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中国是礼仪之邦,这礼仪最早体现在君臣之间。我们广为熟知的是大臣见到皇帝一定要行跪拜之礼。可是这一礼仪并不是一直都有,它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那究竟是从哪个朝代开始,大臣向君王行跪拜之礼呢?
这还要从叔孙通这个人说起,他起初为秦朝的待诏博士,转而侍奉项羽,后来又投奔刘邦。
刘邦统一天下后,下令废除秦的仪法,代以简易的规范,但又厌于君臣礼节不严。叔孙通得知便自荐为汉王制定朝仪,采用古礼并参照秦的仪法而制礼,具体过程很繁琐,大致讲来就是天不亮,谒者到现场主持,依顺序进殿,东西分站,侍卫武官沿台阶布岗戒备,手拿武器,刘邦坐御辇,谒者引亲王以下,按年薪多少爵位高低依然跪拜皇帝。
因为这个礼仪,叔孙通立了大功,封为奉常,赏赐黄金500斤,他的孩子们都被封为郎官。从此以后,见皇帝就要下跪,当然,这时候的跪还只是把屁股坐在小腿肚上,只要稍稍挺身,就可以完成,不象满清时期,整个人都趴下去了。
刘邦晚年想废太子刘盈立刘如意,叔孙通以不合礼仪为由,驳回皇帝意见。因此,刘盈上台后,继续重用他制定宗庙等各种仪法,一时盛宠。
原来礼仪规范是这样来的,真的很难想象这样的规范竟然被人们沿袭了几千年。可见统治者的心理是相同的,都想体现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才使得这套规范深受统治者喜爱,也让我们找到了跪拜之礼的源头。
(文章由荷叶非花整理自《心情香蕉》)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