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上市公司三季报将陆续亮相,与往年不同的是,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经济的深深担忧席卷了欧美发达国家,也同样影响着新兴市场的中国。 那么,正在上演的三季报大戏究竟带给投资者的是福是祸?是机遇还是挑战呢?它对股市未来的走势又将起到什么作用呢? 导读: 【宏观经济】创历史最低三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仅3.81 【热点聚焦】小心三季报大戏的幕后风险 【基金惨景】基金三季度大量兑现浮亏累计兑现亏损达2102亿 【数据揭秘】基金三季度减持前30大重仓股|增持前30大重仓股 【后市展望】1800点面临考验后市走好亟需合力
小心三季报大戏的幕后风险 10月份上市公司三季报将陆续亮相,与往年不同的是,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经济的深深担忧席卷了欧美发达国家,也同样影响着新兴市场的中国。对于股市,确切地说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投资者更是忧心忡忡。那么,正在上演的三季报大戏究竟带给投资者的是福是祸?是机遇还是挑战呢?它对股市未来的走势又将起到什么作用呢? 数据揭秘三大看点 国元证券研究中心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共有75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0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其中,预增330家、预盈66家,预降136家、预亏175家,业绩预计向好(预增和预盈)的公司占发布业绩预告公司总数的52.59%。而笔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发布业绩预告的753家上市公司中,可比公司共699家,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394.31亿元,较去年同期实际数约下降3.42%,预计这699家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392.36亿元,较去年同期实际数下降约17.97%。去年前三季度,这699家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比例为25.38%。发布预告的公司中,中国石化(600028)去年三季报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86.8亿元,今年三季报预计盈利下降50%以上,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国航(601111)等部分规模较大的公司也预计三季报将出现亏损,而全部公司利润构成中权重较大的银行股目前有深发展A、浦发银行(600000)、招商银行(600036)、中信证券(600030)6家发布预告。通过以上信息我们不难发现3个看点。第一,虽然业绩预计向好的公司占发布业绩预告公司总数的53.2%,但是这个数字却与3个月前发布半年报时70%以上公司业绩向好的情况差距甚大。第二,上市公司三季报的业绩将延续二季度的下滑趋势已成定局。从季报上看,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三季度中依然能够保持预增或是预盈,由于供需关系变化引起的净利润下滑以及公司增长速度放缓将带给上市公司更大的影响。第三,在相关数据中,一些老牌绩优股、大蓝筹、基金重仓股也出现了业绩预减甚至亏损。如已经发布预告中国石化和中国铝业(601600)三季报预计盈利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而华能国际(600011)、S上石化、冠福家用(002102)、保定天鹅(000687)、钱江生化(600796)等部分规模较大的公司也预计三季报将出现较去年较大程度的亏损。也揭示了出,后期风险相对较大的群体可能就是前期基金扎堆的品种,这些品种进一步下跌的迹象逐渐明显。 两方面隐形压力渐显 在一个如此低迷严重缺少信心的市场中,投资者对于三季报的表现并未抱有很大的期待,更多的只是担忧,笔者认为,最坏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在四季报或是年报中,那时候的公司业绩恐怕才真正会影响市场。 事实上,从三季报的业绩也显露出苗头。相对于为数较少的全行业业绩增长预期,三季度业绩预计趋坏的行业却较为普遍。我们认为,季度报表给予市场的隐形压力和心理上的悲观预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们从行业的性质和周期入手来整体分析和评述季度报表的隐形问题,如航空、有色金属、纺织、保险、券商、房地产、汽车、食品饮料等业绩风险偏大,特别是其中近期市场表现较好的品种更是面临着回调的风险。而受印花税下调、融资融券即将启动等利好消息刺激,券商股近期表现明显强于大盘,但三季度大盘指数最大跌幅超过47%,其中像样的反弹少之又少,在没有做空机制的A股市场上,参与者满盘皆输,券商的自营业务必然亏损,而持续低迷的成交量,更使"靠天吃饭"的券商业绩明显下滑,季报压力可想而知。另外,得益于政府提高油价、电价,石油、石化、电力等行业上半年业绩下滑的趋势三季度会有所改观,由于其权重过大,可能会在整体上掩盖其他行业业绩走低的事实。 第二个方面,我们从市场本身的客观因素出发寻找隐形风险的根源,例如,在24家发布公告的地产公司中,有16家公司均宣布预增,增幅50%以上的多达12家。但是,房地产公司在漂亮业绩背后,却普遍显现出了现金流的捉襟见肘。另一个重头板块是煤炭板块,虽然在三季报中该板块集体预增,而且增幅一般在100%以上,然而,煤炭板块目前面临的业绩压力不小,这一点从其二级市场的走势也可窥见一斑。所以后市压力绝对不容小视。季度报表的一个重点, 总之,在宏观经济没有露出转好迹象之前,一些行业,特别是周期性行业而言,即将公布的季报数据可能并不坏,但行业前景不容乐观,由此产生的隐形风险要格外小心。(康洪涛 国元证券) 创历史最低三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仅3.81 昨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了《2008年三季度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08年三季度国内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3.81,较二季度进一步下降0.74点,创该指数起评以来(2004年一季度)最低点。 信心指数大跌0.74点 据介绍,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组织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始于2004年,每个季度公布一次。该调查是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100位经济学家的判断和建议。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取值范围在1~9之间,指数大于5,表明对经济形势的评价是积极、乐观的,分值越高说明越充满信心;指数小于5则表明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是消极的、悲观的,分值越低说明越缺乏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一、二季度经济学家的信心指数分别为5.09和4.55点,其中二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比一季度大幅跌落0.54点,为2004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如今,该指数再跌0.74点,跌幅之大堪称惊人。 本次公布的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恶化,国内经济明显降温等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学家对经济出现趋势性下滑的忧虑进一步加重,使得信心指数与达到近年来最低点的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走势相一致。 经济学家:首保增长 调查显示,53%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经济增长下滑",并有75%认为目前推出的"保增长"政策时机适当。 经济学家们同时建议,应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保增长"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经济学家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出口需求增长持续放缓,顺差持续降低。而国内投资增长从偏快趋于正常,消费需求增长乏力,货币信贷增长从"偏快"转向"略显偏慢",经济迅速降温,增长预期持续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放缓,热钱流出风险减少,资本市场疲软,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减弱。 为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经济学家也对未来政策取向做出建议。对于目前可以考虑的政策措施,86%的经济学家选择"增加中小企业贷款",65%选择"增加转移支付,提高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补贴",54%选择"取消利息税"。此外,还有"增加长期投资项目","降低贷款利率","推动股票价格上涨"和"推动房地产市场复苏"等政策。 鉴于目前形势的需要,经济学家普遍建议发挥财政政策在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作用,调查显示,61%的经济学家建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在于增加公共事业支出,减轻居民税收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三季度大量兑现浮亏累计兑现亏损达2102亿 基金三季度大量兑现浮亏全部基金当季累计已兑现亏损达到2102亿元,相比二季度大幅上升 59家基金公司旗下396只基金的2008年三季报今日全部披露完毕。值得关注的是,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全部基金当季累计已兑现亏损达到了2102亿元,相比二季度1421.63亿元的已兑现亏损大幅上升。这表明基金在三季度大量兑现浮亏,金额达到了680亿左右。 虽然全球股市三季度依然下跌惨重,但基金三季度亏损(包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二季度相比却有收窄趋势。天相统计数据显示,396只公募基金的三季度亏损额为2749.18亿元,相较于二季度的4135.42亿元,收窄了33个百分点。 今年三季度市场延续了二季度的跌势,其中上证综指下跌16%,国内基金在此轮市场调整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396只公募基金中有304只基金出现亏损,亏损面达到76%。与今年二季度情况不同的是,此次盈利的基金除货币、债券型基金外增加了保本型基金。股票型、混合型、QDII基金则全线亏损。 统计数据显示,偏股型基金依然是市场下跌的最大受害者。据统计,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亏损1849.1亿元和772.77亿元,合计达到2621.87亿元,占全部基金亏损总额的95%。 受累于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三季度,QDII基金出现了高达164.57亿元的亏损,而在二季度的时候,QDII基金的亏损额只有35.38亿元。统计显示,货币型、债券型、保本型基金的三季度收益分别为11.45亿元、24.94亿元和0.87亿元,相对于二季度业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受益于债券市场的逐渐走牛,债基的收益率的提升最为明显,相比二季报的0.39亿元的收益,提升了98%。 从基金公司方面看,当季累计平均亏损额达到46.59亿元。其中,股票基金的存量规模和投资业绩决定了亏损总额,华夏旗下基金亏损总额最大,达到231.03亿元,另有博时、易方达、嘉实、南方、大成、广发、上投摩根7家基金公司的亏损额也超过了100亿元。这一数据相较于二季报时的15家基金公司也有明显的好转。(.上.海.证.券.报) 1800点面临考验后市走好亟需合力 隔夜美股的暴跌让昨天的A股市场处于调整中,上证指数最低跌至1828点,1800点大关前风声鹤唳。由于地产板块以及券商板块的拉升,收盘上证指数微跌20点。然而,面对步步逼近1802点的股指,市场各方陷入沉思中:"9·19"利多组合拳为何未能阻止空方咄咄逼人的势头? 1800点大关岌岌可危 虽然近期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众多刺激经济的政策,但近期股市越走越弱,以至于前期低点1802点已经岌岌可危。 从盘面看,本周除了周一随着CPI等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大盘低开高走,出现小幅上涨外,后三日股指逐日走低。周三在隔夜美股大跌2.5%的影响下,上证指数向下跳空25点后始终未能回补当天的缺口,最终以下跌62点报收。这种局面无疑大大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 由于大多数投资者看空后市,昨天上证指数跳空44点低开后直奔1800点而去。幸好由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等重大利好措施,权重极大的地产板块及时逆势拉升,使大盘在1828点止跌,随着券商股迅速加盟多头行列和石化双雄的低位企稳,大盘终于回升,最终报收于1875点。 持续走弱缘于信心不足 从日K线图看,上证指数自本月15日以来已经出现了三个向下跳空缺口,大盘在持续大跌70%之后,在这么低的位置居然会出现如此密集的跳空缺口,这在A股市场历史上绝无仅有。大盘跌了那么多,投资者还如此恐慌,原因究竟是什么? 是获利盘太大?据媒体统计,此轮熊市多数投资者损失为70%左右,即使号称专家理财的基金,亏损也高于50%,市场上已经出现三毛、四毛基金。 是股票估值太高?在市盈率只有十几倍的情况下,有140多只股票跌破净资产,连宝钢这样的优秀央企股价也破净,说明目前股市已经过度超跌。 是实业资本不认可目前的股价?显然也不是。在屡屡传来大股东增持公司股份的情况下,有些大小非仍在抛售筹码,并不是因为股价高估,而是因为需要用钱或者担心股价会持续下跌,这从众多大小非解禁后出现"割肉比赛"中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大盘持续走弱完全是缘于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信心比金钱更为重要。所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已成当务之急。 救市政策要有连续性 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想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只能依靠政策。虽然利好政策近来已经出台了不少,但如果仔细分析其中的细节,有许多事情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首先是利好政策的持续性。例如"9·19"的三大利好,央企的增持一是节奏太慢、面太窄;二是近来又发出央企明年投资股票要"审慎"的声音。汇金公司的增持更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些现象明显动摇了持股者的军心。 其次是利好组合拳没有拓展力度和广度。例如央行已经批准央企通过发行中期债用于上市公司回购,证监会已经出台可交债细则,公司回购以及大小非减持的新路径有望及时开通,但这两个如此重大的利好竟然被市场所忽视。再如平准基金的设立和进场问题,在全球各国政府纷纷掏钱救市、A股市场已经金光闪闪之际,平准基金进场既能稳定股市,又能获取廉价的筹码,以备以后市场过热时之用。 此外,拯救A股市场应该争取主动。在已经大跌70%的情况下,A股市场仍然在被美股牵着鼻子走,这既不正常也不合理。一是我们的经济全球最好,但股市的跌幅最大,而在金融危机的重灾区,美股仅仅跌了40%多,如果美股补跌至70%,A股市场是否还要再跟着跌20%多?二是有着较好基本面的A股市场完全有理由率先突出重围,而A股市场的积极向上很可能反作用于美股等各国股市。昨天由于A股市场的表现较为抗跌,导致港股当天跌幅有所缩小,也使午后开盘的欧洲股市跌幅不大,此现象说明,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关键是要持续不断地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