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是指什么_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分类和风险
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是指什么
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是指将贸易流程作为整个融资对象,通过搭配这些融资方式,使企业在承担适度风险的基础上获得减少自身资金占压、全程的贸易融资服务,是对商品融资和贸易融资两个概念有选择性的综合。
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是用商业履约风险替代了还款风险,而履约(发货)风险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需要识别作为基础的商业交易所涉及的各类风险并尽可能更多更好地将它们缓释,从而使融资成为可能。
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分类和风险
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分类
1、结构性存货融资
存货融资是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里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主要由于这类结构可运用于小规模贷款并且其原理和结构直接、简单,从而易于理解和操作。在存货融资中,大宗商品的所有者通过将大宗商品的所有权转让给银行而获得融资,而还款来源为未来大宗商品购买者向银行直接支付的销售所得款项。
优点:
出口商在市场周期的早期阶段即可获得较大规模的较低成本融资。
更低的经济资本占用和拨备要求。
有利于大宗商品购买商锁定货源。
有利于促进多方合作关系。
更加具备竞争力的融资条款。
局限性主要表现:
存在市场风险。
借款人和仓储管理人的欺诈风险难以完全消除。
2、结构性出口前融资
结构性出口前融资是指大宗商品的所有者通过将已经签订的出口销售合同(可以是已经执行的,也可是将在未来执行的)及其项下应收账款权益转让给银行进行融资,或者通过将在未来交付货物的预付出口销售合同进行融资,贷款偿还来源为出口所得款项并由大宗商品购买者直接向银行支付。结构性出口前融资通常被视作现代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源头。
优势:
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
更低的经济资本占用和拨备要求。
有利于大宗商品购买商锁定货源。
局限性:
出口商被绑定至已有的购买者,从而使出口商在商业上的操作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融资总成本可能较高。
银行同样面临履约风险。
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风险
市场周期中的各个环节
在市场周期越晚的阶段发放信用,银行面临的风险越小。
交易的直接与非直接参与者
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成功与否取决于大宗商品所有者和其他参与者各方解决各种不能预知的问题的能力。其次是财务能力,对其财务报表的分析。
国家、政治风险
推动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还包括缓释大宗商品所有者所在国家的政治风险。
结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