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1340 3
2015-07-11
(接上集 “失独”问题惊天大揭秘 世界人口日重磅巨献(一))

五、如何才能解决问题?


    如果人们还是没有完全看清“失独”概念设计者用心之险恶所在,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分析,如果是我们本着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的话,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说“因丧独子而增量的精神与养老之苦”。无论是这个增量,还是丧子之苦本身,简单说来要解决的其实就是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更好的照顾,二是如何使他们的精神得到更好的抚慰。

    使这些无子女家庭的生活得到更好地照顾有多难吗?如果人们硬要说难,请说说能难到什么程度?他们一个月能多吃多少?能多花多少钱?他们本身一般并不是一分钱积蓄或收入都没有,无论是通过合理增加ZF的补贴,还是通过社会热心的慈善人士进行捐助,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都不是难事。但是,那些以“失独”概念所进行的宣传将完全歪曲事情的本质,客观上形成了强力阻止相应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效果。

    要解决无子女家庭的生活问题无非是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ZF应当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补贴。有这种补贴最大的价值是一个心灵的安慰,有多少视ZF的能力而定,总能有解决办法。并且ZF的明确帮助,可为社会慈善力量的介入提供一个很好的引导。2013年卫计委联合五个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在经济扶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关怀等方面做了相应的安排。

    再则是一旦有效地扫清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是非关联,就可以为社会上存在的热心慈善人士提供帮助扫清道路。否则,如果这个问题与人为制造的是非相关联,有心提供帮助的人士反而会感到很为难。本来是做慈善,但如果不能将这个问题与一切政治问题和国家政策问题彻底脱钩,就不知道会卷入到哪个是非窝里去。

    最后是无子女家庭们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平衡的,有人很富足,有人经济条件弱一些。他们相互之间能够理解,一些人相互之间可提供互助。

    只要通过以上三个途径,解决无子女家庭的生活问题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对于这些家庭本身来说,解开这些关联,对他们自己也是一个解脱。他们难道非得证明计划生育是错误的才能得到补偿和帮助吗?完全不是。他们已经承受了人生的不幸,任何让他们去承受更多的行为都是极端不道德的。

    要解决他们的精神抚慰问题,就应该鼓励他们能不断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过去的伤痛中走出来,而不应该不断地去揭他们的伤口。这些精心设计“失独”概念的人想到过这些吗?

    如果要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源应该如何来考虑问题?那就只有考虑如何减少死亡。如果死亡率不降低,生得越多也就会夭亡得越多。如何去减少死亡率?很简单,先要分析一下夭亡的原因都是什么,然后分门别类针对原因考虑如何降低每一种情况的死亡率。只要能够降低哪怕一个百分点的死亡率,就可以减少成千上万丧子家庭的痛苦,这毫无疑问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易富贤是妇产科的博士后,也算是个医生,他是属于最有条件来进行这种分类分析的人选之一。他想到过去做这个工作吗?从他的《大国空巢》一书里我们的确没有看出对此工作有半个字的兴趣。

    看到这里,那些不幸的无子女家庭就知道该如何从无端的是非中脱离出来,避免更大的不幸,并且也知道考虑应该如何从伤痛中走出来,能够释然,并去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六、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歪曲和污蔑中国的历史?


    去过美国华盛顿的人一般都会去林肯纪念堂。当你站在林肯纪念堂前遥看华盛顿纪念碑时,会发现有两个紧挨着的战争纪念物。左手边是越战老兵纪念碑,右手边是韩战老兵纪念碑。最初看到这两个纪念碑时我感到非常震惊,但却深受启示。在美国内部,对这两场战争的决策是否正确学术上是有不同看法的。但无论国家当时作出的决策如何,那些仅仅只是作为职业军人在战场上因职业需要执行国家的命令而牺牲的士兵,是不应为此承担责任的。不仅如此,他们应当得到国家和自己人民应有的基本尊敬。美国人民是把他们的纪念碑安排在距离林肯纪念碑最近的地方。

    那些反对中国计划生育的人,如果他们仅仅是要对这个政策进行纯粹学术上的质疑,他们的确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力。但是,如果这种学术讨论没有对相关逝者表达出充分的尊重,这就是绝对不能被充许的。尤其对那些为国家作出正面贡献并作出牺牲者,他们更应受到全社会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逝者为大,如果超出学术讨论需要地对逝者和他们的家庭进行刻意地挖苦和暗讽,这更是远超出道德底线的应受强烈谴责的行为。

    不要说是专业人士,就算是普通人也深知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在逝者家庭成员面前,要用尽可能委婉的话去劝慰他们节哀。但是,在易富贤《大国空巢》讨论他所谓“失独”问题的208-210页,我们看不到任何悲天怜人的同情心和委婉表达,看不到任何对他们进行安慰和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不仅如此,他是极尽所能地堆砌按他的话来讲是中国文化中“诅咒人最恶毒的话”(请读者原谅,我们不愿也不能引用他的原话)。这些词汇的大量使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术讨论的需要。易富贤先生是美国高校里多年培养出来的妇产科博士后,心理学应当是其专业的相关学科,他不可能不精通。他应当深知这些词汇的大量使用会使看到它们的逝者家庭成员,以及社会上不明真相的人产生什么样的剧烈创痛。毫无疑问,这是以表面上的学术讨论精心装扮的、极为专业的心理战云爆弹。事实证明,这些精心策划的心理战攻击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网上一谈起计划生育问题就充满大量恶言恶语的根源所在。

    否定计划生育政策,否定抗美援朝战争,甚至部分否定抗日战争,很多中国人只是天真地以学术讨论看待。判断它们是否真的是严肃的学术讨论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看他们在进行这种讨论的同时,是否对这些历史事件中的逝者,特别是为国家和民族客观上作出贡献的逝者表达出了足够的尊重,而不是对逝者极力拨弄是非。如果连这种最基本的人性都没有,哪有什么谈学术最起码的资格?


七、本文的强烈呼吁


    《生态社会人口论》一书从理论上严格证明人口极限,以及人口大崩溃理论,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之一就在于使人们充分理解到:今天的无子女家庭为社会所作贡献的客观价值,是为避免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一场大灾难,同时也是为世界的文明良性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们应当为此感到自豪与宽慰。在理论上充分地阐明这一点,本身就是对他们不幸最大的精神抚慰。而恶意地否认计划生育的意义和价值,并且蓄意抹杀与此政策相关的无子女家庭为此作出的贡献,无疑是在给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中国当前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充分理解并承认这些曾经为整个民族生死存亡承受了牺牲的人们,他们就是今天另外一重意义上的“抗战老兵”,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是欠他们一份情的。早日理解清楚这一点,并且在他们有生之年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安慰,并非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事情。不要等到他们都已经快走光的时侯才恍然大悟。当全社会已经没有机会再还他们一份情的时侯,一切都将悔之晚矣,那将会给我们这个民族的美德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7-11 00:11:55
先找前面部分看看再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11 04:10:23
unsnet163com 发表于 2015-7-11 00:03
(接上集 “失独”问题惊天大揭秘 世界人口日重磅巨献(一))
五、如何才能解决问题?
    如果人们还是 ...
看到楼主本文,就把想到的一些问题,回复到了楼主以前发过的一篇帖子当中。
对楼主最后的说法,表示不赞同,我承认计划生育的初衷,但是也认识到其实际的实施效果,我没法说计划生育是对是错,因为我没有做过研究,甚至是查阅。如果计划生育是错误的,难道我们承认计划生育而否认其错误就是对遭受损失的家庭的最好安慰了?那些因为错误政策遭受损失的家庭,阿Q式的自欺欺人真的好吗?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就是为了不让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至于最后说到的开国前辈们,他们的价值和贡献确实应该被铭记,只是他们都是人,他们的成功与失败铸就了活生生的他们。功过是不能相抵的,因为本身就是两件事。我们欠前辈们的,但是前辈们也不能恃宠而骄,这也不是践踏的理由,文革,计划经济等等,包括计划生育,有多少人因此而受害的?试问,你的救命恩人可以杀你吗?虽然你的命是他救的?
最后,关于计划生育的一些小问题,楼主还请看我在你以前的帖子里的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11 10:31:22
终结天狼 发表于 2015-7-11 04:10
看到楼主本文,就把想到的一些问题,回复到了楼主以前发过的一篇帖子当中。
对楼主最后的说法,表示不赞同 ...
      如果是真的客观上政策错了,那就讨论政策的问题。但如果政策是对的,并且有人为这个政策作出了贡献,当然要承认人家为此做出的贡献。如果不承认,甚至搅浑水,把作出贡献者搅到是非中去,无疑会增加对相关者的伤害。
      本文的观点是,从最基本的原则来讲,即使是政策错了,也应对为服从政策中作出牺牲者进行补偿。
      而如果政策是对的,更应该进行补偿,并且承认人家作出了实际的贡献,这是对他人精神上应有的承认。
      本文不可能会认为说政策是错的,通过哄的方式硬说政策是对的来解决问题。希望您仔细再看3遍这篇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