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炒股的人不是可耻的 在一家影视公司工作时,曾遇见一位40来岁的面试者来应聘编剧工作,倒上一杯茶后,便和他聊了起来。他一边兴致勃勃的打开随身携带的iPad给我看他多年来写的故事,一边闲谈自己的履历。当我问及他最近一份工作的情况时,他脸上表现出了一些难为情的样子,他说:“说实话,我不务正业多年了,一直在靠炒股赚钱。”
听那位面试者谈及的内容总结总起来就是:他靠炒股在上海已经拥有多套房产,收入不愁,但其中美中不足并困扰了他多年的是——他想摆脱“就是那个炒股的”这个别人对他的印象。如今他想在炒股之外做一点企及梦想的事情——写故事、拍电影他多年的梦想,并且现在也有能力投资电影了。这位面试者就属于一面在股市中赚得盆满钵满,一面又觉得炒股丢脸的股民代表。
由此把目光投向当下,可发现认为炒股可耻的还人大有人在。股市暴跌前,出现了大量关于九零后炒股的报道,股市暴跌后,反对年轻人炒股的声音又是一片哗然。某经济学博士一篇劝说人们别把浪费时间在股市上的文章被多家门户网转载,一时大红大紫。
当前,股灾过境,让不少股民心事重重,也让不少不炒股者笑看股市沉浮,但我们还是得公正的看待炒股这份职业——这并不是一份可耻的职业。
炒股本身就是一个通俗的字眼,从经济学上讲,它就是一种投资行为,它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炒股者,为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流动性。
可以说说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作为一流金融中心的纽约,人口约800万,其中金融业从业者近70万。在这里有在世界上叱咤风云的摩根、美林等投行,还有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等,其主要投资领域就包括股市。如果没有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纽约只能算一个三流金融中心。
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如果没有发达的金融业是不可理喻的。如果金融业不具备国际影响力,想成为一个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那真的只是一个梦。而股票市场,正是金融业领导地位的重要支撑之一。
市场经济与股票和炒股息息相关。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强调资本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资本要流动起来,关键就靠股票市场和银行。中国要与世界经济共赢,必须做大做强股市,使之成为中国与各国经济连接的桥梁,这需要人才的支撑,仅此便可说明炒股是一样很正经的行当。
当代炒股早就成为一种高度专业化、智能化的行当,欲望是其职业驱动力之一,但志趣极端重要。比尔?盖茨、乔布斯放着名牌大学不上,整天沉迷在电脑里,结果有了微软和苹果。同理,巴菲特11岁开始炒股,这是他投资炒股生涯之始。索罗斯大学毕业后先是在伦敦炒股,后来到美国,还是炒股。炒股与其他行当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现在已经出了马云、王健林这样的世界级企业家,但还没有出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股神。如果我们继续保持对炒股的无知与偏见,对我国的金融人才的培养之路来说是很大的一个绊脚石。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然我国股市时间不长,周折诸多,但不能因此把炒股变成有不务正一业的误解。炒股能炒出一番天地,那是投资才能的证明,人们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干力所能及的事,这并不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