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仍将长期保持上涨趋势
市场人士预计,黄金在2008年年底仍有可能重新攻克1,000美元大关,并在未来两年继续保持上涨趋势。从长期来看,金价具有在目前的水平上飙升两倍到三倍的潜力。
对于希望能紧紧把握市场脉搏的投资者来说,过去一年来的经历可谓像坐云霄飞车般充满了跌宕起伏。在过去的12月中,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巨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黄金为代表的资源市场的异常火爆。
中银国际期货研究部经理吴天民对一年来黄金价格走势进行归纳。他认为,对于经济前景暗淡、美元疲弱以及通货膨胀高企的担忧,促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素有“安全避风港”之称的黄金。黄金价格继2007年上涨35%之后,在2008年第一季度创造了一系列的辉煌。2008年3月14日,黄金价格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
加拿大国家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2008年1月时曾预计,黄金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有可能飙升到1,500美元。瑞士信贷也将2008年-2012年的黄金价格预期,由早前的700、750、650、600、600美元提高到了950、1,035、1,068、 1,117、1,145美元。
虽然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影响,黄金价格在近期有所下降,但花旗集团金属分析师John H.Hill和Graham Wark仍预计,黄金在2008年年底有可能重新攻克1,000美元大关,而且在未来两年继续保持上涨趋势。从长期来看,金价具有在目前的水平上飙升两倍到三倍的潜力。
实际上,黄金的保护作用部分是因为在其历史上曾作为真正的货币和最后清偿资产,部分是源自黄金和其他资产种类的高度非相关性。有时购买黄金是作为一种对通货膨胀的对冲,而在各种投资组合对冲研究当中,黄金的作用是一直被积极肯定的。
同样购买黄金也可能是作为货币对冲。在全球局势紧张或发生实际冲突时,黄金被视为“避风港”。这两种因素会成为催化剂,使得黄金为人瞩目。黄金也可以仅仅通过商品买卖的方式获得,而且在投资组合多元化工具上黄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2007年-2008年,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于黄金的销售并不活跃。2007年各国中央银行卖出了约481吨黄金。在2008年签署的华盛顿协议条款要求下,各国央行的黄金卖出量也会低于500吨。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上,决心要出售部分或绝大部分黄金储备的中央银行早就已经这样做了。在过去的 22年当中,各国中央银行已经卖掉了近8,000吨黄金储备。不过,他们还将继续持有总量超过3万吨的黄金储备,而且将会维持这样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