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之处在于:一、如何不动用政府和银行的资金就让那些生产产品的小老板招更多的人,生产更多的产品?这个时候老百姓手里还没挣到钱呢,生产出来卖不出去怎么办?
=================================================================================
零售业者确定用什么产品作为库存商品,一般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大型商品的库存总量如商品房,一般由国家根据城市化发展需要来进行规划,这好象有点计划的味道,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未来农村的农业从业人员将只需保留几千万人就行了,农村的农民才能通过减少农民数量走向真正的富裕,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农村人口的减少就为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对这块城市化的发展,我们有几个重要商品的生产可以作到有计划的发展,如居住用商品房和城市里面的各种商业铺面等.我国的农村人口有多少人呢?统计数据表明,大楷是9.4亿人,如果要满足9亿农村人口转化成为城市人口,仅仅居住一项,大楷需要多少居住用商品房呢?(可能需要生产三亿套吧?)又需要多少各种商业铺面呢?
如果每年全国生产居住用商品房一千万套,以这个速度造房子,至少也要造三十年才能完成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建造出来的商品房首先成为零售业者的库存商品,然后再向消费者进行销售,也许开头的几年,人们的积累不够,消费热不起来,随着商品房库存量的增加和住房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消费肯定热起来.如果商品房的库存总量达到一亿套,假如每套平均生产成本是50万元,国家中央银行就需要向零售业者提供50万亿的货币量,用于生产需要.这个货币是新增加的,也就是说,是中央银行根据零售业库存需要直接印出来的,这些新增加的钱最终跑到了劳动者的手中,成为可以消费的价值符号.人们可以把自己挣得的这些钱用于各种消费,也可以用于储蓄或者其他方面的投资,最后通过购买零售业者的实物商品完成第一次终极循环,然后再由零售业者拿出一部分钱来补充减少的库存商品.
其他的各种商品库存量应该怎么办呢?一般可以这样来进行操作,一是要求零售企业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二是要求零售企业的经营规模必须达到一定的最低要求,三是要求提供最起码的经营条件.例如,经营汽车零售的企业,全国必须达到一万五千家,每家汽车库存数量达到至少50辆,这50辆汽车的成本总价不能低于5百万元;铺面面积至少250个平方.这里面的库存商品资金由国家印钞提供,而不是向财政或者银行贷款,其他的资金由零售业企业自己提供.每家汽车库存数量和成本总价越大,,这样的零售企业就越少。我认为,这方面的发展,全国的某种型号或者使用性质的汽车成本总价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宏观控制才行.再如服装这样的零售企业的发展,对其数量、规模、经营条件的要求,也可以参照这个办法进行。
众多的生产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必须按市场需要来进行,一般按定单要求来进行生产,如果您的企业没有接到定单,最好不要忙着进行生产,当然,企业可以生产一些样品出来试销。零售企业愿不愿意选择某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作为库存商品,一般都是根据其销售情况来决定的,这个是销售企业自己决定的事情,这个不能搞计划,由市场说了算。
今天就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希望能让您感到满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5 22:00:2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