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hwd99在2008-11-7 18:46:00的发言:转载一篇别人的观点:
王达水: 是该取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了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80&articleId=10816
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TNT)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该奖于1901年开始实行,涉及 “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理学、文学、人类和平”五个学科。其中,诺贝尔先生遗嘱中特别强调不设立数学奖。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百余年来,“诺贝尔奖 ”为促进人类科技文化与和平事业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有多个网友批评我不懂经济学,我也谈点个人对西方经济学的看法:西方经济学不是理论,是理论假说,因为它不能预测经济现象。所以我不采纳这些西方经济学假设来讨论经济问题。欢迎各位评论我的具体分析。
由于“诺贝尔奖”褒奖五大学科世界前沿的学术与实践成就,奖项的评审制度非常规范并严谨,奖金也特别高(目前是10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140万美元),因此,是当今世界最 具权威性和荣誉性的学术大奖。全球所有科学家都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而无限欣慰并引以为自豪。
大家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诺贝尔所立遗嘱的部分,是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为了庆祝成立三百周年而增设的,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其评选方 式与“诺贝尔奖”相同,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
显而易见,瑞典中央银行自行设立的这个经济学奖,尽管其奖金不是来自诺贝尔奖基金,但是,奖项名称和金额和评审过程及颁奖,都故意与“诺贝尔奖”等同,这其实就是一种 实实在在的盗版,是知识产权的侵害,是对正宗“诺贝尔奖”的戏弄。可见,设奖者显然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要抬高金融和经济界所谓的前沿学术成果的权威性,特别是要提高那 些所谓的专家们的权威性,进而引领世界经济按照他们的意愿而发展。如果说这样的学术引领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进步的话,那也算是对人类社会的经济事业做了件善事 。可是,发生在2008年秋季的,以美国华尔街金融中心为核心的世界金融风暴,以铁的事实,对这40年来经济学所谓的一系列前沿理论成果,给予了最坚决的否定。
归纳起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非科学性主要有四:一是没有明确的学术标准,也不可能对学术成果进行完备的验证,反而给学者们不着边际的想象力留下太多发挥空间,甚至是人 为的故弄玄虚。
二是一些经济学成果非但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作用,反而往往产生误导,甚至为经济运行中的人为干扰与损害提供理论支持。比如:“费德曼(Milton Friedman,1975年诺贝 尔经济奖得主)的自由经济理论用在南美洲,结果却搞垮了南美洲的经济。”
三是一些学者的经济学成果与今天的经济现状大相径庭。比如,获奖者之一的美国人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给出了着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 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2002年,获奖者之一的美国人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有成效地把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研究融 合在一起,而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研究成果是发现了人类决策的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经济理论假设所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 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期望理论。可是,一方面,多年来不断泛滥的金融新产品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 ,金融家们贪婪的欲望,是金融新产品出笼的心理动机,种种欺骗计量是其手段。可见,一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成果,非但没有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 而恰恰与人们的良好愿望相背。
四是获奖之后的金融实践,否定了获奖者的理论。比如,“美国的甘先生和古先生(Kantorovich and Koopmans),他们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论文是《最佳资产分配的 理论》(theory of optim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两位专家号称:“如果根据他们创造的最佳投资理论投资的话,就无往而不胜。”他们获奖之后,有精明的记者采访时 问:“既然这个理论这么厉害,你们有没有想过用这笔奖金来证实这个伟大的理论呢?”两位经济学家回答说:“我们正准备这样做。”可是,后来的事实非常有趣,这两位先生 运用他们自己发明的理论进行投资,结果输光了所获得的全部诺贝尔奖金。”
鉴于诺贝尔遗嘱中没有经济学奖的要求,鉴于经济学理论没有确定的学术标准和实践操作之科学性,鉴于当前全球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是几十年来一系列错误的经济学理论连续 误导甚至是欺骗的事实,所以,今天是到了该彻底清算并取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了。让拉大旗作虎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此见他M的鬼去吧。
最可笑的就是这样的人, 什么都不懂 就跑出来扔出个 吸引眼球的题目. 中国现在最盛行的就是这样一些 压根什么都不懂的SB, 不管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都是一样.
金融风暴就= 对于金融创新的全盘否定, TMD 什么逻辑.
BS-MODEL 的整个推理公式, 我甚至直接要怀疑这篇文章的作者到底看不看的懂. 而且BS-MODEL 作为一种定价模型的作用, 根本就没有办法否定.
而把经济危机直接归咎于 经济学原理的误导, 那简直就是可笑.
按照这样的逻辑, 上世纪70年代 意大利那个水坝的的意外, 还有上世纪40年代美国那条悬索桥崩塌. 是不是也对于长期以来土木工程理论的全盘否定.
甚至包括所有的70年代以前建的摩天大楼, 水坝. 今天都都发现了大量的不足. 比如以前摩天大楼非常高的能源消耗,热反射等等的问题.
你自己搞科研的, 这点你自己也应该清楚. 唯一最重要的问题,经济学家(包括其他社会学)分析和研究的实际 局限 就是在于. 没有办法像我们这些搞工程,搞科学的 有一个 那么完美的实验环境 进行验证.
同样 农药, 塑料的发表, 结果导致了今天的环境污染, 我没有记错也是拿了诺贝尔化学奖的, 那是不是也要否定呢?
甚至包括任何一个科学理论, 都没有办法绝对的预测. 你自己今天搞的一些专利和研究, 或者50年后, 会被发现是导致污染的重要原因. 谁说得准?
难道我们今天面临白色污染, 我们就要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在当年研究和发明白色污染的科学家身上? 今天我们面临的全球变暖问题, 那是不是所有发明内燃机理论,从事相关研究 生产的科学家, 工程师. 所有参与矿物资源开采,提炼,利用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都要进行清算?
科技大学有你这样没有逻辑, 也一点都不严谨, 完全不懂另外一个领域就跑去乱说话,乱批评的教授,简直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