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中,对冲基金受到的打击似乎没有投资银行那么严重。今年前三季度,Hedge Fund Research统计的对冲基金回报指数仅仅下跌10.11%,虽然有不少对冲基金破产或宣布清盘,但是最大的那些对冲基金还是比较安全的,对冲基金管理公司还没有像投资银行那样面临存亡危机。不过,这种情况很可能即将改变。
大型对冲基金面临巨额亏损
10月24日,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之一、管辖着约200亿美元资金的Citadel投资集团召开电话会议,企图平息债权人和客户的恐慌情绪。Citadel不仅运营着多个对冲基金,还是美国最大的期权交易商和对冲基金经纪商之一,一旦出现问题,恐慌将迅速蔓延到其他对冲基金,甚至整个股票期权市场。在半个小时的电话会议中,Citadel承认旗下的两只旗舰基金今年已经亏损35%,雷曼兄弟的破产给货币市场带来了巨大混乱,但是该公司流动性充足,投资者赎回的资金数额“只占几个百分点”,并无实质性影响。Citadel的解释暂时打消了债权人的疑惑,但是否能阻止汹涌的赎回浪潮就很难说了。
Citadel绝不是唯一一家被怀疑有生命危险的对冲基金公司。9月底,私人股权公司TPG的对冲基金分支TPG-Axon宣布前三季度已经亏损26%,承认自己完全低估了金融风暴的不良影响。管辖着370亿美元的Highland Capital被迫关闭旗下的两只对冲基金,并告知投资者将在明年以前出售40%的基金资产。全球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公司Orch Ziff旗下的所有基金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损失,仅仅在9月就有26亿美元被投资者赎回。至于中小型对冲基金被血洗的事例就更多了。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对冲基金的净赎回金额达到31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它们还在市场上亏损了1800亿美元。
对冲基金存在的目的就是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取得稳定的盈利,但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对冲基金投资策略均损失惨重,只有以卖空为主的空头股票策略稍有盈利。由于看不清市场前景,许多对冲基金经理只好大量持有现金,这被视为缺乏自信的表现,加剧了投资者赎回的决心。
为了保住客户,某些对冲基金公司不惜大幅度削减管理费和业绩提成,以换取更长的投资锁定期,但是大部分客户并不领情。摩根大通估计投资者在今年年底之前总共将赎回1500亿美元。英格兰银行在最近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中也认为,对冲基金很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下一个受害者,因为投资者大量赎回资产,对冲基金被迫迅速抛售资产,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此外,对冲基金一直依赖银行和货币市场提供财务杠杆,现在则不得不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进行“去杠杆化”,这将进一步影响它们的生存能力。
现金为王
对冲基金早已开始抛售各种资产以削减财务杠杆和满足赎回压力。最典型的例子是黄金和原油期货,这两种大宗商品的价格从夏天以来就一直下滑,虽然时有反弹,但都很快被更大的抛售淹没,许多分析师都认为是对冲基金减仓套现导致的。股票市场的下跌与对冲基金的关系更加明显,因为投资者赎回的大部分是股票型对冲基金,这些基金还需要筹集上千亿美元现金应付将来的赎回。
著名的能源投资者皮肯斯(Pickens)管理的BP Capital对冲基金在最近几个星期之内把价值十几亿美元的股票仓位全部抛售套现;传奇股票交易员柯文(Cohen)管理的SAC Capital将大约70亿美元的股票转换为现金,并且宣布在年底之前不会将其再次投入股市;即便是最近两年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约翰·鲍尔森(John Paulson, 和美国财政部长Paulson没有关系),也将其管辖的350亿美元中的很大一部分转换成了现金。
某些遇到危机的银行和保险公司曾经天真地期望对冲基金能够向它们注入资本,缓解燃眉之急;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对冲基金现在想做的只是抛售套现,尽可能远离市场风暴。
那些能够及时抛售资产的基金还算走运;不少基金因为是雷曼兄弟的客户,被卷入了漫长的破产清算流程,至今无法抛售套现,其中包括英国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GLG。当摩根士丹利也被谣传有危险时,对冲基金经理们的神经已经崩溃,他们只能把资产转移到大型商业银行的账户里。现在做任何交易都有风险,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交易对手会不会步雷曼的后尘,会不会让你卷入另一场法律纠纷。
四面楚歌
即使大型对冲基金都能够安然渡过风暴,即使它们能够把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对冲基金行业的黄金时代恐怕也将一去不复返。Citadel的创始人和CEO格里芬(Griffin)承认:“许多投资者希望对冲基金能够分散他们在熊市面临的风险,而它们在其他的熊市中表现都很好。但是在这次熊市中,对冲基金的损失和市场指数的下跌程度差不多。全世界的投资者都会很失望。”正是这种失望情绪,使得投资者选择赎回,并且很可能一去不回。越来越多的政府养老基金、企业年金计划和保险公司减少了对对冲基金的投资,甚至干脆把它从计划中取消了;有的学者甚至撰文呼吁投资者,不要把“对冲基金”视为一种专门的投资门类,因为它们并不像自己吹嘘的那样能够带来稳定的绝对收益。
更糟糕的是,对冲基金在危机中接受了美联储的贴现窗口借款,这使得美联储有充分的理由干涉它们的日常运作。越来越严厉的政府监管,可能从根本上摧毁对冲基金行业的活力。
虽然全世界都笼罩着悲观失望的情绪,虽然大部分对冲基金经理都打算暂避风头,还是有少数勇敢者选择逆风前进,险中求胜。某些现金比较充裕的对冲基金开始直接向非金融类企业提供贷款,因为现在信贷市场的流动性严重紧缺,急需资金的企业被迫转向对冲基金寻求资金,这正是原先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担负的职能。
破产债券的重组与出售也是一个机会,包括美盛(Legg Mason)和Citadel在内的多家基金巨头都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以TCI和Pershing Square为首的“行动主义”对冲基金则在寻找不称职的公司管理层,企图利用当前的危机从他们手中夺取公司的控制权,实施彻底改组。假以时日,当全球经济从次贷危机中恢复过来的时候,这些投资可能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对冲基金来说,最伤脑筋的不是如何维持长期回报率,而是如何熬过这个很可能是对冲基金历史上最寒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