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汇报》7月20日报道,香港龙头大学之一的香港中文大学今年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计划”,录取了305名内地高考生,其中包括14名少数民族考生。去年中大录取的内地学生为306名。对此,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又贴出大字报,称这是假国际化——这种“伪国际化”的说法自2000年以来一直没有停歇,今年又引起了媒体关注。
据新华网报道,中文大学表示,根据各省公布的考生排名及分数段统计资料,今年获中大取录的考生皆排名于全省前0.01%之内。内地生整体英语水平达139分(满分150),其中20人获省市或单科第一。校方强调按实际高考分数收生,不考虑任何政策加分。该批考生有14人来自少数民族,6%来自农村,也有贫困专项计划的考生。

香港中文大学
除高考成绩优异,中大今年录取的内地生当中包括不少体育尖子学生,及各学科竞赛取得奖项的学生。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县,中大录取了一名属于贫困专项计划的考生。
年仅16岁的任含希虽然是文科生,却在陕西省数学考试获满分。她觉得自己的思维偏向理科,计划在中大修读会计课程。她想借此异地升学的机会锻炼自己。
来自贵州的侗族考生刘肖瑶将入读中大的人文类课程。她期望在中大国际教育环境下能开拓视野。
中大将于8月21日起为内地新生举办为期8天的迎新营,期间会安排选课辅导、游览香港、中大游踪等活动。
香港高校近年来积极招收内地优秀学生,但计划赴港入读本科课程的内地学生人数却有所减少。今年内地生报读香港高校本科人数继续下跌,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均下跌逾三成。
教务会学生委员张秀贤指,中大每年取录400多名非本地生,包括定额取录的300名内地生。张认为,中大对非本地生应一视同仁,不应为内地生设定额,“将300个位畀某个地方慨学生,根本唔系择优而录”(将300个名额都用来录取某个地区的学生,根本不是择优录取)。他过去两年多次向校方提出诉求,但校方只称会在东南亚开拓招生,而内地生定额就不会增加。张认同校方在东南亚推广,但须解释为何设下300名内地生定额。

身穿香港中文大学兜头衫的张秀贤在“占中”运动中
张秀贤表示担心若校方盲目招收内地学生会影响教学质素,他曾经听闻校内有教师,因为要迁就少数不谙粤语的内地生而改为以普通话授课。
他强调,单单招收非本地生并不能促进国际化,更需配套措施帮助不同地方学生互相交流,包括向所有非本地生教授广东话。
(观察者网综合港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