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恐怖魔王在2009-1-3 23:26: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mzyb在2009-1-3 20:56:00的发言:我是一个门外汉,刚开始了解经济学,来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1,首先,楼主能够给出一套自己的方法体系,令小弟佩服,我离这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需多多学习;
2,然后,说说看完所有的帖子对楼主观点的理解(可能没完全理解):楼主认为拉动内需的重点在于零售业,在不需要政府银行资金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零售业库存到一定程度,这样可以有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这部分工人和剩余农民的收入,这样他们用手中的钱投入到消费当中,从而真正实现内需的拉动和经济的良性发展。大观点跟大家一致:致力于有效拉动内需。关键点在于瞄准了零售业。
3,感觉道理很正确,也提不出具体有什么问题,但是我总是看不太懂。不懂之处在于:一、如何不动用政府和银行的资金就让那些生产产品的小老板招更多的人,生产更多的产品?这个时候老百姓手里还没挣到钱呢,生产出来卖不出去怎么办?二、政府收购然后再卖,不过这不就是要花政府的钱了嘛。整个下来政府高价买地价卖还是地价卖高价卖?前者政府需要多大的支出才能达到楼主要求的零售库存标准,是不是会很大?后者相当于把商品价格提升了些,相对降低了老百姓的购买力,这样的话真会出现楼主所说的良性循环吗?
对了,注意到楼主一句“将零售业利润限制在0%~6%范围内”,这未必太过计划经济了吧,是不是会引发很多不良影响呢?
综上:对楼主观点理解不够深刻并表示一定的怀疑。不过个人感觉找到拉动内需的关键切入口真的很重要,如何找到它,是否有这个入口我并不知道,知道的是这需要广大的仁人志士多多努力。
刚认识本论坛,受益匪浅,在此谢谢论坛管理支持人员。
感谢您,朋友!感谢您对该贴子的关注和基本认可。
看得出来,朋友是个真正关心国计民生的有心人,您能用大量时间了解我写的文章说明您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再一次的向您表示感谢!
您提出的问题,在我前面的贴子里面已经有答案的,希望您带着您的问题仔细看前面的某些贴子,思考您提出的问题答案。由于今天晚上我抽不出来时间,所以不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明天我尽量抽时间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多谢楼主忙中抽时间给我做出详细解释~
我现在理解楼主所说的不话财政和银行的钱的意思是那部分资金的空缺由央行新印钞票来解决,不知是否正确?
恕我冒昧,想根据自己浅薄的认识对楼主提出的具体方案提出我的疑惑,具体如下:
1,9亿农民城市化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需要有充分的基础条件才能实现,世界上大多城市化进程超速的国家城市(如孟买)都出现城市贫民窟的问题,我想我们要避免诸如此类的问题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您所说的城市化非常困难;当然,您的意思可能并非要求一蹴而就地实现9亿人城市化,而只是想表达城市化进程会加大房地产刚需和这样可以实现农民富裕,但是就我看来一方面现在中国房地产存在大量刚需,向我这样的大学生心里想得就是将来房子的问题;另一方面,我认为这9亿农民只有在能够获得比另外0.4亿人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情况下才会进城,这又增加了这个想法实现的困难;
2,仅房地产就需要投资50万亿,所有行业加起来所需要的数目不敢想像,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严重的通货膨胀十分必要,另外人民币大量贬值影响汇率,将会产生严重的政治影响,也不得不考虑,但是我没有看到楼主在这方面做出什么努力;
3,在楼主说的“一般可以这样来进行操作,一是要求零售企业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二是要求零售企业的经营规模必须达到一定的最低要求,三是要求提供最起码的经营条件.”方法下,投入市场的产品数量就已经确定了,起码最低线已经定了,有着很强的计划力度。而“众多的生产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必须按市场需要来进行,一般按定单要求来进行生产”又强调一定程度地发挥市场作用,理论上两者都有兼顾,实际上操作应该十分困难。
4,一个企业家很容易花大量语言来形容公司的经营模式,在他认为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比较复杂。我个人认为楼主的想法还是不够简单,当然,至今还没有谁提出过简单的方法......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看法,说出来供大家看看。书生气浓了些,各位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