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10 6
2015-06-21
最早见到这则消息大概是在前一段时间,有个留学中介机构的人士发表了大篇言论,说是海外留学生是纨绔子弟、富二代之类以及国内学生如何不诚信、不道德的,如何如何不好。然后被某个微信圈转发,引来大量言论,愤青的、自以为是的、闲着没事干的,说风凉话的,似乎国人就是多么差劲,国内教育就是多么失败。我当时说这个评论既没有数据、也没有详细论证,只不过是个人的一些想法而已,这样的文章仅供参考。
但大家似乎津津乐道,过了一天,又有个人在同样的微信圈里发出了一个更为震撼的评论,有个8000之类的数据,似乎铁板钉钉、证据确凿,而且气愤填膺。问题所谓的传播者既没有看过这份报告,也没有做过比较,仅凭一篇评论,似乎争论就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那种畅快、自得劲或像祥林嫂或者是范进中举一般。这里的人士当中不乏资深人士,有权有产者。
问题是,很多人都对这样的二手新闻当做了发泄的工具,有鼻子就是眼,然后抓住这件事情不放,并且扯得很远,往往还幸灾乐祸。然而事情本身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大家反倒没有时间去关注了。甚或这种无聊的扯淡还会起争执,还会将人定性,使得不同意见的人不敢轻易发表言论,以免打入另类的苦恼。呜呼哀哉!
这几天,有教授经过了一些考证,将这件事情做了一些新的解释,好歹是做了一件好事,虽说是非曲直,自有公认,不过很多事情很多人在很多时候还是说不清的。
我们的国人,在自以为自己是好人的同事,却在不知不觉间容易干坏事。甚至五步笑百步的事情比比皆是,这到底反映了什么问题。这种问题值得大家深思。我不想去直接下结论,各位看客想象去吧。
作为一个读书人,实在是没有这么多时间关心这样的事情,所以写的很快,几乎是不假任何思索和停顿,不对或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6-22 15:09:22
有时候大家还是要擦亮自己的双眼,看到新闻多百度求证一下,其实很多假新闻简单搜一下源头就知道是编造的,但很多还是猎奇心和看热闹占了上风,并不去深究来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3 15:13:56
移情是一种出于本能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喜欢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往证实自己观点正确的方向上套,所以就形成了一系列的社会事件联想,这些联想里面只有极少数靠谱的会被大多数人认可和在长期中保留下来,最终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动力,大部分一时热血贲张的想法和批判会随着事件本身的过去而迅速冷却,其价值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谈资,只有那些被保留下来的少数理性的言论才是真正的社会反思,是对社会有作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3 22:51:37
个体诚信问题。煽风点火还是推波助澜,个体对个体的行为和话语负责,与诚信关联,建议完全数值化的诚信评估体系,出现污点,诚信值下降至零,终其一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4 12:15:22
Edwardu 发表于 2015-6-23 22:51
个体诚信问题。煽风点火还是推波助澜,个体对个体的行为和话语负责,与诚信关联,建议完全数值化的诚信评估 ...
很好,不过谁来做这个体系?如何操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5 08:59:46
xyfzjhz 发表于 2015-6-23 15:13
移情是一种出于本能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喜欢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往证实自己观点正确的方向上套,所以就 ...
涨姿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