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万得通讯社综合报道
2015年以来,中国股市一路高歌猛进。这一轮牛市的开启,让A股证券化率(股市总市值与GDP的比值)大幅飙升。沪深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沪深股市总市值报71.25万亿元,首次突破70万亿元,一周增加3.18%。两市股票平均价格为17.8元,一周涨2.16%。若以2015年中国GDP总值68.1万亿元(预测值)计算,A股证券化率已经高达104.63%。
证券化率较高意味着虚拟经济规模较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较大。英美等成熟市场资产化率一般都超过100%,新兴市场大约在70%-90%。相比日韩,他们均在证券化率100%以后出现了股市泡沫的破灭。数据显示,上一次A股证券化率破百,是在2007年,总市值一度达32.71万亿元,一举奠定中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地位,证券化率高达122%。不过疯狂之后,A股2008年惨跌一年,到当年年末,总市值回落至12.14万亿元,缩水近63%,且维持了7年的熊市。
随着市值的飙升,A股主板及创业板市盈率也远高于其他亚太股市,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有所下降。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当下,在加上下半年IPO企业的加速,大盘股的抽血效应,不少外资机构开始担忧。他们认为,A股的暴涨是个巨大的意外,市场终究会回归理性,泡沫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A股市值突飞猛进 跃居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
年初以来,上证综指已经上涨60%,居全球主要股指涨幅之首。大量的个人投资者参与与庞大的杠杆资金助推了这波牛市。而疲软的经济却加大了投资者对于ZF更大的刺激和改革措施的预期,进一步推动了股市的上涨。
随着股指一路上行,A股总市值也在飞速增长。按美元统计,截至6月12日收盘,A股总市值突破10万亿美元,达到11.58万亿美元。较去年底增长了5.59万亿美元,新增市值部分就已经超越了日本股市总市值。A股也坐稳了全球资本市场的第二把交椅,仅次于美国的25万亿美元。
而从2008年至今,A股总市值已经增加了9.68万亿美元,涨幅高达500%;同时期的美国股市,则从11.74万亿美元上涨到25万亿美元,涨幅为113%;日本股市同期上涨幅度则为58%,香港股市涨幅为199%。值得一提的是,从2015年初至今,中国股市总市值涨幅已为93%。
与此同时,中国上市公司市值也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5月30日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报告》显示:A股市值百亿元以上的公司1010家,千亿元以上公司达77家,万亿元以上公司6家,而市值十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绝迹。
A股证券化率“破百”,是否是一个预警信号?
股神巴菲特曾数度表示,任何时候衡量股市估值水平的最佳单一指标就是证券化率,因为总市值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应当基本一致。根据巴菲特的分析,过去80年,当美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率在70%至80%时,买入股票长期持有可能会让投资者有相当不错的收益。因此他认为,这一比率的最佳范畴在70%到80%。
韩国和日本在历史上也都曾出现证券化率超过100%的情况。韩国在2007年底、2009年底,证券化率一度超过90%,其中部分节点一度突破100%,但其他年份的平均比值在80%左右;数据显示,韩国综合指数[-0.30%]自2007年底的2000点高位回落至2008年11月底的910点附近。
日本在2005年到2007年的证券化率均在100左右徘徊,2007年之后则大幅回跌至平均60%左右,近两年,再度回升至100%附近。2007年7月之后,日本股市连续两年持续下跌,从2007年6月的18000点附近一直跌至2009年10月份的6994点,回调幅度高达60%。
从香港台湾股市情况来看,一旦出现证券化率大幅超过平均水平时,股市泡沫的快速破灭紧随其后的几率大大增加。而最新数据显示,随着A股的火爆,港股近期涨幅同样较高。2015年5月26日,港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创下315,499亿港元的历史新高。以此测算,证券化率上升至13.6%左右,远远高于近10年的平均值(9.8%左右)。
更多数据显示:A股面临更多压力
除证券化率远超几年平均水平之外,更多详细数据显示,中国股市正面临诸多压力。
市盈率远高于其他亚太股市。截至6月15日,上证综指当前市盈率大约为22倍,而就在数月之前,其市盈率还徘徊在9.6倍左右,这至少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深证成指[-1.67%]市盈率为54倍左右,为MSCI(MSCI.N)新兴市场指数市盈率的4倍之多,创业板市盈率则高达128倍。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底,东京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盈率为99,港交所主板市盈率为13倍左右,创业板市盈率则为90。
经济数据依然低迷。1-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持续跌落至11.4%,再创逾14年新低。1-5月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下滑,创2009年4月以来新低,基建投资亦表现不佳。此外,5月新增融资总量1.22万亿,同比少增近1400亿,工业投资低位,通胀未起,社会融资总量持续下滑,预示后续经济下行压力仍未消除。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略有下降。上述《201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报告》明确显示,与2014年度相比,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指标的得分非但没有上升,甚至还略有下降。报告指出,这说明上市公司在经营水平、盈利能力以及产业升级转型等方面依然有诸多不足,需下力气改善。
IPO排队数量居高不下,未来发行持续加速。本周25只新股申购,国泰君安证券统计,25只新股拟募集资金总额416亿元,较6月第一批IPO募集规模再次大幅增加187亿,预计单只新股冻结资金超过3万亿,本来IPO预计冻结资金在7.1万亿。证监会主席肖钢5月15日表示,新股发行对股价影响不是很大,IPO由每月一批改为每月两批,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忧,扩容对股指的影响也要正确看待。由此可见,监管层认为新股申购对大盘不会带来太大影响,希望通过增加新股供给等市场供求方式来调控指数上涨的节奏,形成慢牛格局。IPO提速的背后并非为A股市场降温那么简单,注册制的步伐已越来越近。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IPO在排队企业514家,其中,中止审查企业4家,暂缓表决2家,预披露更新58家,已受理267家,已过会183家。处于正常审核状态企业中,253家为上交所企业,105家为深交所中小板企业,156家为深交所创业板企业。
外资机构看空观点层出不穷:泡沫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A股的一路狂奔,市值的不断攀升。不少外资机构开始表达担忧。他们认为,A股的暴涨是个巨大的意外,市场终究会回归理性,泡沫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策略师Jonathan Garner 7年来首次下调中国股市投资评级,原因是企业盈利情况来到2009年来最弱,“建议投资者部分结利。”摩根士丹利指出,从2014年1月至5月中旬,有多大225只新股IPO登陆A股市场,而这些股票平均上涨418%,动态市盈率来到92倍。
瑞穗证券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看来,中国股市过去一年的暴涨是个“巨大的意外”,因为就在暴涨之前,它还是全球最廉价的股市之一。“我们想问的是:这究竟是不是一个纯粹的泡沫,或者经济能否赶上来。”
美国国债交易员Richard Suttmeier认为崩盘前市场会出现一个“黑天鹅”事件让投资者集体出逃。这就是崩盘的开始。他认为有四大因素可能触发全球股票市场“黑天鹅”事件爆发:大量股票回购计划、IPO市场火热、杠杆飙升、并购活跃。如今这四大信号已然显现,新一轮大溃败可能近在眼前。道琼斯交通平均指数已经处于回调模式,自去年11月28日的高点以来已经跌逾10%。问题是,在泡沫破灭之前,市场还会涨多高。
荷兰合作银行驻香港金融市场研究部主任Michael Every表示,有一个美丽的气泡正捧在我们手中,短期内当然可以赚到钱,但我害怕结局不会好。Every认为,市场回归理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太多人太快速赚了太多钱,”他补充说,“这是贪婪,压制理性。”
GoldenEgg Investing创始人Howard R. Gold日前警告中国股民,当你身处泡沫时,你往往听不到内心“逃命”的呐喊。2007年时,他把中国股市泡沫称为“所有市场疯狂之母”,当时他写道:“就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一样,市场会在我们身边崩塌,相信我,这不可持续,它从来就无法持续。问题只在于泡沫何时破裂。”Howard R. Gold将这些描述旧事重提,“如果你没有特别的狗屎运,那么就不要把钱押在疯狂的中国股市上。我送给你5个字:跑路!就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