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11-7 14:50:00

这位winston1986先生十分相信美国的民主,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民主。转载:美国总统大选为何如此复杂?

我TMD 哪里说过我相信美国民主了? 说句不好听我就是在安格鲁-萨克森的精英教育制度下成长的. 对于美国的选举制度我很熟悉, 对于英国的制度发展我也非常的熟悉.

对于美国的民主我很清楚,对于美国历史也是一样. 用不着你这种SB来和我说. 要不是我更喜欢工科, 我就差点去读PPE了.

至于你引用的那篇文章,实话不看也吧.  希望这篇东西不是核心学术期刊的东西, 否则我真为中国的学术感到丢人. 一篇论文就是去煽动, 实质内容什么都没有写?

资本富裕的前提.  要么就是这个国家本身是技术水平非常高, 比如日本. 要么就是资源非常富裕, 比如沙特.(当然我知道你这个SB以为资本要素就是国家开印钞机印出来的)

反驳的第一点, 我前面回复就说了,比较优势最终的反映就是价格,技术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至于就硬生生的扯到说掩盖了技术. 那你还不如说比较优势掩盖了人口差异,也不考虑运输成本?

而且实际的国际贸易, 谁都知道比 单纯的比较优势模型复杂的多, 他说出来是废话吗? 不完全分工的存在,信息成本等等的存在.

你总不能要求我建立个国际贸易交换模型 把海盗的因素, 工会的因素都扔进去吧. 还居然说自己是个科技大学的教授,连怎么建模型都,怎么进行模型要素选择 都搞不懂.

 而且古典比较优势模型,建立的思路确实旧了点.  不然要DIXIT, 克鲁格曼他们干吗呢?

至于生产剩余的分割, 这是懂得微观经济学的人都应该清楚了吧. 用得着还放到比较优势模型里面,啊?

在我以前读美国历史的时候, 汉密尔顿的制造业报告就非常早的指出了在 "工业社会"里面的竞争模式.

最后说会技术获得, 我扔开那些军事技术不谈. 根据不同的技术, 和技术所有者的实际情况, 实际交易状况自然不一样.比如两所公司都掌握一种核心技术. 根据其所有者实际情况,自然会有不同的交易结果.  A公司资本势力强大,他自然会自己保留技术并且生产. 但是B公司资本实力比较差, 就可能同时把技术出售给其有资本的人获得更大的利润.

而且后发展国家最难获得技术, 和这些国家本身 国内的实际情况关系非常大, 单纯的推去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未免太可笑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5:35:00
这篇文章当然体现出没甚么经济学功底,不过大家说话呢也都客气点算了,不搞人身攻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7:37:00

俺也来和和稀泥吧

俺对经济学观点和逻辑向来都是采取“观察者”的态度和理念,

主流的看法大多是一致,而不同的声音往往更会引起我的关注,并不是因为这些“声音”或文章的逻辑怎么怎么对,而是基于尽量“兼听以求明”,显然,这些观点的形成和存在,已经不是对与错的问题了,我会把这些反面的声音留一个印象,然后在现实和事实的发展中去获取切身的感受,既不会去套取模型以求建立理论逻辑,也不会因为它们逻辑的不相容而完全舍弃一方。寻找以及有关这些争论点的各方的基本看法包括主流经济学家,所谓民经民科也好,媒体报道也好,最重要的是给予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来感受对于这些观念的现实状况。

所以,俺也转过一些刘军洛(似乎是民经愤青阴谋类者)的文章,也留意主流媒体和当前经济高层包括御用经济学家(御用一次似乎带有对立色彩)的一些公开论点,官样的或者理论样的。一般来讲,一段时间过后,我会时不时往回看下,对比一下前后发生的变化,现实发生的和仅仅理论上的,这是对于这些繁杂赋予时间维度的观察;由于这些诸多逻辑背后,往往涉及的人和事件排列起来,也算是一个意识空间上的表达。

比如说去年,我注意到,谈的比较多的是“流动性过剩”,于是,我会留意关于这个名词的各种各样的解释,当然印象较深的郎的,谢的文章,而主流的观点大多比较温和,那时,搜索信息时发现了其它一些比较不寻常的文章,当然包括所谓阴谋论之类的,张的,刘军洛等的,说实话,张的我基本很难理解,但仍然给予重视,但刘的逻辑似乎很怪异,于是也做了些跟踪,甚至一些股评言论。货币委员会和央行的相关人员在公开场合的言论逻辑思路等也留有一些基本印象。

到了今年年中,发现已经很少有再提及流动性过剩的说法,金融危机逐渐很快的占据了所有的注意力,央视2套最近也1天3次滚动播出关于华尔街风暴的话题,倒是土地流转的话题一瞬而过。而目前实体经济的变化及其原因,从各种媒体和言论中自然可以拼出一个个图案,这些观念和逻辑组成了为数不多的图案,那么,我的注意力完全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回溯这些图案所获得的感受了。至于具体的经济学的观念和逻辑背景,并不是我所着重关心的。确切的说,俺关心经济学,也许只是从人的认知和心理方面着手,从现实感受和人们的反应来做记录而已。

作为观察和记录来说,显然这些争论和存在有很大的必要。

我想我应该表达出了俺的一些“法则”,经济学本身也许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现实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回溯时间记录的切身的,最直接的感受。这就是我对于繁杂的事物的处理法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8:46:00

有多个网友批评我不懂经济学,我也谈点个人对西方经济学的看法:西方经济学不是理论,是理论假说,因为它不能预测经济现象。所以我不采纳这些西方经济学假设来讨论经济问题。欢迎各位评论我的具体分析。

转载一篇别人的观点:

王达水: 是该取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了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80&articleId=10816

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TNT)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该奖于1901年开始实行,涉及 “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理学、文学、人类和平”五个学科。其中,诺贝尔先生遗嘱中特别强调不设立数学奖。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百余年来,“诺贝尔奖 ”为促进人类科技文化与和平事业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由于“诺贝尔奖”褒奖五大学科世界前沿的学术与实践成就,奖项的评审制度非常规范并严谨,奖金也特别高(目前是10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140万美元),因此,是当今世界最 具权威性和荣誉性的学术大奖。全球所有科学家都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而无限欣慰并引以为自豪。

  大家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诺贝尔所立遗嘱的部分,是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为了庆祝成立三百周年而增设的,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其评选方 式与“诺贝尔奖”相同,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

  显而易见,瑞典中央银行自行设立的这个经济学奖,尽管其奖金不是来自诺贝尔奖基金,但是,奖项名称和金额和评审过程及颁奖,都故意与“诺贝尔奖”等同,这其实就是一种 实实在在的盗版,是知识产权的侵害,是对正宗“诺贝尔奖”的戏弄。可见,设奖者显然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要抬高金融和经济界所谓的前沿学术成果的权威性,特别是要提高那 些所谓的专家们的权威性,进而引领世界经济按照他们的意愿而发展。如果说这样的学术引领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进步的话,那也算是对人类社会的经济事业做了件善事 。可是,发生在2008年秋季的,以美国华尔街金融中心为核心的世界金融风暴,以铁的事实,对这40年来经济学所谓的一系列前沿理论成果,给予了最坚决的否定。

  归纳起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非科学性主要有四:一是没有明确的学术标准,也不可能对学术成果进行完备的验证,反而给学者们不着边际的想象力留下太多发挥空间,甚至是人 为的故弄玄虚。

  二是一些经济学成果非但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作用,反而往往产生误导,甚至为经济运行中的人为干扰与损害提供理论支持。比如:“费德曼(Milton Friedman,1975年诺贝 尔经济奖得主)的自由经济理论用在南美洲,结果却搞垮了南美洲的经济。”

  三是一些学者的经济学成果与今天的经济现状大相径庭。比如,获奖者之一的美国人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给出了着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 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2002年,获奖者之一的美国人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有成效地把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研究融 合在一起,而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研究成果是发现了人类决策的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经济理论假设所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 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期望理论。可是,一方面,多年来不断泛滥的金融新产品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 ,金融家们贪婪的欲望,是金融新产品出笼的心理动机,种种欺骗计量是其手段。可见,一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成果,非但没有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 而恰恰与人们的良好愿望相背。

  四是获奖之后的金融实践,否定了获奖者的理论。比如,“美国的甘先生和古先生(Kantorovich and Koopmans),他们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论文是《最佳资产分配的 理论》(theory of optim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两位专家号称:“如果根据他们创造的最佳投资理论投资的话,就无往而不胜。”他们获奖之后,有精明的记者采访时 问:“既然这个理论这么厉害,你们有没有想过用这笔奖金来证实这个伟大的理论呢?”两位经济学家回答说:“我们正准备这样做。”可是,后来的事实非常有趣,这两位先生 运用他们自己发明的理论进行投资,结果输光了所获得的全部诺贝尔奖金。”

  鉴于诺贝尔遗嘱中没有经济学奖的要求,鉴于经济学理论没有确定的学术标准和实践操作之科学性,鉴于当前全球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是几十年来一系列错误的经济学理论连续 误导甚至是欺骗的事实,所以,今天是到了该彻底清算并取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了。让拉大旗作虎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此见他M的鬼去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9:41:00
以下是引用hwd99在2008-11-7 18:46:00的发言:

转载一篇别人的观点:

王达水: 是该取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了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80&articleId=10816

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TNT)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该奖于1901年开始实行,涉及 “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理学、文学、人类和平”五个学科。其中,诺贝尔先生遗嘱中特别强调不设立数学奖。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百余年来,“诺贝尔奖 ”为促进人类科技文化与和平事业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有多个网友批评我不懂经济学,我也谈点个人对西方经济学的看法:西方经济学不是理论,是理论假说,因为它不能预测经济现象。所以我不采纳这些西方经济学假设来讨论经济问题。欢迎各位评论我的具体分析。

  由于“诺贝尔奖”褒奖五大学科世界前沿的学术与实践成就,奖项的评审制度非常规范并严谨,奖金也特别高(目前是10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140万美元),因此,是当今世界最 具权威性和荣誉性的学术大奖。全球所有科学家都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而无限欣慰并引以为自豪。

  大家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诺贝尔所立遗嘱的部分,是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为了庆祝成立三百周年而增设的,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其评选方 式与“诺贝尔奖”相同,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

  显而易见,瑞典中央银行自行设立的这个经济学奖,尽管其奖金不是来自诺贝尔奖基金,但是,奖项名称和金额和评审过程及颁奖,都故意与“诺贝尔奖”等同,这其实就是一种 实实在在的盗版,是知识产权的侵害,是对正宗“诺贝尔奖”的戏弄。可见,设奖者显然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要抬高金融和经济界所谓的前沿学术成果的权威性,特别是要提高那 些所谓的专家们的权威性,进而引领世界经济按照他们的意愿而发展。如果说这样的学术引领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进步的话,那也算是对人类社会的经济事业做了件善事 。可是,发生在2008年秋季的,以美国华尔街金融中心为核心的世界金融风暴,以铁的事实,对这40年来经济学所谓的一系列前沿理论成果,给予了最坚决的否定。

  归纳起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非科学性主要有四:一是没有明确的学术标准,也不可能对学术成果进行完备的验证,反而给学者们不着边际的想象力留下太多发挥空间,甚至是人 为的故弄玄虚。

  二是一些经济学成果非但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作用,反而往往产生误导,甚至为经济运行中的人为干扰与损害提供理论支持。比如:“费德曼(Milton Friedman,1975年诺贝 尔经济奖得主)的自由经济理论用在南美洲,结果却搞垮了南美洲的经济。”

  三是一些学者的经济学成果与今天的经济现状大相径庭。比如,获奖者之一的美国人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给出了着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 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2002年,获奖者之一的美国人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有成效地把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研究融 合在一起,而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研究成果是发现了人类决策的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经济理论假设所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 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期望理论。可是,一方面,多年来不断泛滥的金融新产品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 ,金融家们贪婪的欲望,是金融新产品出笼的心理动机,种种欺骗计量是其手段。可见,一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成果,非但没有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 而恰恰与人们的良好愿望相背。

  四是获奖之后的金融实践,否定了获奖者的理论。比如,“美国的甘先生和古先生(Kantorovich and Koopmans),他们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论文是《最佳资产分配的 理论》(theory of optim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两位专家号称:“如果根据他们创造的最佳投资理论投资的话,就无往而不胜。”他们获奖之后,有精明的记者采访时 问:“既然这个理论这么厉害,你们有没有想过用这笔奖金来证实这个伟大的理论呢?”两位经济学家回答说:“我们正准备这样做。”可是,后来的事实非常有趣,这两位先生 运用他们自己发明的理论进行投资,结果输光了所获得的全部诺贝尔奖金。”

  鉴于诺贝尔遗嘱中没有经济学奖的要求,鉴于经济学理论没有确定的学术标准和实践操作之科学性,鉴于当前全球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是几十年来一系列错误的经济学理论连续 误导甚至是欺骗的事实,所以,今天是到了该彻底清算并取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了。让拉大旗作虎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此见他M的鬼去吧。

最可笑的就是这样的人, 什么都不懂 就跑出来扔出个 吸引眼球的题目.  中国现在最盛行的就是这样一些 压根什么都不懂的SB, 不管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都是一样.

金融风暴就= 对于金融创新的全盘否定,  TMD 什么逻辑.

BS-MODEL 的整个推理公式, 我甚至直接要怀疑这篇文章的作者到底看不看的懂. 而且BS-MODEL 作为一种定价模型的作用, 根本就没有办法否定. 

而把经济危机直接归咎于 经济学原理的误导, 那简直就是可笑. 

按照这样的逻辑, 上世纪70年代 意大利那个水坝的的意外,  还有上世纪40年代美国那条悬索桥崩塌.  是不是也对于长期以来土木工程理论的全盘否定.

甚至包括所有的70年代以前建的摩天大楼, 水坝. 今天都都发现了大量的不足.  比如以前摩天大楼非常高的能源消耗,热反射等等的问题.

你自己搞科研的, 这点你自己也应该清楚.  唯一最重要的问题,经济学家(包括其他社会学)分析和研究的实际 局限 就是在于.  没有办法像我们这些搞工程,搞科学的 有一个 那么完美的实验环境 进行验证.

同样 农药, 塑料的发表, 结果导致了今天的环境污染,  我没有记错也是拿了诺贝尔化学奖的, 那是不是也要否定呢?

甚至包括任何一个科学理论, 都没有办法绝对的预测.  你自己今天搞的一些专利和研究, 或者50年后, 会被发现是导致污染的重要原因. 谁说得准?

难道我们今天面临白色污染, 我们就要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在当年研究和发明白色污染的科学家身上? 今天我们面临的全球变暖问题, 那是不是所有发明内燃机理论,从事相关研究 生产的科学家, 工程师.  所有参与矿物资源开采,提炼,利用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都要进行清算?

科技大学有你这样没有逻辑, 也一点都不严谨, 完全不懂另外一个领域就跑去乱说话,乱批评的教授,简直是可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20:43:00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还很有限。但不能因为这点,就否认我们对自身行为规律的研究。经济学本质上是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

        不要在泼洗澡水的时候,连孩子一起倒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21:14:00

LZ,你说西方经济学是理论假设,所以你根本不用西方经济学,也就是说你根本不懂经济学理论,然后你说你有具体分析,也就是说你有自己 的理论,OK啊,把你自己的理论拿出来说事就好了,你拿林毅夫说什么事啊,你又不懂西方经济学的

还有你转的那篇文章,同样是感性思维,逻辑严重错乱。你说经济学因为是瑞士银行设的奖所以缺少标准,那么我问你,医学奖,物理学奖就真的标准统一,没有门派之争吗?更明显的是文学奖和和平奖,这两个奖受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更是难以设立统一的标准,照那个作者的逻辑,基本地球就没有评奖这一回事了,取消不取消又有什么意义。

然后文章还说,理论和实际不是一回事,废话,即使是经典物理学,也不过是假设的理想状态,和现实是两码事,你和你转的那个文章的逻辑,直接击溃所有学科,那么你直接成佛好了,你做什么教授,你的理论都是假设,没有哪个理论说的是100%的现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7 21:27:5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9 10:52:00
以下是引用winston1986在2008-11-6 19:47:00的发言:

还有 劳动者的收入 是国家行政命令就能增加的吗?

你是不是愚蠢到以为立个最低工资法, 还是国家多印 几百个亿, 就立刻能增加劳动者收入了?

假如你把货币自主权直接理解为 国家想印多少钱, 国家就不缺乏资金,那我实在要怀疑你的智商了.

西方国家劳动者最低收入很高,高出中国十倍以上,就是政府强制执行的。winston先生自称在西方受教育,难道不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9 11:45:00
以下是引用hwd99在2008-11-9 10:52:00的发言:

西方国家劳动者最低收入很高,高出中国十倍以上,就是政府强制执行的。winston先生自称在西方受教育,难道不知道?

收入高是政府强制执行的结果.  你干吗不说你说这么多蠢话, 是因为你老师没有把你教好?

你自己先去看看国外最低工资的标准是什么, 比如澳大利亚 是 8AUD/ H. 英国是多少我忘记了,好象是5-5.5英镑之间, 反正不会差得太远.  美国好象是7美圆一小时左右.

而这些国家平均收入是多少呢?  人均GDP 是多少呢?还有当地的物价你干吗不说说呢? 更何况这些国家劳工力要素的供应和中国完全不一样, 没有任何可比性.

而且就算订立了最低工资,并且很严格的执行,黑工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假如澳洲把最低工资提高到20AUD 一小时?  那失业率会到什么情况? 或者把 最低工资规定在5W AUD 一年, 那会发生什么情况?  

我真是怀疑你是不是冒充科大的教授.   别给USTC丢人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9 14:35:00
望诸位平心静气论国事而不究言责,惟以谩骂讥诮为是务,岂不悖学术自由探讨之真精神?岂不彰显自己的人格道德之低劣?稷下学宫之氛围一去不返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9 17:44:00
以下是引用winston1986在2008-11-6 11:51:00的发言:

lhplsg 另外一种最无聊的人. 把什么问题都吹到这么大,又扯到另外一个地方去, 无聊透顶.

我只是去讽刺,骂一下, 一个可能连基本经济学原理都没有去看过就进行所谓的"本质批判" 民科而已.

至于我把蒙代尔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奉为经典, 你总不能也给我扣个左派还是右派的帽子了吧,你倒从我这篇东西里面说说我到底哪里左,哪里右了.

也没有去扯什么民族主义,什么国际政治,甚至没有去说左左右右,倒是你一来就又

莫非国内受教育的人都是这样, 动不动就喜欢扯谈政治?不谈点政治, 不扣点党派帽子就吃不下饭?

党派挂帅,意识形态挂帅.    “........挂帅”好像是文化大革命的词语吧,文化大革命似的思想要不得,看来搂住文化大革命的思想太深了!邓小平比较好,改革开放比较好,还是面对现实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0 10:16:00
想拉动农村的消费,那么我想首先必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也就是国家的社会保障的健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0 10:23:00

多謝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13:23:00
以下是引用wangfei8126在2008-11-7 21:14:00的发言:

LZ,你说西方经济学是理论假设,所以你根本不用西方经济学,也就是说你根本不懂经济学理论,然后你说你有具体分析,也就是说你有自己 的理论,OK啊,把你自己的理论拿出来说事就好了,你拿林毅夫说什么事啊,你又不懂西方经济学的

还有你转的那篇文章,同样是感性思维,逻辑严重错乱。你说经济学因为是瑞士银行设的奖所以缺少标准,那么我问你,医学奖,物理学奖就真的标准统一,没有门派之争吗?更明显的是文学奖和和平奖,这两个奖受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更是难以设立统一的标准,照那个作者的逻辑,基本地球就没有评奖这一回事了,取消不取消又有什么意义。

然后文章还说,理论和实际不是一回事,废话,即使是经典物理学,也不过是假设的理想状态,和现实是两码事,你和你转的那个文章的逻辑,直接击溃所有学科,那么你直接成佛好了,你做什么教授,你的理论都是假设,没有哪个理论说的是100%的现实


“你说西方经济学是理论假设,所以你根本不用西方经济学,也就是说你根本不懂经济学理论”,逻辑不通吧?

林毅夫的压低劳动者工资的比较优势理论实际在中国已执行十年以上。造成的结果是国内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西方金融危机导致西方国家消费萎缩,减少进口我们的商品,我们的生产能力就必须停产,工人就失业。这两年每年新增近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实际是国内增发近4万亿人民币给资本家,没有对应的物质财富。这些美元无法使用,买来消费品,国内老百姓无钱购买,买来生产线,同样生产出来的产品积压。美元在没有使用前,实质是白条。只有提高老百姓工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问题。

自然科学领域同样有很多处在假说阶段的理论。但是,其理论基础和应用范围是经过严格检验的。例如,牛顿力学可以计算预测天体运行规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2 13:39:5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13:30:00
以下是引用hwd99在2008-11-12 13:23:00的发言:

“你说西方经济学是理论假设,所以你根本不用西方经济学,也就是说你根本不懂经济学理论”,逻辑不通吧?

你就这么点避重就轻的技巧吗,你从来没证明你懂西方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13:47:00
以下是引用wangfei8126在2008-11-12 13:30:00的发言:

你就这么点避重就轻的技巧吗,你从来没证明你懂西方经济学

举个例子说明吧,讨论原子内部电子运动规律,需要使用量子力学,不能使用经典力学,是否就表明使用量子力学讨论原子内部电子运动的人不懂经典力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2 13:48: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14:27:00
以下是引用hwd99在2008-11-12 13:23:00的发言:

“你说西方经济学是理论假设,所以你根本不用西方经济学,也就是说你根本不懂经济学理论”,逻辑不通吧?

林毅夫的压低劳动者工资的比较优势理论实际在中国已执行十年以上。造成的结果是国内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西方金融危机导致西方国家消费萎缩,减少进口我们的商品,我们的生产能力就必须停产,工人就失业。这两年每年新增近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实际是国内增发近4万亿人民币给资本家,没有对应的物质财富。这些美元无法使用,买来消费品,国内老百姓无钱购买,买来生产线,同样生产出来的产品积压。美元在没有使用前,实质是白条。只有提高老百姓工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问题。

自然科学领域同样有很多处在假说阶段的理论。但是,其理论基础和应用范围是经过严格检验的。例如,牛顿力学可以计算预测天体运行规律。


林有压低你的工资吗,没有确定发展制造业前国民收入一样很低,而现在社会总财富增加有目共睹,个人可支配收入总比90年代强多了吧,进出口除了能够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还能使我们参与国际竞争,这是他的比较优势的好处。

坏处你也看到了,过于依赖海外需求,经济不好,我国就要受牵连,但是你不能说我吃5个馒头吃饱了,就说其实我吃第5个馒头就好了,其他四个可以省下来。如果我国没有制造业的积累,你能想象我们过什么生活吗,政府没有足够的税收,社会没有足够的财富,你拿什么改善人民生活,不是说空话吗。只不过我们现在发展到了极端,目前再增加制造业的规模,带来的利益远小于海处,所以才需要刺激内需,改变经济结构。这是社会矛盾转换造成的,是经济发展的质变,质变需要量变积累,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吗。

你最后说,自然科学是经过严格检验的,你这个检验,首先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验证,这个是社会科学很难办到的,但不是做不到,你看到我国生产能力远大于消费能力,那么就是消费来自海外,为什么,不就证明比较优势的正确吗,怎么不算检验呢,难道非要自己弄个实验证明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14:30:00
以下是引用hwd99在2008-11-12 13:47:00的发言:

举个例子说明吧,讨论原子内部电子运动规律,需要使用量子力学,不能使用经典力学,是否就表明使用量子力学讨论原子内部电子运动的人不懂经典力学?


你见过量子力学的专家告诉经典力学的专家说,你们都是错的,我是对的。摆脱你的“懂”,和真正专业领域的“懂“是两个概念。即使是量子力学内部争论,大家也有不同的方向,你敢说你都“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14:33:00
最后说一句,对经济学理论我也门外汉,但是至少我还读过两个课本,看过几篇article,你那个靠涨工资去提高人民收入的办法,至少证明你是一点没读过,所以我说你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16:23:00

从头到尾看过,支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