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另类投资_另类投资业务的产品发展趋势
什么是另类投资
“另类投资”是指在股票、债券及期货等公开交易平台之外的投资方式,包括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地产、矿业、杠杆并购(Leveraged Buyout)、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s)等诸多品种。
另类投资运作的一个根本理念是:市场未必一定有效率,许多企业、项目的价格没有体现其内在价值,因而离公共交易平台越远,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偏差可能越高。另类投资的重点便放在没有上市、但具有包装潜力的企业和项目上,通过购买、重组、包装、套现,将收购的企业或项目的价值体现出来。
由于不在公共交易平台上运作,另类投资的一个重大特点便是缺少流动性。一个项目从购入到套现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于是另类投资基金一般设有5、10年的锁定期,中途赎回很困难。
另类投资业务的产品发展趋势
另类资管产品具有非标准性、风险隐蔽性、低流动性、长久期等特点,模式多样、风险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交易结构历经了不断的演绎和推进,从而迎合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并适应市场投资者的需求。
交易结构复杂化。另类投资产品盛行伊始,交易模式中仅涉及融资主体、担保主体、资产管理机构及投资人几方,结构以一般债权为主线,嵌套较少、结构透明。而当前,另类资管产品已经引入了特定资产收益权和有限合伙企业(发起私募基金嵌套)等多种模式,增加了交易层级,将多种结构叠加设计,使得交易结构的风险愈发难以识别、基础资产更难确定、结构的穿透性更差、而风险的隐蔽性更强。
产品类别多样化。另类资管产品的资产类别已经愈发宽泛,模式从一般债权类逐渐向特定资产收益权、名股实债等类别转变,结构嵌套层数增加,权责关系渐趋模糊,主动管理难度增大。
这一转变很大程度上又源于融资方降杠杆、美化财务报表的需求。2013年底,中国非金融债务的GDP占比已升至210%,虽然短期内为稳增长、防止经济硬着陆,我国债务风险并不会集中爆发,但在产能过剩、资产价格下行的大环境中,过高的杠杆率始终威胁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许多企业已着手调整其资本结构,而一个重要途径便是通过股权及类股权资管产品的方式进行融资。
交易主体关系重叠化。另类资管产品的交易结构中,所涉及交易主体数目增加、重叠性日益增强、风险隐蔽度趋高,模糊化了权责关系、提高了风险管理的难度、对投资人的项目评估及甄选的能力都提出了极大考验。
也正因如此,本文将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对市场上常见另类资管产品的交易结构进行梳理、分析与总结,并诚恳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以此简单体会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