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p>从金门马山泅渡回祖国大陆,从北大的潜心修读到师从诺奖得主舒尔茨,从芝大的博士到Yale的博士后,从投身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到CCER的创建,再由CCER到世行的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科学家,林毅夫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色彩。甚至在此之前,我都认为“弃暗投明”的政治背景,是林毅夫最好的通行证。可是,当我放下手中沉甸甸的《论经济学方法》时,我发现,我错了,是一个男人的胸怀成就了真正的行者无疆。</p><p>&nbsp;</p><p>薄薄的一本,黄黄的封皮,上方画着一个Q版林毅夫教授的头像,而封皮的右侧,则谦虚的写着:与林老师对话。这就是我对《论经济学方法》的第一印象。可是,当我仅仅读完它的序言部分时,就已全然爱不释手了。</p><p>&nbsp;</p><p>在这本书中,我读到的不仅仅是林毅夫教授学习经济学、研究经济学的方法论,更多的是领略大师的博学与胸怀。令我感到惊奇的是,一位经济学教授,头脑中充满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金刚经中的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更为出奇的是,他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经济学现象,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成语加以囊括。而达到这种境界,必然是博学善思、融会贯通的结果。所以,我的第一个发现就是,要想学好经济学,不仅要多读书,还要广泛的读书。书读多了,博采众长、万法自然,才能为我所用。</p><p>&nbsp;</p><p>大师要有大师的胸怀,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把眼光提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面上来。我曾经想到过这个结论,也曾怀疑过这个结论,是因为我在很多人身上看到他们成功了,而他们本身却缺乏那种高尚节操。可是,当我读完林毅夫教授的书,我坚定了自己的观点。林教授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常怀“经世济人”的经济学者,在海外学成后,扎根中国农村搞最基础的农村经济学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儿,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最终,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所以,我的第二个发现就是,男人的胸怀成就了真正的行者无疆。心有多宽,路才有多广。这正如林教授所言:要成为一位好的经济学家,必须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历史。</p><p>&nbsp;</p><p>很久没有读过这么好的书了。阅毕,我也在思考,究竟什么是好书?好书的标准又是什么?于是,我有了第三个发现:完成一次精神上的旅行,在阅读过程中感觉和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就仿佛他坐在你对面,面带微笑的回答你的各种提问。这样的书,才能称之为“好书”!</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