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企业的人性面 作者: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对于下列说法,恐怕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未来二十五年中,最伟大的科学发展将产生在社会科学领域,而不是自然科学领域;工业作为社会的经济器官,在利用自然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利用社会科学促使人类组织有效运转。
  尽管许多人在原则上同意上述说法,但充其量不过是把它们视为美好的愿望。在我看来,如果人们真的愿意将希望变为现实,就一定会采取相应的行动。
 
  管理的观念
  早在二十五年前,有关物质特性和能量特性的概念就已经与牛顿时期的观点大不相同。自然科学家们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许多新型能源以及迄今为止无法设想的能源都可能被制造出来为人类所用。
  从那以后没有多久,原子弹便产生了。过去十年间,又有很多人尝试着将科学发现应用到实践中,一些人成功了,另外一些人则失败了。
  我认为,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应用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事情。不过即使人们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也从不会因为科学家无法为工业提供简易、廉价、多用途的原子能资源而失去耐心。即使还需要数十年时间、花费上百万美元才能取得比今天更具经济优势的资源,大部分人也都能予以理解并表示接受。
  将自然科学领域的核动力发展潜力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潜力进行对比,似乎显得有些狂妄自大。但从本质上来看,这种类比并不像它第一眼看上去那样荒谬。
  除了程度与形式的差异,今天的社会科学所处的位置就像自然科学中的核动力在20世纪30年代所处的位置一样。我们都承认,以往有关人类本质的概念是存在缺陷的,甚至在许多方面都是不正确的。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合适的条件下,许多现在无法预料到的创造性的人力资源将为组织所用。
  我们无法告诉工业管理者应当如何简便、经济地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漫长的探索时间,巨额的研究资金,以及管理学方面的不断创新。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应用知识,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功能。
  这种类比看上去有些夸张,有些妄自尊大,但我认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真心希望能够获得人们的重视。
  管理的任务:传统观点
  根据传统观点,在管理中应用人力资源来满足组织需求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三个命题。简单起见,我将这套命题命名为“X理论”。
  ◎管理是以实现经济利益为目标,对生产性企业的元素(包括资金、原料、设备、人员等)进行组织的过程。
  ◎从员工角度来说,管理是指挥、激励、控制、修正其行为来满足组织需求的过程。
  ◎没有管理的积极干预,人们将采取消极态度应对组织需求,甚至最终演化为抵抗。因此,管理者必须对员工进行说服、奖励、惩罚、控制;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必须得到指挥,而这就是管理的任务。对于这一点,我们常常总结为:管理就是要求人们完成一定的工作。在这种传统理论的背后,还派生出许多潜在的观点,虽未明示,却流传极广。
  ·大多数人都生来懒惰,只要有可能,就会少干活。
  ·大多数人都缺乏野心,不喜欢承担责任,情愿被管理。
  ·大多数人都生来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求漠不关心。
  ·大多数人都生来惧怕改变。
  ·大多数人都不够聪明,很容易受到欺骗和蛊惑。
  今天企业的人性面就是根据这些观点发展而来的。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管理实践无一不反映出上述假设。
  实现管理任务的方法有多种,但都介于两种极端之间(以上述假设为前提)。
  刚性管理还是柔性管理
  第1种极端,是采取强硬的管理方法。在指挥中使用强迫、威胁(有时会以伪装的形式出现)、严密监控员工行为等手段。第2种极端,是采取柔性的管理方法。通过指挥进行授权、满足员工需求、保持和谐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员工将更容易听从指挥。
  过去五十年来,人们对两种极端之间的范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管理者也由此学到一些东西。刚性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面对暴力,员工必然会进行反抗(限制产量、直接对抗,或通过工会展开斗争),尽管有些行动并不激烈,但同样会对管理目标造成破坏。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刚性管理的困难尤为突出。
  柔性管理也存在困难。最常见的问题是导致管理的退让。这种方式或许能够保证和谐,但同时也会降低组织的绩效。很多人一旦从柔性管理中获益,就会期望得到更多,与此同时却付出得越来越少。
  最近流行“公平的刚性管理”。很显然,这种方法希望同时获得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优势。这让人不禁想起泰迪·罗斯福(Teddy Roosevelt)的名言:“手握大棒,轻声说话。”
  传统观点是否正确
  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以往关于人类天性和管理任务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尽管我们掌握的依据还不算确切,但已经足以提出建设性方案。这些成果产生于实验室、诊所、学校、家庭,甚至少数还来自于产业本身。
  社会科学家并不否认,今天的产业组织中的人类行为与管理学中的相关认识十分接近。通过广泛的观察与研究,社会科学家断定这些行为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是产业组织以及管理哲学、政策和实践的发展结果。然而,传统的X理论方法完全是建立在颠倒因果的错误基础上的。
  既然如此,很多人不免会问:“那么人类的真实本性又是什么呢?是什么证据让社会科学家否认明显的事实呢?”还有人会要求:“请用简单的语言,而不是过多的科学术语告诉我,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我不要听冠冕堂皇的废话,请给我一些实际的观点,让我能够改善自己在组织中的状态。要知道,我正面临着持续增长的成本和不断减低的利润率。我希望这些观点不再是耗费资金的人际关系技巧。我需要实际的结果,现在就要!”
  如果你的确这样想,最后一定会失望。现在向社会科学家提出这些要求,就像在十五年前向自然科学家提出核动力的要求一样,根本不可能实现。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传统的有关企业人性面的假设是存在缺陷的。目前有一些试验性的命题,已经包含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如此以往,管理任务的重要性必将日益凸现。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论
  受字数限制,全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f74b50102wdld.html 
  (《管理学家》,2008年第7、8合刊。www.earm.cn/曹× 2009-5-9整理)
我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