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广播业靠什么存活
来源:播音主持网
广播、电视同属于大众传媒,是满足大众需求的语言艺术,但广播从接受方式上一对一,独具特色,这使得广播具备了“宁静”的特性。有人说,广播是可以交流、可以倾诉、可以忘我、可以快乐、可以静心倾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听广播,是一种使内心宁静、放松的良好方式。因为广播,许多人的童年记忆才会是那么的热情洋溢,少年记忆才会是那么的自由潇洒,青年记忆才会是那么的青春烂漫。在聆听的过程中,一天的疲惫、烦忧、莫名等,都会平复、安息,广播是没有色彩、没有画面的知音。广播是无愧于这种评价的,广播更应无愧于这种担当!
因宁静而激发想象,由想象走向自己的精神家园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语言的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它通过声音的多种表现手段,充分开启人的心扉,掀动人的情感,产生一种和谐完美的想象。语言是表达意象的,当你试图用具象的画面去图解意象时,很难做到恰到好处,或许还会是费力不讨好。如果再去图解抽象的音乐,就更加不如人意。广播的语言类节目,如评书联播、小说联播等,是由播讲人的讲述和听众的想象、联想,进行二度创作共同来完成的。如果缺少了想象,这类节目也就失去了魅力和吸引力。前些年,有不少电视台,把评书搬到荧屏上,效果却并不好。为什么可听可看的评书,没有收到预期效果?那是因为,当想象力参与其中的时候,画面反而干扰了想象。“画面固然精彩,声音更富想象”,而宁静是想象的必要条件。如果把电视比作一幅色彩艳美、一目了然的油画,广播则是一幅水墨渲染、气韵生动的国画。
今天的大众传播,由于互联网、手机等媒介的介入,广播、电视、报纸不再三分天下,媒体的生存环境更为复杂,竞争更加激烈。耐人寻味的是,调查显示,互联网对报纸电视两大视觉媒体的影响更大,而广播凭借着其语言艺术的把握则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还带来了积极影响。深层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全媒体并不意味着消灭个性,它可以弥补不足,然而更需要的是张扬个性,广播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性,参与到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才能彰显自己、光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