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123 9
2015-08-01
这几天看到个帖子说是举报华中科技大学的抄袭论文,这个是社科类的,举报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抄袭,抄袭重点就是与某人作品雷同但未注明的部分。原帖是这个https://bbs.pinggu.org/thread-3745269-1-1.html
如果光是看帖子,我们会以为这个帖子不错,揭露了学术不端现象,这一点也基本可以同意,但是下面的事情就开始出现喜剧性了。
首先就是一个人回复到“发贴人不就是没评上副教授吗,至少这样吗,你的东西就敢保证一点没和别人的雷同?”
开始出现问题了,难道是举报人和被举报人认识。
但是接下来的人更狠直接提到被举报人中了国家社科,现在还在公示把他拉下来。
最后慢慢的提到名字了。“张廷国,你到底在搞什么鬼?”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心里有数是怎么回事了吧。

其实学术抄袭是个很不道德的事情,但是借学术抄袭这个名头来打击他人,那就更不道德了,更何况还没有第三方评判之前更不能妄下定论。如果是因为没评上副教授,他人评上而借此举报,就算是有问题,那么举报人也是一个小人。如果真是已学术为重,是个道德操守高尚之人,首先应该和论文的作者去咨询,看他的回复是什么样的,如果真是有问题那接着可以和杂志社联系,或者和学校方面联系,让第三方来判断到底是否是抄袭,最后在下定论。
社科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个小的过程,那就是你可能会引用大批量的前人成果作为依托来进行后续研究,那么在引用他人成果的时候该怎么抒写才能保证是合理的这个到现在也没有一种非常完善的方法去衡量,不管国内和国外都是一样的,我上次看到一篇菲律宾和一篇德国的SCI,他们都是讨论的社会资本,但是在引用他人文章的时候处理方式就是截然不同,一个就是完全照抄,最后做上所有作者标注,一个就是进行句序转换,压缩精简提炼,但是并未做标注,而是在开头就以提炼的手法来抒写。这两篇文章最后都出版也没有受到任何举报,而且他们的被引次数很高。
回过头看了下这个举报帖子,举报帖子中楼主将自己认为是抄袭的全部截图并给予说明,但是仔细看下来并不像是抄袭(在此声明啊,这只是我个人观点,如有疑问看那个举报贴),而是一种句序转换和提炼,社科类论文判断是否是抄袭是以重复度来决定,当然这个可能有欠缺,那么对于自己提炼和精简的文字是否要注释也没硬性规定,所以本人觉得如果强硬的归结为抄袭太过于武断。
当然从帖子的回复可以知道可能这里牵涉到了聘职称没评上,而来的打击报复,以及日常矛盾的暴露,但是我想说如果真觉得是抄袭,那么请先和论文作者先沟通讨论,如果不行再找第三方去判断,并将独立方评判的结果发到网上供人讨论,或者有杂志社来判断,而不是通过以举报抄袭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毕竟这不是你说是抄袭就是抄袭的。
附件列表
QQ截图20150801162643.png

原图尺寸 19.78 KB

QQ截图20150801162643.png

QQ截图20150801162515.png

原图尺寸 40.73 KB

QQ截图20150801162515.png

QQ截图20150801162318.png

原图尺寸 20.65 KB

QQ截图20150801162318.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1 16:49:04
借举报之手来打击他人是很不道德的,更何况对方是否是抄袭还没定论。我们欢迎相互监督,但是对于这种损招是非常反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4 00:26:15
现在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借着学术抄袭这个名头来打击他人,这样的人难道就可以保证他们完全没事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4 09:14: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4 21:22:58
借举报之手来打击他人,这招太过于阴损。而且自己也还没确定到底是不是抄袭。只不过是自己没评上副教授就这样打击报复可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4 21:24:47
这个举报人实在是恶心,借举报之手来打击他人,实际上自己都没确定到底有没有违规。只是自己没评上副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