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066 2
2015-07-21

背景:font]

新京报发表魏英杰的观点:省作协副主席涉嫌抄袭县作协副主席,令人哑然失笑,而吴克敬的解释更让人喷饭。一开始他回答这是因为“县上就这几件事”,转而又表示这是他的书法作品,不清楚怎么会出现在报纸上。这种逻辑和他回应一稿多投事件差不多,都属于强词夺理的类型。稍早前,他往《长江文艺》投了一篇短篇小说《锄禾》,杂志方面觉得似曾相识,专门向他询问,他回复人家是新作。等小说发表出来,杂志才发觉,原来这篇小说包括这次在内,已经在国内第五次公开发表。吴克敬却似乎很淡定地回答,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如果说一篇文章经刊物方面同意在不同地方同时发表也就罢了,几年前发表过的小说竟然还能这样干,想想也真是“醉”了。作协、文联是文化艺术机构,相关负责人更应对文字版权心存敬畏。像抄袭这种事情,不仅抢人家饭碗,还是在砸自己的牌子。对那些抄袭者而言,哪怕百年后作品还能存留于世,也只能称作剽窃的证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7-21 17:33: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3 22:35:09
经济史外行 发表于 2015-7-21 17:33
嘿嘿,

是有点稀奇!
是啊,看到这个,我也是顿感神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