一致预期动态PE(未来12个月滚动)是10.5倍;而全部A股的静态市盈率仅为16倍,市净率2.26倍。这是投资者在一年之前怎样都无法想象的。而从各行业的历史估值相比,2008年的各行业预测市盈率都处于了历史的低端。房地产、餐饮旅游、综合、信息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比历史最低值低得多。
  股价凸显投资价值
  事实上,A股市场的股票所存在的投资价值投资者都已经发现。根据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起,投资者信心开始回升,对股票估值的认同度持续提高,有七成以上的投资者认为,目前我国股票价格具有合理的投资价值。
  然而,从调查中发现,目前投资者仍然以短线交易为主,这也说明了投资者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比较薄弱,同时也表明了对股市反弹前景的不看好。根据调查显示,股民持股周期一般为7天至1个月和1至3个月的投资者分别为22.3%和22.8%,选择6个月以上的投资者仅为16%。投资者对整个大市的信心不足,也是将A股中那些曾经光彩四射的个股推向深渊的主凶之一。
  未来风险依旧
  对于未来A股市场运行的基调,安信证券认为前景依旧不乐观,"我国经济已进入典型的需求收缩型周期,结合货币政策较大的调整余地,我们需要在对市场流动性的变化持乐观态度的同时,谨慎面对经济随之而来的调整。两个看似相互矛盾的主题与心态,正是未来两个季度A股市场运行的主基调。"(.证.券.时.报)
首批141只基金披三季报基金减持煤炭增持设备
  昨日起,基金开始披露三季度业绩报告。包括华夏、南方、嘉实、华安、交银、景顺等在内的首批14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141只基金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在市场跌幅较大的三季度,除QDII外,偏股型基金的赎回情况并不严重,这也使得基金股票仓位相对稳定,平均达到67.11%,相比前一季度仅有微幅下降。不过,基金的持仓组合出现明显变化,前期备受青睐的煤炭股和大宗商品都遭到基金经理的抛售,而未来可能获得政策支持的机械仪表设备行业则受到基金经理的青睐。
  煤炭减持最凶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已披露季报的基金在三季度纷纷对旗下投资组合做出重大调整,纷纷减持周期类股票:偏股型基金对采掘行业(煤炭采选类股为主)、石油化工行业和农林牧渔行业的股票进行了迅速减持。其中,对金属非金属行业的减持比例达到1.74个百分点、对于采掘业的减持比例达到1.43个百分点,对于石化塑胶股的减持达到1.23个百分点。
  基金经理们之所以这样做,与近段时间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高位回落,工业品期货价格纷纷连续大幅下跌有一定关系。只是,外围市场的"噩耗"加上国内基金经理的大幅减持,令原来因油价高企而被热炒的煤炭股成为三季度全市场跌幅最大的群体,单季累计跌幅达到38.28%。
  增持机械设备
  根据天相统计,基金在三季度中,重点增持了机械设备仪表、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食品饮料等。其中,机械仪表设备行业获得了基金增持1.01个百分点,是当季度93只基金增持最多的行业。除此以外,建筑业基金增持0.99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基金增持0.85个百分点。这些品种具备一定的抗周期、防御性强的特征,像建筑、机械设备仪表中的电力设备、车辆设备制造,显然是受到了这个国家大力发展铁路/轨道交通行业和大规模电网建设的激励,所以较为基金所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保险业在三季度也得到基金的增持。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在国家决定出台一揽子政策"救市"令基金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增强所导致。(.新.快.报)
 699家上市公司三季业绩预告:净利下降近18%
  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吃紧。21日,天相投顾对外表示,截至10月20日,两市共有75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0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计向好(预增和预盈)的公司占发布业绩预告公司总数的52.59%。与此同时,数据显示,753家公司中可比公司共699家,预计这699家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约392.3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7.97%。
  
  此外,统计显示,699家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394.31亿元,较去年同期实际数约下降3.4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4 12:00:00

地产股金秋大进补:史上最猛

时间:2008年10月24日 07:45:09 中财网
  实际上是对去年二套房购买政策纠偏,开发商降价及银行降息意愿很关键
  地产新政昨日重磅出台,岌岌可危的楼市再次获得政策强力支撑。"这些政策,构成了中国房地产史上最好的购房条件,优惠幅度之大,非常罕见。"房地产业内知名人士半求昨日评论如是说。
  业界多认为,此次政策指向明确,欲刺激楼市刚性需求。而在正常市场中,自住需求者为楼市购房主力,占比在60%-80%左右,而目前在一些一线城市,投资客不足5%.刚性需求者为房地产上市公司主要客户。不少券商为此将地产公司的预期由中性上调为看好。
  昨日,股市整体依然处于弱势,沪指先抑后扬收跌20点,而地产板响应利好成为护盘主力,昨日个股普遍高开低走,随后涨势强劲,个股几乎全线飘红,其中上海新梅(600732)、招商地产(000024)、中粮地产(000031)、万科B纷纷涨停或冲击涨停,对大盘形成强有力的推动。
  关注个股
  东方证券建议超配房地产细分行业龙头公司,给予保利地产(600048)、金地集团(600383)、招商地产、万科、荣盛发展(002146)、冠城大通(600067)、华发股份(600325)、陆家嘴(600663)、浦东金桥(600639)、张江高科(600895)"买入"评级。
  刚性需求占60%-70%以上
  对拯救楼市的地产重磅政策,业界多认为:此次房地产行业的救市政策远超预期,政策拐点已经出现,且倾向性很强,意图刺激楼市自主需求为主的刚性需求。业内知名人士半求也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优惠幅度之大,非常罕见,几乎可以说将优惠政策一步给到了位",是"史上最猛的楼市大补"。
  中投证券房地产分析师李少明介绍说,此次购房信贷政策远超预期,将实质性地刺激住房刚性需求。因为此次货币贷款政策,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给了很多优惠。这是对去年二套房子购买政策的纠偏。
  半球分析认为:实际上,自住类的第二套房也可以事实上实施二成首付,回到调控前的水平。但利率上,7折则比之前的8.5折还低了15%,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折扣。
  有刚性需求的居民其实一直是正常房地产市场的中流砥柱。"政策是希望解决首次置业的中低收入居民需求。"深圳中原地产总经理李耀智说,"政策影响有限,因为不是刺激包括豪宅在内的全部房地产市场。"
  但他表示,目前在深圳出手买房的居民,或是购买100万以内的房子,或是购买800万以上的豪宅。买房的人或是资金有限,或是资金充足,不在乎房产市场波动。但是,这些人购房均是出于自住刚性需求。他介绍,在正常市场中,刚性需求买房居民占85%-90%.而目前在深圳投资客不足5%.但在宏观经济不佳、不少公司裁员减薪的背景下,有自主需求的居民仍很谨慎,想买未必敢买。房价短期不会上涨,但可能稳住跌势。
  李少明也反对市场上担心房价上涨,对炒房客再次开闸放水的说法。她表示,这次占比最大的营业税并没有降。政策并不鼓励投机炒房。她分析认为,正常市场中,刚性需求应该占比在60%-70%以上,一些移民城市,流动性大,购房具有自住和投资两种性质。
  开发商和银行态度很重要
  房价短期不会上涨,但有可能稳住跌势。刚性需求为房地产市场主力,政策也目标明确地欲刺激此部分购房需求。对此,第一创业证券陈晓波分析认为:目前有两点仍需要关注。一是目前居民购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首付,月供只是第二层面的问题,如果房价仍然高企,居民购房需求仍然无法释放。政府在出台该政策后,已经将活跃市场的"选择权"交给了开发商,如果开发商肯降价促销,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僵持局面仍可能继续下去;二是目前中央层面对利率的下调只是指导性意见,商业银行是否愿意下浮至0.7还存在一定变数,如果下浮幅度较小,政策效果可能要打一定折扣。
  半求也在劝说有刚性购房需求的居民"再等等";因为"经济大势才是影响房地产的基本要素"。优惠措施,对于房地产销售量将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于价格回暖的意义几乎等于零,但无论如何,对于近期要购房的人来说,这些政策则是及时雨,节省了不少钱。
  房地产上市公司预期转好
  在重磅政策支撑下,日前对房地产市场悲观的预期已发生转变。
  昨日,东方证券将房地产行业评级由中性上调为看好。分析师薛和斌认为:本次最新政策意味着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从严从紧调控的政策拐点已经出现。但是成交量的复苏才是行业复苏的关键,预计行业复苏将会在未来3~6个月来临。
  李耀智认为,新政策会产生一定的市场拉动效果,成交量有望提升5%-10%左右,楼价不会提升,但会趋于稳定。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建筑单位为普通住宅,获益将比较明显。李少明则表示:6月份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长37%,9月则降为12%.如果任趋势发展,明年则是负增长。而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明显,如果在政策刺激下,需求慢慢释放出来,企业成本也能下降较多,购房交易量增加,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