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6843 31
2015-08-06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转载

我们都正在步入一个知识的时代,整个社会对知识的尊重愈来愈强烈。实际上,不仅对于博士,对于那些硕士和大学本科毕业生而言,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脱颖而出,以及有效选择个人的职业生涯之路,这些都是摆在年轻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许多学子走入大学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们首先应当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人生道路作何取向。我们学习各种知识无非两种价值取向,一是技术取向,二是课题取向。这两种不同的取向决定了我们今后不同的职业之路。技术取向更倾向于实用特性,而课题取向很可能把你培养为科研教学人员。因此对于每个接受学历教育的人来说,把握好这两种取向,并适时地做出调整和及时的权衡取舍,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在做出选择之前,我们需要扪心自问:1.你是否充分了解你自己;2.价值观上必须说服自己,比如当别人说你是硕士技师或博士技师时你会怎样想;3.能否理性面对环境的“责问”。比如在取悦父母前,你要首先问自己“究竟为谁而活?”

  当我们一旦做出了选择,我们一定要切记,随着时间的消逝,我们重走回头路的几率将越来越小。无论是技术取向还是课题取向,时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要充分地利用好我们的时间,时间是最宝贵的人生成本,是决定人生效率和成败的关键。美国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弗贝尔曼说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看到最多的,也最令人痛心的是那些重走回头路的人的坎坷经历和酸楚感受。在我们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们浪费时间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大学生在求职的一刻才反思“自己在大学时代都学了些什么”,人不能总是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境地才感悟时间成本的代价,这种对人生成本的浪费特别值得我们警醒。另一方面,“时间就是一切”,还隐藏着另外一个重要的含义,那就是一旦你选择了,就千万别后悔。

  弗贝尔曼写了一本书《博士学位还不够》。这本书能让莘莘学子在求学的几年少走很多弯路。除了论文和学术成功,还要懂得沟通和交流,懂得找好的导师咨询,懂得如何让自己的研究更有吸引力。

  书中有很多观点都是让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很受用的:

  1. 发现研究的背景,很多时候我们做项目,做研究都是导师的决定,自己也没有细想就扎进去了,但是最后却发现应用的背景都没有理清楚。背景很重要,而且一定要在做项目之前就想好它。      
  2. 讲好自己的故事,将背景转化为技术问题,这个过程是故事的开端,将技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讲清楚,这是故事的中间,最后等到汇报解决方案的结果和性能比较时,自然就是结果了。呵呵,这个过程要是引人入胜,那么公众和赞助方自然更给力。

  3. 发表论文要连续,不要等太久。我从没有想过这一点,但是现在发觉这确实是事实。连续的发表论文不仅更保险,而且对心理上也是一种鼓励和安慰,并且这样对自己也是一个不断的提高。 

  4. 学术职位要早考虑,是去企业还是去高校或是ZF部门,差别还是很明显。高校更自由,但是企业更有效率,而ZF部门则压力更大。

  前途路漫漫,但是只要有方向,把握住,结果总是不错的。目前这本书已经修订出版,来自豆瓣。

  我相信《博士学位还不够》也能给各位的学习工作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6 09:51:16
是啊,走上博士之路,注定要一直科研下去,否则转行的代价就太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6 09:54:2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6 12:11:07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6 14:28:23
肯定不够啊!!!!!难道要当老讲师不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6 17:22:36
巢州子 发表于 2015-8-6 09:51
是啊,走上博士之路,注定要一直科研下去,否则转行的代价就太大了
确实有这种感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