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第十条提及丰富创业融资新模式,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引导和鼓励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开展公开、小额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加强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
从国务院层面明确“开展公开、小额股权众筹融资试点”,这也引来了公募版股权众筹的猜想。
公募版众筹政策可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在推行的私募版众筹背离了股权众筹多人、小额的本质。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国务院提及股权众筹多人、小额的特点,或许离业界期待的公募版股权众筹的政策出台为时不远。 此前业内流传,早在今年1月,证监会开始就“公募版股权众筹”的细则草案在小范围征集意见。其中,最新草案规定:单个项目的融资额度不能超过300万;要求参与项目的投资人年收入超过12万,一年内投资总额不能超过年收入的10%,且要分散投资。但草案没有明确提及公募版众筹能否突破200人的限制。
实际上,关于公募版股权众筹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中。有业内人士称,监管层有意批准京东、阿里巴巴、平安三家公司进行公募股权众筹的试点,允许其公开发行注册豁免,但这一消息一直未获官方渠道证实。
投资门槛应适当权衡
此前发布的《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被指门槛过高。对此,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回应称,办法针对的是私募股权众筹行业。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版股权众筹的门槛更低,不过将会着重要求平台做好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公募股权众筹,涉及到的投资者与资金量都会大很多,也就预示着更大的风险,更严格的审核是非常必要的,国内的监管也许也会采取这种制度来保障投资的安全性。
而监管规则设立的思路可能会参考美国JOBS法案,对股权众筹进行相关豁免,包括突破众筹参与人数限制,规定投资人的投资上限、单个项目一年的融资额度限制等
共时小编从共时舆情传来的信息了解到,在股权众筹市场未成熟的今天,项目制众筹成为行业一个普遍通行的做法,即寻求融资的公司并不会选择以公司的形式融资,而是以某一个项目进行融资,这种在影视艺术等高风险产业比较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