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0-30 19:24:00的发言:楼主,我们说的是衡量得失的标准,你怎么又扯到衡量过程去了?你这该叫做偷换概念吧。
你的例子再次表明,你完全抛弃了你先前按期望收益分配的说法,而且谢卜勒法则与平均分配等价。你认为,分配就应该是必要因素之间的平均主义。
为什么应该平均?仅仅因为必要?或者公平和平均是等价的?
按你的说法,谢卜勒法则的结果就是平均,所以平均是公平的。那么,你就先验地假设谢卜勒法则就是公平了,也就是说,平均主义不是你推出来的,而是你假设的。既然是你假设如此,而且你无视事实究竟如何,那还有什么值得看的价值?
或许楼主不同意我的说法了。呵呵,你看看,现实世界有哪些分配是平均主义?
现在看来,威胁均衡也是一派胡言,只有隐藏在最初假设中的平均主义才是货真价实的,不过,它没有理由,也没有市场。
衡量得失,是否要评判?既然要评判,就意味着带有主观,世界上没有不带主观的评判。
我就拿我们公司实行的积分制来说,客观标准之一是:谁付出的有效劳动多,谁就拿得多。
但是,一个量的劳动,里面有多少是有效劳动,这就要靠主观评判。一个策划,写了一份文档,这份文档应该用多少时间来写,这个“应该”就是主观的。获得积分,只能按“应该”的积分来给。应该1天完成的,花了2天,也只能拿1天的积分。有什么办法完全客观吗?没有。
为什么平均?如果你仔细看了我的帖子,应该会明白。我可以再解释一下。
就拿锁匠和军人的例子,两个人都是必要条件,缺了谁,都只能获得0利润。那么排列组合就是:
第一种情况,先有锁匠,边际利润0,然后有军人,边际利润300公斤黄金
第二种情况,先有军人,边际利润0,然后有锁匠,边际利润300公斤黄金。
于是,锁匠所得为(300+0)/2=150公斤黄金
军人所得为(300+0)/2=150公斤黄金
很显然,用这个算法还是平分。你可以试试,如果3个人、4个人,每个人都是必要条件,是不是也是平分。
什么叫殊途同归?这就叫殊途同归。
什么叫威胁均衡?当锁匠要求分151公平黄金,军人就只能得149公斤黄金。军人威胁退出合作。如果军人退出合作,损失149公斤黄金,而锁匠损失151公斤黄金,所以锁匠损失更大,锁匠会说,我给你1公斤,你回来。同理,如果军人分多了,也是如此。所以,最终结果还是平分。威胁均衡,还是平分。
什么叫殊途同归?这就叫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