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走出去方式浅析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企业开始与外面接触,先是通过引进来方式加强与外资企业合作,后是通过走出去扩大企业影响力。当前,随着欧美经济形势从低迷中复苏,中资企业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身优势,显现大国形象。
1.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在中国对外开放史上,1992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具有标志性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后,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划分深圳为经济特区,这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1.1 主要特征
(1)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
当时认为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优势,以沿海地区的开放带动内地对外开放。于是,沿海地区成为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重要举措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特区,并逐步向内地扩大等。
(2)1992年以后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随着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效应的不断增大,党的十四大报告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并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这时期的重要举措:开放陆地边境市、镇,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内对外开放。
此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布局更加完善,步伐也更加的加快。当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2.中国企业走出去方式
自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经历了摸索、彷徨和有眉目等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归纳起来共有9种,当前面临着贸易壁垒的困境和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方式主要为本地化和收购,本地化是为了应对贸易壁垒和发挥区域中心的作用,收购既是全球化的要求,也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全球化。
方式 特征 优点 缺点 实例
代理 寻找海外代理商 由于渠道是现成的,能节省费用,降低投入成本 正是由于现成的销售渠道,造成中资公司对市场的了解可能不真实;还有企业自有品牌不突出。 1.陕汽在海外的销售,大多也是以经销商代理进行,所以就造成难以真实的把握客户及市场的需求。
2.长虹产品海外代理销售。
设立研发、运营中心 建立和开发自己的技术体系,并设立自己的运营中心 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并最终发挥技术导向作用。 面临知识产权纠纷问题
1.华为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中心,以促进产品的销售。 2.潍柴在海外建立了5个运营中心,加强产品的销售能力。
收购 收购正成为21实际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标志 能利用外国企业的技术优势,弥补自身的弱势,同时也能提升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融合具有很大的挑战。另外国外公司的公会组织的作用很强大,也是面临的一个风险点。 一个当前算是成功的例子就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乘用车;一个失败的实例是上汽与韩国双龙的合资。
品牌共享 将自己的品牌与国际上知名品牌相结合,带动国内产品走出去 以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成本,提升公司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 可能造成品牌混淆,国外消费者也许认为中资企业的品牌被外方所收购。 1.TCL海外走出去的方式就是采用这方式;
2.另外陕汽海外品牌标识为SUCHMAN,也即2个单词的结合,巧妙的利用了MAN的影响力。
本地化 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推广自己品牌的销售 避免了贸易壁垒,提高了利润率 难以预料的政治风险和其他风险。 东风、重汽、福田和吉利等企业均已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
互补形式 双方的合作建立在彼此优劣势互补的基础上 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学习对方的优势 不可避免的会将自己的独家技术展现给外方 中石油、中海油与国外石油企业共同开发当地油气资源,加强产业链的合作
网状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一些小企业采用 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 相互结合推销的方式,难免会让人觉得不靠谱 温州鞋能畅销世界各地,起初就是采用亲戚朋友或网络进行宣传,扩大人们的认知度。是家族式企业的一般海外拓展方式。
对外承包工程方式 这是相对传统的方式 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禀赋的优势 遭到国外的嫉妒与阻挠,因为中方人员挤占了外国人的就业率 主要的公司为中建、中土、路桥等公司
劳务合作 也是较为传统的方式 合理利用国内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状 同上 主要是中国承包的大型工程、家政服务等。
备注:由于今天附件上传按钮没有出现,所以只能粘贴了,带来使用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