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股金秋大进补:史上最猛
| 时间:2008年10月24日 07:45:09 中财网 | |
实际上是对去年二套房购买政策纠偏,开发商降价及银行降息意愿很关键
地产新政昨日重磅出台,岌岌可危的楼市再次获得政策强力支撑。"这些政策,构成了中国房地产史上最好的购房条件,优惠幅度之大,非常罕见。"房地产业内知名人士半求昨日评论如是说。
业界多认为,此次政策指向明确,欲刺激楼市刚性需求。而在正常市场中,自住需求者为楼市购房主力,占比在60%-80%左右,而目前在一些一线城市,投资客不足5%.刚性需求者为房地产上市公司主要客户。不少券商为此将地产公司的预期由中性上调为看好。
昨日,股市整体依然处于弱势,沪指先抑后扬收跌20点,而地产板响应利好成为护盘主力,昨日个股普遍高开低走,随后涨势强劲,个股几乎全线飘红,其中上海新梅(
600732)、招商地产(
000024)、中粮地产(
000031)、万科B纷纷涨停或冲击涨停,对大盘形成强有力的推动。
关注个股
东方证券建议超配房地产细分行业龙头公司,给予保利地产(
600048)、金地集团(
600383)、招商地产、万科、荣盛发展(
002146)、冠城大通(
600067)、华发股份(
600325)、陆家嘴(
600663)、浦东金桥(
600639)、张江高科(
600895)"买入"评级。
刚性需求占60%-70%以上
对拯救楼市的地产重磅政策,业界多认为:此次房地产行业的救市政策远超预期,政策拐点已经出现,且倾向性很强,意图刺激楼市自主需求为主的刚性需求。业内知名人士半求也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优惠幅度之大,非常罕见,几乎可以说将优惠政策一步给到了位",是"史上最猛的楼市大补"。
中投证券房地产分析师李少明介绍说,此次购房信贷政策远超预期,将实质性地刺激住房刚性需求。因为此次货币贷款政策,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给了很多优惠。这是对去年二套房子购买政策的纠偏。
半球分析认为:实际上,自住类的第二套房也可以事实上实施二成首付,回到调控前的水平。但利率上,7折则比之前的8.5折还低了15%,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折扣。
有刚性需求的居民其实一直是正常房地产市场的中流砥柱。"政策是希望解决首次置业的中低收入居民需求。"深圳中原地产总经理李耀智说,"政策影响有限,因为不是刺激包括豪宅在内的全部房地产市场。"
但他表示,目前在深圳出手买房的居民,或是购买100万以内的房子,或是购买800万以上的豪宅。买房的人或是资金有限,或是资金充足,不在乎房产市场波动。但是,这些人购房均是出于自住刚性需求。他介绍,在正常市场中,刚性需求买房居民占85%-90%.而目前在深圳投资客不足5%.但在宏观经济不佳、不少公司裁员减薪的背景下,有自主需求的居民仍很谨慎,想买未必敢买。房价短期不会上涨,但可能稳住跌势。
李少明也反对市场上担心房价上涨,对炒房客再次开闸放水的说法。她表示,这次占比最大的营业税并没有降。政策并不鼓励投机炒房。她分析认为,正常市场中,刚性需求应该占比在60%-70%以上,一些移民城市,流动性大,购房具有自住和投资两种性质。
开发商和银行态度很重要
房价短期不会上涨,但有可能稳住跌势。刚性需求为房地产市场主力,政策也目标明确地欲刺激此部分购房需求。对此,第一创业证券陈晓波分析认为:目前有两点仍需要关注。一是目前居民购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首付,月供只是第二层面的问题,如果房价仍然高企,居民购房需求仍然无法释放。政府在出台该政策后,已经将活跃市场的"选择权"交给了开发商,如果开发商肯降价促销,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僵持局面仍可能继续下去;二是目前中央层面对利率的下调只是指导性意见,商业银行是否愿意下浮至0.7还存在一定变数,如果下浮幅度较小,政策效果可能要打一定折扣。
半求也在劝说有刚性购房需求的居民"再等等";因为"经济大势才是影响房地产的基本要素"。优惠措施,对于房地产销售量将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于价格回暖的意义几乎等于零,但无论如何,对于近期要购房的人来说,这些政策则是及时雨,节省了不少钱。
房地产上市公司预期转好
在重磅政策支撑下,日前对房地产市场悲观的预期已发生转变。
昨日,东方证券将房地产行业评级由中性上调为看好。分析师薛和斌认为:本次最新政策意味着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从严从紧调控的政策拐点已经出现。但是成交量的复苏才是行业复苏的关键,预计行业复苏将会在未来3~6个月来临。
李耀智认为,新政策会产生一定的市场拉动效果,成交量有望提升5%-10%左右,楼价不会提升,但会趋于稳定。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建筑单位为普通住宅,获益将比较明显。李少明则表示:6月份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长37%,9月则降为12%.如果任趋势发展,明年则是负增长。而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明显,如果在政策刺激下,需求慢慢释放出来,企业成本也能下降较多,购房交易量增加,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逐步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