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莫里斯指出中国经济的大量剩余产能可能是经济增长过快的结果,可以通过提高收入、提振消费加以解决,而不应在调整中将其中一部分切掉。
对于已经应用、流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国经济新常态”,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语出惊人:“新常态是否是一个错误,这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6月24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举办的“财经-剑桥对话”上,詹姆斯·莫里斯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莫里斯教授给出的理由是,中国经济中存在着大量剩余产能,这可能是经济扩展过快的结果,那么如果增加人民收入,并扩大消费,就有可能消耗掉一部分过剩的产能,对经济的调整并不是将其中的一部分切掉,新常态应该是指消费应在增长占比中更为重要。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近年来对中国经济关注颇多,在近几年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前景的质疑中,他一直都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
莫里斯教授认为,投资仍然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中国经济的症结在于需求方面的匮乏,即在消费领域仍然可以大有所为。但这必须有政府的政策推动作为前提,包括政府需要加大公共投资,改善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此外放开户籍限制,通畅人口流动也可以催生消费的产生。他还提出,中国政府所鼓励的微型金融,为个人贷款提供便利等措施,也是提振消费的正确方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5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不均,发达经济体增长愈发强劲,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经济学人》近期也指出,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看好,但仍存在下行风险,其中一个下行因素就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放缓。不过莫里斯教授仍然比较乐观,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仍有可能,最关键的是要实现经济的再平衡。
同时参与“财经-剑桥对话”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明认为,再平衡经济的一部分是改善教育、医疗等民生基础设施,这个领域需求巨大,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
他进一步表示,就业是中国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中国每年有1800万人进入就业市场,其中近700万是应届大学生,但现在很多行业,尤其是初创企业都存在着招工难的问题,“这代表着就业问题也许并不如此前政府担忧的那样严重,这也给了政府时间和机会对经济进行调整”。
此外,除了对中国巨大消费潜力的预期,在当天的会议上,正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也被视为中国得以快速增长的一大利好。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可以缓解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融资的难题;另一方面,打破常规的互联网经济也将形成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促使传统产业进行改革,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增长潜力。
来源:香山财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