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2008-11-18 20:32:00

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如果这个题目不是这样说的,而是这样陈述的: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你在ABC中任选一个;一种是你在AB中任选一个,而你最想得到的是A,那么你会选哪种?

很显然,在两个中选一个和在三个中选一个肯定是在二选一中中奖可能最大,所以,当选项范围缩小时应该进行第二次选择。尤其是已经知道羊的选项减少的时候。

但是,关于重新选择后中奖概率增加了多少,还不是很好阐述。因为这是一个转换思维的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如果不对,还请高手多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9 12:20:00

有点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9 14:02:00

这道题很流行啊,殊不知并不是在美国流行,早在2004年,高考模拟题中的填空压轴题就曾经出现过,考倒多少人啊,2008年又在21点这部电影中出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9 17:13:00
“畏惧”大多数是保守型的表现,相信冒险型的倾向于更换,即使他们没有足够的心思熟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9 19:55:00
我的直觉告诉我:楼主是错的,嘿嘿,别介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08:13:00

损失的大小,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个客观的问题,更多的成分来自于主观的判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09:19:00

我怎么没见原帖子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10:31:00
感觉楼主的分析就是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16:39:00

“换还是不换”更符合实际经济学意义的解释

没看到“羊和车的思考题”是什么,只看到“我们在畏惧什么”这个贴子。随便评论恐不对题。仅就当中一些论点提出一点意见。

在“我们在畏惧什么”中,作者就“换与不换”总结了三方面的原因:

1、我们在畏惧“因行动而失去”。

2、我们在畏惧“成果的对比”。

3、我们在畏惧“道德传统”。

第一个原因举了一个排队的例子——改换到另一对列中担心失去原来队列中结果可能更优的位置。这是问题的核心,是人们决定是否改换队列的基本心理,但,它是决策的本身,本决策所要衡量的,本身就是这样一个问题。用决策本身的结果比较,来分析对决策的影响因素是哪些,这样的论题就失去了意义。

实际上更有意思的现象是:除非得到很显著的更有优势的结果,否则即使有一定的更优位置,一些人可能还是不会去更换。这里面自然有各种考虑,如仍然担心这种结果的概率性,所以无法作出决策比较;一点儿优势,不值得麻烦;等等,但最具有经济学意义的原因是:人们不轻易舍弃自己曾付出的代价。

当人们刚刚站到队列中时,就容易马上更换到另外一个更优的队列位置上,而一段时间后,产生这种更换的现象就会大为减少。

这种心态对人生的影响很普遍也很重大,人们因为在某些事情上付出了代价,就更希望在这件事情上得到回报,哪怕另外一件事情相比较需要继续付出的代价更小且结果更佳。因此过去的经历不光是在经验、心态形成等方面形成对未来的影响,那些在经历中付出的代价——物化的、活动性的、年轮的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绑定着他(她)未来的道路。

第二个问题作者举了择业、婚姻、投资等为例,一种选择完成之后,可能产生一种对比性后悔的心理,因而宁肯因“选择而失去”,毋宁“不选择而失去”。 

实际上人们的担心在于作出选择后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失去一种价值比获得同样的价值的感受意义更大,更令人不能释怀。

这种心态对人生同样有着普遍而重大的影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至于第三种原因,除非是具有明显道德倾向的,否则其影响与前面两点比较,似乎只会是附加性质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0 16:42:3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17:16:00

“换还是不换”更符合实际经济学意义的解释

没看到“羊和车的思考题”是什么,只看到“我们在畏惧什么——‘羊和车的思考题’背后更深的思考”这个贴子。评论恐不对原题。仅就“畏惧什么”当中一些论点提出一点意见。

在“我们在畏惧什么”中,作者就“换与不换”总结了三方面的原因:

1、我们在畏惧“因行动而失去”。

2、我们在畏惧“成果的对比”。

3、我们在畏惧“道德传统”。

第一个原因举了一个排队的例子——改换到另一对列中担心失去原来队列中结果可能更优的位置。这是问题的核心,是人们决定是否改换队列的基本心理,但,它是决策的本身,本决策所要衡量的,本身就是这样一个问题。用决策本身的结果比较,来分析对决策的影响因素是哪些,这样的论题就失去了意义。

实际上更有意思的现象是:除非得到很显著的更有优势的结果,否则即使有一定的更优位置,一些人可能还是不会去更换。这里面自然有各种考虑,如仍然担心这种结果的概率性,所以无法作出决策比较;一点儿优势,不值得麻烦;等等,但最具有经济学意义的原因是:人们不轻易舍弃自己曾付出的代价。

当人们刚刚站到队列中时,就容易马上更换到另外一个更优的队列位置上,而一段时间后,产生这种更换的现象就会大为减少。

这种心态对人生的影响很普遍也很重大,人们因为在某些事情上付出了代价,就更希望在这件事情上得到回报,哪怕另外一件事情相比较需要继续付出的代价更小且结果更佳。因此过去的经历不光是在经验、心态形成等方面形成对未来的影响,那些在经历中付出的代价——物化的、活动性的、年轮的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绑定着他(她)未来的道路。

第二个问题作者举了择业、婚姻、投资等为例,一种选择完成之后,可能产生一种对比性后悔的心理,因而宁肯因“选择而失去”,毋宁“不选择而失去”。 

实际上人们的担心在于作出选择后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失去一种价值比获得同样的价值的感受意义更大,更令人不能释怀。

这种心态对人生同样有着普遍而重大的影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至于第三种原因,除非是具有明显道德倾向的,否则其影响与前面两点比较,似乎只会是附加性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19:56:00
[em17][em17][em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8:08:00

见那个帖子的119楼。

我觉得这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影响判断的问题。

猜硬币,每面都有50%的可能性。但我告诉你上一次我抛硬币是哪面,会

增加你这次赢得机会?

如同我告诉你上期彩票的号码,会增加你这次中彩票的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5:19:00
想的有点多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5:21:00
想的有点多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2 09:39:00
不觉得你的思考有什么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3 12:22:00
“比如排队提款,两队大约一样长,有时一个队伍进行的快些,但是一般人趋向于不随意更换队伍。”不赞同  很多人是看着哪个队伍快  就跑到那边 结果发现  队伍进展还是很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3 13:25:00
以下是引用鬼冢武士在2008-11-23 12:22:00的发言:
“比如排队提款,两队大约一样长,有时一个队伍进行的快些,但是一般人趋向于不随意更换队伍。”
不赞同  很多人是看着哪个队伍快  就跑到那边 结果发现  队伍进展还是很慢

老兄不妨自省一下您的这句话的判断,难道就没有“主观”感觉的干扰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3 16:12:00
看看帖子后再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4 11:29:00
下狮子,太棒了!见解独到,观点犀利!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4 14:30:00
多思多想,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4 21:22:00

今天我忽然灵光一闪,又想到:

也许我们在畏惧,自己会不会失去主张,就是说:

我们是否为了在维护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主动的拒绝改变?

或者,也许我们在畏惧自己因为畏惧而改变?抑或,也许我们在畏惧自己因为畏惧而不去改变

归根结底,当我们面对无知的时候,会产生本能的恐惧,也许没有了它,也就没有了人的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5 09:54:00
这个我们在宿舍讨论了半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5 11:10:00
嗯,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6 13:02:00

仔细阅读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6 15:49:00
我觉得该题目是把大家的思维圈进陷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6 18:52:00

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7 09:14:00
经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7 22:52:00

用数学解释给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7 23:16:00

好深奥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8 09:20:00
楼主太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