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675 0
2008-10-28


金融危机对全球的所有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噩梦,随着财富的不断缩水,人们对于风险的厌恶到了顶峰。全球投资者正在对几乎所有的投资产品进行抛售,似乎持有现金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才刚刚起步的理财行业面临行业困境。人们要问:既然所有理财产品的价值都在缩水,我们还需要理财吗?本文试针对以下几点常见观念误区提出个人观点:
误区一:持有现金是理财的唯一最佳选择。
持有现金并不是没有成本的,它具有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时间成本是以利率来衡量的;机会成本则可以用社会平均利润率来计量。例如:年初决定以现金形式持有100万的私人可自由支配财富,那么今年的时间成本就是26000元(100万*(6.5%-3.9%));机会成本采用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计算,则是10万。
从上述模拟计算可以看出,以银行存款形式保留财富并不能保证财富不会缩水。即使不计机会成本,到年底100万的实际购买力也要损失接近3%。

误区二:财富数值大,不需要理财也一生无忧。
当一个家庭每年能够保持财富净增长的时候,很容易会轻视理财的重要性。但是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旅程,谁也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当财富保持净增长的时候不注意理财,一旦财富开始出现负增长,家庭成员的习惯性生活方式就会承受压力。
例如:一个三口家庭的成员月收入15000,有100万的银行存款,没有其它理财规划,每月支出随意。那么假设当某种意外发生导致一个成员失去收入,并需要增加支出10万元,我们看看到年底会出现什么情况。
家庭月收入会缩水为7500,由于支出习惯,维持生活质量需要提取存款90000元(7500*12);额外支出造成存款再提取10万;再加上通胀造成的时间成本,实际购买力到年底是784000元。
假设以如此速度持续缩水,不出5年,存款就已经为零,家庭面临生活质量下降的严重威胁。

误区三:理财规划的整体年化收益率要高于我的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否则我做理财不如把钱投入公司。
理财的基础目标是保持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家庭的资产保持实际购买力不受影响,其保值和保障功能是高于盈利功能的。简单说,理财的目的是让一个家庭通过对成员年轻时打拼积累的财富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到退休后能够享受到自己的努力成果。本质上,理财规划并不能为家庭带来额外的财富,财富的积累唯一的途径只能是努力工作,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理财投资和做实业不是对立的,近似说,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如果一个家庭只注重赚钱,而对如何花钱没有规划,很可能会出现“到老一场空”的局面。

误区四:理财就应该把全部资金投入到相对收益率最高的投资品上,只有这样理财才有意义。
收益率高一定对应着风险高,这一点毫无疑问。一个合理的理财规划是对家庭可投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通过严密的计算,寻求风险相对最小,收益相对最大的一个投资组合,在模型中,组合是处于边界的切线上。这个组合并不是收益最高的,它只是在某个风险水平上的最佳组合。而这个风险水平的选定需要对理财需求家庭进行细致的考量而做出评定。


文章转自:http://bbs.jinku.com/thread-81627-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