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11-9 22:53:00

令我奇怪的是,既然大家在报考的过程中,能够知道每个职位的竞争比例,又怎么会出现2777个人选一个职位的情况呢?

楼主又怎么肯定大家都知道这个比例呢?有很多浅显的信息其实是大家往往忽略去找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人们被自己蒙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9 23:48:00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随着我们教育的产业化,大学以上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而又很多找不到工作,所以使得符合报考条件的人数很多,也即劳动的供给要远大于需求;其次,国家公务员考试在11月地,与找其他工作相比并不存在很大的冲突,而且具我们学校统计复习和不复习的效果差不了多少,该条也即包括的机会成本很低,而万一考上了,进入体制内的潜在收益又是非常高的(至少体制外的人这么认为,寻租的机会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9 23:50:00
少了结论:结论就是其实这种行为是非常理性的,而并非楼主所言。高收益与小概率的乘积也许与其很低的机会成本来说是差不多的。不知这样分析对不,请各位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9 23:54:00
以下是引用zhanglr9在2008-11-9 9:48:00的发言:
个人觉得,这是因为公务员的待遇太他妈好了,坐在那里写写文章,打打电脑,下寻下寻,搞搞调查之类的,就能挣个好几千,而且还不会下岗,谁不愿意啊。实际上真的没有干什么实事。这是国家体制的悲哀,如果公务员也像一般工作那样累,工资那样低,看谁还去考。

严重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0 07:44:00
以下是引用yangshuaixd在2008-11-9 23:50:00的发言:
少了结论:结论就是其实这种行为是非常理性的,而并非楼主所言。高收益与小概率的乘积也许与其很低的机会成本来说是差不多的。不知这样分析对不,请各位指教。
+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0 7:44:2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0 07:44:00
以下是引用yangshuaixd在2008-11-9 23:50:00的发言:
少了结论:结论就是其实这种行为是非常理性的,而并非楼主所言。高收益与小概率的乘积也许与其很低的机会成本来说是差不多的。不知这样分析对不,请各位指教。

我们小学生都懂的事情

就是有一些人不明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0 09:05:00
在现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下,公务员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啊。。。。人一旦涉及到吃饭的问题,就失去理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0 09:35:00
以下是引用ouy13在2008-11-10 7:44:00的发言:

我们小学生都懂的事情

就是有一些人不明白

我听说有些人在网上喜欢装成女孩,这样聊天或者玩游戏的时候,会比较占便宜。

(以上这段话是理性还是“非理性”?大家心里有数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0 09:37:00
以下是引用pierpontmorgan在2008-11-9 22:53:00的发言:

楼主又怎么肯定大家都知道这个比例呢?有很多浅显的信息其实是大家往往忽略去找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人们被自己蒙蔽了

“不去找信息”和“有信息不用”同样都是“非理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0 09:52:00
以下是引用yangshuaixd在2008-11-9 23:50:00的发言:
少了结论:结论就是其实这种行为是非常理性的,而并非楼主所言。高收益与小概率的乘积也许与其很低的机会成本来说是差不多的。不知这样分析对不,请各位指教。

你的结论说的不错,其实我的的标题中的反问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你的解释有问题,因为我在4楼已经提到这个问题了:为何不去选择概率更高的公务员?

四楼里面列举的那些效用对人的影响,使人做出了“理性”的选择。

这些效用带来的共同的最大化,说起来很容易,但相信其中的权衡是很复杂的。

就像当年“为何买彩票的人,同时又会买保险”的悖论,还要让弗里德曼来解决。

世上没有多少“随便一想”就能得出结论的命题,望你深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0 10:06:00
不是不知道潜规则,是这个社会逼的呀。无奈之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0 18:32:00

买彩票的理性成分——来自于相比于预期的收益,其购买的成本很低,尽管中奖的概率很小——类似的,考公务员的成本可能相比于很多其他考试成本相对小些,更容易使人接受;而买彩票肯定也有非理性的驱动力,我们对经济行为的理性人的假设总是很难在真实生活中成立,因此,从众等都可以成为解释。(当然,买彩票带给人的收益可能还包括寻求一赌为快的心理上的刺激,考公务员很难带给人这种效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0 20:42:00

为何不去选择概率更高的公务员?

任何人都想通过“以小搏大”来寻求最大化,概率更高的公务员职位会是其满意的职位吗?如果其想随便捡一个职位去考,那么还不如找其他的职位呢,这一方面是其心理的期望作祟,另一方面是公务员的不同职位反映的是潜在的寻租机会和给自己带来的体面程度。我想应该没有概率高而职位也同样很高的公务员职位吧,这种资源就如同吉芬商品一样罕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1 10:22:00
以下是引用yangshuaixd在2008-11-10 20:42:00的发言:

为何不去选择概率更高的公务员?

任何人都想通过“以小搏大”来寻求最大化,概率更高的公务员职位会是其满意的职位吗?如果其想随便捡一个职位去考,那么还不如找其他的职位呢,这一方面是其心理的期望作祟,另一方面是公务员的不同职位反映的是潜在的寻租机会和给自己带来的体面程度。我想应该没有概率高而职位也同样很高的公务员职位吧,这种资源就如同吉芬商品一样罕见。

请不要绝对化,我没有说概率高而且岗位最令人满意。

1:40左右的公务员,我想完全有很多令人满意的职位,例如审计厅(我报过),要比其他的地方好很多。

而且这种“一次性”的投注,相对于彩票来说,其实更容易导致人趋向于成功率高的位置。

但为何大家都去报一些根本“没概率”考上的地方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1 11:00:00
理性人在现实的压迫下也会缺乏理性,高风险高收益,就像大家争先恐后的买彩票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1 13:49:00

我也想报考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1 20:20:00
以下是引用cd0532在2008-11-11 11:00:00的发言:
理性人在现实的压迫下也会缺乏理性,高风险高收益,就像大家争先恐后的买彩票一样。。

我的观点并非报考者“缺乏理性”,而是报考者是理性的,但这种“理性”要比彩票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07:34:00

    大政府小社会,公职的吸引了远大于其他行业。

    社会价值导向问题,其实人越多报考越加剧报考热度,这跟以前的计算机热、外语热类似的。基于一个普世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的导向标,失败被忽略,成功则被放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09:19:00

下面是我在微观发的一个帖子:

我发现很多人,张嘴闭嘴说翻译过来的书如何如何差,原版如何如何好,

但其实他们根本没看过任何一本书。

无非就是炫耀自己经济学水平的同时,再炫耀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罢了。

真正看懂经济学书的人,无所谓这些翻译的错误,反而能找出这些翻译的错误,比如楼主。

我看Silberberg的经济学结构的时候,光小错误就挑出上百个,每当翻译的模糊之处,认真看看原版,

很快就豁然开朗,并且理解的更进一步了。

不过我还是会先看中文的,就算有一天我英语水平高了,相信还是高不过我的中文水平的,

(估计也不会高过翻译者)与其用这些东西提高英语水平,还不如先了解其框架,

然后对翻译者有问题的地方加以深究,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水平。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86116-1-1.html&star=6#244468

其实我感觉,很多人的“一定要报好岗位公务员”的心态,与上面的“炫耀”有类似之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11:09: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1-11 10:22:00的发言:

请不要绝对化,我没有说概率高而且岗位最令人满意。

1:40左右的公务员,我想完全有很多令人满意的职位,例如审计厅(我报过),要比其他的地方好很多。

而且这种“一次性”的投注,相对于彩票来说,其实更容易导致人趋向于成功率高的位置。

但为何大家都去报一些根本“没概率”考上的地方呢?

昨天和一高中好友吃饭,聊到公务员考试。

我朋友报考深圳海关监督职位,据说8000多人竞争20职位。同时,同一职位招25人,报名才31人。

我打趣:“你苯啊,为什么不抱那个”

朋友无奈道:“这公务员报考限制太死了”

我立刻想起此贴

回来网上一搜,果然:

部门
代码
部门名称用人
司局
职位
名称
职位
代码
计划
人数
合格
人数
553深圳海关深圳地区隶属海关或办事处海关监管(一)07010010013312293
553深圳海关深圳地区隶属海关或办事处行邮物品监管0701001002339914
553深圳海关深圳地区隶属海关或办事处稽查、统计与关税070100100333659
553深圳海关深圳地区隶属海关或办事处计算机开发与维护0701001004161224
553深圳海关深圳地区隶属海关或办事处海关业务07010010052531
553深圳海关惠州地区隶属海关海关监管(二)0701002001208588

 

爪兄,

看来你忽略了公务员报考的限制条件了

这只能横向比较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2 11:13: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11:59:00

这么小的一个概率的投资,就算回报率有多高都是太冒险了,报考公务员的投入,有那些?时间,精力,这些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机遇,在你为公务员“奋斗”的时候,你比别人失去的机遇又有多少呢?

同样的几率你拿去投资了“公务员”

如果你拿这样的概率去投资,你获得的又是多少呢?

如果大家都成功了,公务员的你又能获得多少的收益,作为老板的你又获得多少的收益?这是投资的问题,同样的概率大家当然是为了最大的收益着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12:30:00

这个人数是一个均衡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18:02:00

公务员是金饭碗啊~~~没有办法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01:05:00

我对公务员没有研究过,但是听说是很有内幕的,如果只有1个名额,是不是要有关系才行?—晓得的朋友请指点一下吧……

even if 没有内幕,考上了,但是上面没有人,估计也是爬不上去的吧……

纯想当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22:57:00
看来我得好好看看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23:3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4 17:16:00
知道买彩票的中奖率极低,但还不是大有人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4 20:46: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30 09:20:00

国家公务员考试今日开考 淘汰率高达98.7%

2008年11月30日02:29   大洋网  薛冰

在一次次被用人单位招聘“调戏”后,他们发现还是被称为“国考”的公务员考试靠谱。然而,百万雄师都想挤过独木桥谈何容易,除少数幸运儿,更多人充当了“公务员考试的分母”,他们自嘲是“国考炮灰”。

何谓炮灰?按报道主人公周悦的话,“炮灰的意思就是做无用功,陪着冠军跑的人。”据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超过了104万,而最终能捧上“金饭碗”的仅仅13566人,也就是说,有超过100万人将成为“炮灰”,淘汰率高达98.7%。由此可见,“炮灰”之说,尽管有些悲情,客观上却是一种实情。

77.5万人将争夺1.35万个国家公务员职位!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于本月30日举行,记者昨日获悉,广州17所高校共开设29个考点,为方便考生应试,广外四个校区各设考场。省人事厅相关部门提醒广大考生,已取得考试资格者应及时打印准考证并提前“踩点”,熟悉考场地址和交通路线。

粤考点比去年增多两处

广东省考点今年仍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旅游学校等16所学校成为“国考”考场,共开设29个考点迎接全省考生,考场总数较去年增多两处。据悉,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将根据面试比例,确定各职位参加面试和专业考试的人选名单,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和国家公务员局网站上统一公布。按照规定,进入面试名单必须按照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根据计划录用人数3~5倍的比例确定,并公布面试最低合格分数线。

加强保密避免试题外泄

对于社会高度关注的乙肝病原携带者的报考问题,记者昨日获悉,有关部门已联合下发《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凡是乙肝病原携带者,经检查排除肝炎的,属于合格。人事部门表示,对合格的考生,招录机关不得超出标准随意淘汰考生;对于在体检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考生,不予录用或取消录用。

据悉,今年国考将加强试卷保密工作,有关部门表示,对出题人员将进行认真选择,并且有纪律要求,比如出题人员要集中,要进行一定方式的隔离。在试卷运送保管等各环节,相关单位也将采取严格措施,确保试题不外泄。

在阅卷工作中,人事部门明确,一名考生答卷中的每一道题,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阅卷人员背对背打分,成绩是在阅卷人员给出分后由计算机自动合成。

平均百名考生仅录两名

据了解,中央国家机关今年招录公务员的职位约为1.35万个,截至目前,已通过认证的考生超过77.5万,再创报考人数历史新高。

按照这个比例计算,今年“国考”的难度又有增加,录取率约1.75%,换言之,平均百名考生中,最少有98人要被淘汰。

(个人认为,这个比例也算可以。)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一年热过一年?专家认为,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和扩招毕业生进入市场是造成公务员报考“升温”的重要原因,在此状况下,参加公务员考试已成为最好的就业选择,加之近年主管部门放宽了报考条件,除特殊职位外,招考职位的资格条件不设性别、身高、体重、外形、婚姻状况或毕业院校等方面的限制,使有资格参加考试的人更多。最后,该专家认为公务员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职业风险相对较小、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较完备而被考生青睐。

专家鼓励大学生考公务员:55分可当温总理同事

据信息时报10月18日报道

“55分可以当温总理的同事!”公务员招录考试辅导专家、主讲人赵玲玲这样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公务员考试。

10月16日晚,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赵玲玲广商谈公务员应考。

据她介绍,每年公务员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但考生人数参差不齐,所以造成考试平均分较低,进入国务院办公厅的笔试分数只需两科平均55分,故有“55分就能和温家宝做同事”一说。

赵玲玲说,公务员考试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关键在于打破常规思维,掌握应试技巧,并选择合适的教材,仔细阅读考试大纲。

她提醒考生,现时公务员考试考生的专业开始多样化,并不限制于管理或法学,且开始由文科向理科倾斜,报考条件也逐渐放宽,考生应大胆报考。

大学生就业寒冬如何拯救公考"炮灰"?

据广州日报11月19日报道金融海啸、跨国公司裁员,让瞄准外企的名校尖子生乱了阵脚。在一次次被用人单位招聘“调戏”后,他们发现还是被称为“国考”的公务员考试靠谱。然而,百万雄师都想挤过独木桥谈何容易,除少数幸运儿,更多人充当了“公务员考试的分母”,他们自嘲是“国考炮灰”。

何谓炮灰?按报道主人公周悦的话,“炮灰的意思就是做无用功,陪着冠军跑的人。”据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超过了104万,而最终能捧上“金饭碗”的仅仅13566人,也就是说,有超过100万人将成为“炮灰”,淘汰率高达98.7%。由此可见,“炮灰”之说,尽管有些悲情,客观上却是一种实情。

“炮灰”一说的流行,反映了大学生求职的悲怆与无奈。按理说,公务员考试只是众多就业渠道中的一条,但由于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具有户口、福利等安定职业的关键要素,这几年公务员考试一直都是求职热点,报考人数犹如芝麻开花,以至于今年中国残疾人组织建设岗位供需比达到4584∶1,夺得第一。在这种情况下,想通过公务员考试实现就业简直是“华山一条道”,考上公务员无异于中了彩票。

“炮灰”一词,还暗示了一种渴望就业的焦虑情绪。就业问题原本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老大难问题,今年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谓难上加难。一方面,企业在校园的招聘需求大幅缩水,有些公司的校园宣讲会成为“形象宣传会”;而另一方面,今年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0万,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超过33万人,比去年上升4万人,如果再加上省外大学毕业生,将超过50万人在粤“找饭碗”。在僧多粥少的求职环境下,毕业生们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公务员考试只是在“就业无门”彷徨无助的时刻紧紧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而已。

其实,光有自嘲显然是不够的,毕业生们还得“自救”。于是乎,在今年的高校招聘季节里,我们看到了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场次将增加到44场;我们看到了一部分大学生继续考研或者考博,以期在静静的校园里度过这阵寒潮;我们也听到了中山大学校长恳请校友“下订单”,“希望已有成就的校友利用手头资源,多提供就业岗位给师弟师妹们”。诸如此类,都是我们求职思路的一种转变,是我们不愿意“当炮灰”的一种积极表现。 信息时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30 10:38:00

用理性不理性解释,与用偏好不同解释,一样没说服力吧。

照这样逻辑,买彩票的,中奖概率更低,是不是更无理性?我的看法是,为何这么多人会“无理性”,背后的约束条件是什么,才是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