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3012 0
2015-08-05

利率汇率联动机制讲的是什么_基于市场化的利汇率联动机制分析


利率汇率联动机制讲的是什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和汇率高度相关,二者的变动互相制约,尤其是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十分明显,并共同对一国货币供应量和内外均衡形成影响。目前我国管制性利率和非市场化汇率构成现行金融体制的两根支柱。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利率市场化后,如果我国出现经济增长减速,而国际利率又上升,我国中央银行将面临两难选择:降低利率刺激国内经济,会引起国际收支失衡;而让国内利率随行就市又会加剧国内失衡。根据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这时如实行浮动汇率制,则我国可单独维持低利率政策,因为低利率引起资本外流使本币贬值,而本币贬值可以刺激出口,改善国际收支;同时还可刺激出口行业扩大投资,增加有效需求,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可见,要实现内外经济政策的协调,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必须及时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以形成利率、汇率联动机制。


基于市场化的利汇率联动机制分析


        在市场化条件下,利率和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即利率和汇率自由化且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条件下,利率對汇率的影响显而易见。


  利率對汇率的影响可以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就短期而言,在一国开放资本市场的情况下,利率将通过短期资本的流动影响汇率。利率升高将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求变化,十中有六次预测恰當的人,得兴起资产。从而导致汇率发生变化。一是本国利率升高将使本国金融资产相對更具吸引力,导致国际短期资金流入,使外汇市场對本币的需求增加,本币升值;二是利率提高意味着使用本币贷款的成本提高,致使本币信贷数量减少。相应地,进入外汇市场的本币数量也会减少,从而减少對外汇的需求,使外汇供求关系朝着供大于求的方向变化,从而导致本币升值。


  从长期来看,利率可以通过经常项目的变动影响汇率。利率上升,将导致银根紧缩,投资消費减少,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供给,促使本币升值;利率下降,将导致货币供给增加,投资消費增加,进口增加。而出口取决于他国對该国产品的需求,不一定会随本国生産的增长而增长,这会促使外汇需求上升,本币贬值。


  如果利率的变动影响到物价的变动(或预期物价的变动),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就会影响到本国通胀率和外国通胀率之差(或预期本国通胀率与外国通胀率之差),这样,就会引起汇率变动(或预期汇率的变动)。


       此外,实际利率的变动还会對即期和远期汇率产生影响。外汇交易者在追逐各国之间较高的利息差额时,为了幸免外汇风险,往往對每笔交易都进行抵补套利,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使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在即期外汇市场上供不应求,即期汇率上升,而在远期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远期汇率需要贴水。


       汇率变动對利率的作用机制


  现在所论述的汇率变动對利率的影响,是基于市场条件之下的,因为非市场化将导致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机制割断,因此也谈不上汇率影响利率。在开放条件下,汇率变动對利率的作用主要通过物价和短期资本流动两个渠道。


  1. 汇率变动通过物价影响利率。汇率变动通过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两方面影响物价。以本币汇率下降为例,从进口角度看,本币汇率下降后,进口商品的物价用本国货币表示会上升。使以进口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上升,如果该国對进口品的需求弹性很小或没有其他的替代品,那么在进口物价及相关产品的物价上升而需求又不下降,并且这种进口商品在国民生産总值中比重较大的情况下,会通过生産成本上升推动最终成品价格上涨,这会推动国内消費物价水平上升。从出口角度看,本币汇率下降,增加了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使出口扩大,在出口商品供给弹性较小的情况下,国内商品供不应求,使太多的货币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劳务,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此外,本币汇率下降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上升,使实际利率下降,这样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引起借贷资本供求失衡,产生名义利率上升的压力。


  2. 汇率变动通过短期资本流动受预期因素的影响而作用于利率。本币汇率下降会激发人们产生汇率进一步下降的心理,引起短期资本外逃。国内资本供给减少,导致利率上升。但是,如果汇率下降也会激发起人们對汇率反弹的预期,则可能引起短期资本流入,国内资本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下降。不过根据多恩布什的理论,汇率的预期变化率取决于长期汇率水平与即期汇率水平之间的差距和两国相對經濟实力的变化。


  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


        从以上理论不难发现,我国人民币利率和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比较弱,二者之间缺乏灵活的反应机制,在宏观调控中,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明显。因此,通过市场作用,建立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机制已是刻不容缓。


  (一)人民币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矛盾冲突


  1.汇率制度的相對刚性和利率—汇率联动的矛盾冲突


  2005 年7 月21 日,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施,汇率弹性较之前已有所增强,但与完全浮动相比仍显刚性。汇率制度的改革,使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大量投机资本流入境内,央行为维持外汇市场均衡,必須不断进行外汇干预,大量买进外汇资产,进而导致外汇储备相应快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外汇储备达到1.53万亿美元,较 2006年增长43.32%,稳居世界第一。

面對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央行不得不采取公开市场业务,发行票据进行冲销干预,而在冲销干预下货币的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利率有上升压力而其预期却不上升,利率-汇率内在传导的机制被相對刚性的汇率制度所隔断,利率汇率不能有效协调。正是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这种矛盾冲突,造成2005 年以来我国宏观經濟运行持续过热,货币供应量超标,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2.利率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矛盾冲突



  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必須致力于维持汇率稳定,为做到这一点,央行经常被迫對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然而这种干预的操作会對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产生影响,进而對利率产生或升或降的压力,如此看来,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汇率制度,其独立性不强。同时,执行冲销性货币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冲销干预的效果受公开市场业务规模、财政赤字承受能力、资本管制程度、微观經濟主体的资产调整等因素制约,同时外汇市场上失衡的经常性和方向的不确定性也使央行冲销干预十分困难,货币政策独立性更是受到严峻冲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