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本科金融,研究沪港通比较多,看了不少文献,读了不少资料,不才简单总结了几点沪港通对我国股市主体影响,抛砖引玉,有没有人谈一谈下半年你对深港通政策出台影响的观点。。新人求罩ING(转载请注明出处)
沪港通对股市参与主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就个人投资者来看,政策上沪股通对香港方面的个人投资者并没有添加更多的约束,相反港股通方面对大陆的个人投资者提出了证券账户与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50万人民币的要求。
这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相对于已经成为国际性金融城市的香港而言,大陆的个人投资者的经验显然较之于香港国际金融环境熏陶下的香港个人投资者远远不够。这个结果与两地的股民结构和居民投资结构有着莫大关联,首先我国大陆沪深两市的机构投资者占投资总额比例没有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比例高,因而我国股市并不是一个高度发达而又有效的资本市场,那么置身其中的广大小投资者并不能得到投资的锻炼,经验不足时必然结果;其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有了改善,可是与发达国家与地区比较而言,表现居民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还是太高,大陆居民平均来看,用于投资的收入占比不高,这也是导致大陆股民比香港股民普遍意义上看经验不足。
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以QFII、QDII、RQFII为例,系统描述沪港通政策带来的变化。
QFII和RQFII都是指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不同之处在于,QFII用外汇在我国兑换成人民币投资于A股,RQFII则用少量的人民币经由香港中资金融机构投资于A股。从资金的最终归属来看,QFII与RQFII都是转变成人民币投资于A股,这与沪股通不谋而合,不可避免两种政策出现了替代效应。
同样QDII是指合格的境内投资者,与QFII、RQFII刚好互补相反,自然QDII会与港股通产生一定的政策替代,不同的是中国政策开启以来的QDII大多将资金投向香港股市,QFII和RQFII则机构分布更加广泛,资金来源更加分散。
沪港通政策分为两个方面,沪股通和深股通自然的形成了一个资本流的闭环,而QFII与QDII一样形成了一个闭环,不过这个闭环并不是一个完全对称的资本流循环。这两项制度安排都是帮助流出的人民币向国内回流,流入的外汇适当向外投资,为我国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做预热与准备。
那么要是说,沪港通抑制了QDII&QFII政策实行,或说QDII&QFII政策阻碍沪港通政策实施,这些说法我却并不认同,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两组政策的政策准入前提不同,沪港通政策要求的适用条件,与机构投资者政策要求的适用条件显然不同,沪港通可以是机构或个人投资者,而后者限定了只能是机构投资者,另外投资标的的股票前者必须是两地股市指数的成分股,这一点前文有所提及,而后者政策却可以投资于部分非股票证券,实行有限制的会另行附加限定。第二,两组政策投资额限制不同,前者政策由两地证券交易所明确规定,而机构投资者政策则和外汇管理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机构投资者政策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闭环,QDII投向境外的资金不一定会从当地经由QFII回到境内,沪港通则不然。
总之,机构投资者政策与现行的沪港通政策虽存在替代性,但重点在于两者政策的互补促进,沪港通政策推动了资本项目流动顺畅,会成为我国资本项目逐步放开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