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有一条较为引人注目,“除另有规定外,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这意味着网贷行业原本为自己增信的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有可能推倒重来。
该意见会引导P2P平台将资金交给银行存管,未来P2P资金银行存管将日益增多,网贷资金在银行由存管到托管这段时间的“真空期”乃至未来,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将成为主流。方面的市场份额将逐渐降低。
“存管”非“托管”
为降低银行风险背书
存管与托管一字之差,意思却大不同。
存管业务指银行对P2P平台的资金进行存放,平台可以随时提取资金,银行并无监督资金流向的义务。而托管则要求银行对平台的借款人和投资人分别开立账户,银行根据指令对资金进行划转。整个过程平台都接触不到资金。
但此次《指导意见》却只提存管。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是‘存管’而不是‘托管’,降低了银行承担的风险,让银行更有动力来发展这项业务。”
尽管银行作为客户资金第三方托管机构在安全性上要更胜一筹,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来看,银行和P2P机构的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位支付行业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从银行角度而言,由于为P2P资金作托管难免给外界留下“背书”印象,因此,很多大银行较为谨慎;而从P2P机构的角度而言,并不希望自己的数据被银行轻易拿走,所以P2P平台真正与银行合作还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